<p class="ql-block">8月6日上午8:30,位于凤阳县涂山大道东侧、前门大街南侧的洪武学校新校区内,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安徽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支道友,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陈本田 、 吴守荣 ,凤阳县委原常委、县政协原副主席陈立功 ,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正航、副主任高有才,蚌埠教育电视台台长张从军,凤阳县政协副主席陈宗明等各级领导,凤阳县部分科局,蚌埠市、滁州市、凤阳县相关协会负责人及应邀嘉宾汇聚于此,共同参与凤阳县洪武学校新校区的奠基仪式。</p><p class="ql-block">       凤阳洪武学校常务校长韩鸿峻致欢迎词。</p><p class="ql-block">       8月6日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办学已有三十余年,历经数载坎坷的凤阳洪武学校来说,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刻,因为当日举办的新校区奠基仪式,将成为该校培养英才,步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提起凤阳的洪武学校,所有的凤阳人,以及所有曾一直关注过凤阳竞技武术的业内专家、教授、群众体育工作者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这里不仅是当地一家已有三十多年办学历史,小有名气的民办学文习武学校,更为重要的是,她是全国百强武术馆校,安徽省十佳武术馆校之一,是一个为国家培育武术英才,造就世界冠军的摇篮基地。</p><p class="ql-block">      2008年考取阜阳师范大学武术本科、自由职业搏击世界冠军的邱建良,全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奥运会跆拳道冠军的国家级金牌教练员马文举等优秀毕业学生,就是洪武学校教育成功的典型例证。</p><p class="ql-block">       在凤阳洪武学校高考荣誉榜上,考上大学学子的名字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墙壁,近些年来,有几百名同学走出了洪武,分别考取了苏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吉林体院、上海体院、武汉体院、沈阳体院、合肥师范学院等十几所名校,成就了他们精彩的人生。洪武学校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奖牌600余块。</p><p class="ql-block">       洪武学校的武术师生们还曾多次应邀参加央视、安徽卫视等重大文艺晚会演出,一展教学成果和传统武术风采。</p><p class="ql-block">       凤阳洪武学校始建于1985年,第一任校长为剑风波,校址在凤阳县黄湾乡殷湾村一个叫和尚庵的小村子,西临淮河,当时校名叫凤阳县少林武术体校。</p><p class="ql-block">      1986年迁入凤阳城北乡夫子郢村,校名改为凤阳县洪武少林武术体校。              </p><p class="ql-block">     1994年又迁校至凤阳县体育馆,韩凌接任校长。</p><p class="ql-block">      1998年,因种种原因学校再次搬迁到凤阳县府城镇九华路46号 学校更名为凤阳洪武少林武术学校。</p><p class="ql-block">      2003年,在九华路88号建第二校区。</p><p class="ql-block">      2006年,学校根据“学文习武,文武兼备”的教学思想,再次将校名改为凤阳洪武学校。</p><p class="ql-block">       2020年,凤阳县委、县政府规划、开发建设九华山公园,凤阳洪武学校识大局顾大体,坚决服从安排。在涂山路以东, 前门大街以南的位置重新选址,占地总面积约19692m2规划建筑面积,其中教学楼5400m2,宿舍楼5100m2,综合楼6600m2,食堂1904m2,室内体育馆4100m2,游泳馆以及室外标准塑胶运动场和篮球场等教育教学和体育训练设施。设18个教学班,能够同时满足小学、初中、高中共900名学生的住宿、餐饮、文化学习和体育运动训练“四集中”教学要求。</p><p class="ql-block">        站在新校址旁,韩凌校长感慨万千"算起来,这是我们建校37年来,4改校名、第8次搬家了"。试想,人生有多少个37年?一个民办学校为了生存,经历8次搬家,其中饱含着多少心酸,只有洪武学校的创业者们自己知道,如果不是两任校长对教育初心的持之以恒地执着坚守,如果没有凤阳县委,县政府和教体局历任领导的支持与担当,如果没有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精心呵护与大力支持,洪武学校又怎能走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韩凌校长介绍,我们办学近40年来,始终赓续教育情怀,执着坚守创新理念,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学段,学校开设了小学部、初中部文化课程和武术专业课程,高中部与凤阳科技学校联合办学,侧重对有武术专长的学生讲行文化课的教育教学和武术培训。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个都不能放弃,为了一切学生,让走进凤阳洪武学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生,不但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习武的同时不耽误文化知识的学习。学文又习武,洪武学子不但可以考大学,而且可以参军报效国家,同时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为家乡争光,洪武学校就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p><p class="ql-block">      “新校区即将动工,在不久的将来,一所崭新的、更加美丽的、更加现代化的文武学校将出现在我们眼前。学校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环境的提升,更在于校园文化的积淀和培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全体洪武人一定将“不负韶华”,在新时代创出新特色,做强品牌,走内涵发展之路,使凤阳洪武学校新校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学习与探索圣地,让领导放心,人民满意!”洪武学校常务校长韩鸿俊在奠基仪式欢迎词上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安徽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任凤阳县革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的支道友,在奠基仪式上即兴作诗一首,对凤阳洪武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该校为中国和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培养出2名世界冠军和众多的各级、各类人才,给予了极高评价;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寄予无限希望。</p><p class="ql-block">       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有才宣布奠基仪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支道友、陈本田、吴守荣、高有才、陈宗明、顾斌、张永、韩凌、韩鸿峻等为凤阳洪武学校新校区挥锹奠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