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暑假刚过半月,星华来到了南昌,見到了九江师范的老同学刘虹,了解了女儿稚敏在音乐教学体验点的情况。过了两天,他抽得空闲,想陪着我们到附近县里的乡村游玩。他听大哥明华说:“靖安县三爪仑大山里边,有乡村景点比较凉快可供老年人游玩。”</p><p class="ql-block"> 经与我们商议,星华决定明天到靖安县三爪仑那里游玩。说实在话,近几日天气这么热,我真还有点耽心在路上秀桃适应不了。但她听说靖安是山区比这里凉快,就说:“不要耽心我,可以去。”</p><p class="ql-block"> 八月四日,清晨六点半钟我们一行三人就乘车出发了。由于有北斗卫星导航,小车一路往西,经奉新进入靖安。目标直指三爪仑知青小镇。果然是山区,小车爬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弯了一道又一道弯。一路上靖安县博物馆、李洲坳东周墓遗址、高湖况钟故里、犁壁山苏维埃政权红色旧址等地名一闪而过。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旅游景点指示牌也不断闪现,真让人目不瑕接。我想象不到:偏远的靖安县境内会有这么多可供人们游玩、参观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经历近两个钟头的车程,小车终于到达了三爪仑乡所在地。打开车门,门外的热气扑面而来。星华把车停在知青饭店前面的蔽荫处。我们就直奔知青广场,努力寻找当年知青们生活、劳动的踪迹。</p><p class="ql-block"> 从三爪仑镇口的“知青小镇”排楼那里起,往东到镇街区那头,深山里平坦之处约有150亩地。中间是一条宽约30米的水泥大道,两旁的毗邻是青砖平房、楼房,大概建于上世纪六、七年代。中间是一条长达800余米的街道。在街区四周是深山密林,千沟万壑。那里有塘里、红星两个村,有福源、洪屏两个水电站,还有九岭山脉的梧桐窝、棋山、棋盘石、轿子顶、倒天嶺、燕子岩、船形尖、扁子坳等山峰,其中最高峰的梧桐窝海拔高达1261米。那里边正是当年知青们与林场职工们劳动、生活的大小林场,当年来自上海、南昌等地的知识青年们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满怀激情地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与职工们一起吃苦耐劳、流血流汗,写下不少可歌可泣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和当年的知识青年们也有相似的过程,也有在农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经历,因此对他们的当年境地有着特殊的情结。我的手机努力寻找他们浸透劳动汗水的的痕迹,仔细寻找他们走过、住过、劳动过的地方。广场上,我们在高大知青群雕下久久地驻足、不停地摄影。在街区,我们找到了当年知青们经常进出的电影院、林场的老仓库、邮电所、营业所、供销社等单位的房屋,在那里仔细观看。在知青广场上我们还看到了另外三组男女知青们与林场职工的交谈、学习、欢乐的群体铜雕,还有旧的停放大型拖拉机的木棚。</p><p class="ql-block"> 在三爪仑的街边平房的行列里,我们三人还找到了《靖安县三爪仑知识青年博物馆》。这是一所全国为数甚少的以“知青”命名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建造者真的为馆藏所有文物、展板付出了不少心思和精力。这些文物虽是上世纪的物品,可以找得到。但如果没有对当年的知青情感是做不好这些文物的收藏的。在馆内,我们仔细观看了这些当年的大量知青文物,众多文物之中有那个年代的知青和当地农民的生活用品、生产劳动工具、住房中知青通铺、床垫、被单、被子、茶杯、灯具等。有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户口簿、票证、介绍信、个人履历表。整体展板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六十年末关于知识青年问题的批文、题词等,有当年习近平同志当年作为知识青年、大队党支部书记时的照片、文字说明,有习近平同志的后来感言、有全国各地区的知青、江西靖安知青的与贫下中农在一起生产、生活的照片、文字说明,还有知识青年下乡、回城、成长及其后来回到当地的合影照片。有当年全国知识青年中优秀代表侯隽、邢燕子的照片,有知青烈士金训华的照片、日记。特别是有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全国知识青年的先进人物、与新疆石河子知青们亲切交谈的照片。另外还有靖安县仍至三爪仑知识青年中以后成为各条战线的典型人物的照片如:一九七零年上海下放知青,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楊剑龙;有下放靖安县三爪仑的南昌知青,现任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桑任新等同志。还有当年知青后成为知名作家的小说等作品,其中有:斐然《知青笔记》、竹林《中国知青轶事》、郭小东《中国知青部落》、叶辛《蹉跎岁月》、梁晓声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等。博物馆内容之丰富,文字说明之详细实属罕见。我们和其他参观的人们在博物馆内久久驻足、仔细观看。当年文物、照片、文字的内容深深地撞击我们的灵魂,引起了我们的共鸣。特别是这些展板还有当年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的金训华照片、日记。事实上,在那个年代里全国有不少的知识青年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为内地的建设与发展、为保护国家财产,在战斗、生产、工作中献出了年青的生命,我们不应忘却他们的无私的奉献和牺牲。这时,博物馆里早己聚集不少我们的同龄人及其子女们。</p><p class="ql-block"> 《靖安县三爪仑知识青年博物馆》的大量图表文字中,表明从解放后五十年代起至一九七十年底期间,全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多达一千二百万至一千八百万左右。这其中并不包括更多的农村回乡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知识青年博物馆走出,从参观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千百万知青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的艰辛经历,回顾毛主席的当年号召和决策的过程,仿佛我们的心灵也重新受到了一次洗礼。这场全国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的过程,事实上也为党和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经受过困难环境和艰苦生活考验与磨砺的安邦治国的人才,如: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王歧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看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来到知青群雕广场,参观当年知识青年们涉足的林场仓库、电影院、供销社、邮电所、营业所等场地,他们仿佛又一次回到那时知识青年充满激情与艰苦奋斗的年代。𣎴管以后的历史学家如何评价那个年代,但作为当年的人们是永远也不忘记那段不可磨灭的艰辛经历。我认为:这段历史应永久载入新中国的艰辛探索与艰苦奋斗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时,暑天的骄阳烤灸着深山里的三爪仑小镇的山林和大地,但到这里参观的人们并不在乎这些。他们仍在烈日下顽强地参观、徘徊,一次次寻找记忆中的曾经往事。</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了,我们来到了三爪仑乡政府背后的从远处流经这里的小河堤边,享受这里的绿树成荫带来的清凉,亲口喝一喝清澈透底的河水。此时此地,伏天的炎热突然不见了,看到得是约20米宽的河床底下布满卵石的水道,听到的是河里哗啦哗啦流淌的水声和附近的林子各种鸟的叫声,闻到是深山密林及绿色植被之中散发的原始清香般气味。我、秀桃、星华三个人不由自主地坐在小河硕大的石头边,静静地享受这里一切。仿佛看到当年的男女知青们在河边洗衣、戏嬉玩水的情景。这些情景和大量的知青电影、小说出现的镜头、场景并无两样。</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远望大山里着这条围绕大山的小河,想到靖安县北潦河灌溉工程,心中充满感概。大山深处的小河千万年一直是这样流淌,但在山洪暴发时,山里的雨水奔泻而来,河水猛涨冲击着河道护坡,淹没着大量的农田,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带来严重的水患。靖安的先民们自唐代以来筑陂引流,灌既农田、耕耘出仓殷实。2021年,潦河灌区已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解放后,毛主席高瞻远瞩看到新中国百废待兴,其中包括在农村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发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重要指示,他动员、依靠亿万民众大兴水利工程,使千百年来的水患得到了根本的治理,使人民得到了安居乐业。人民将永远纪念这位为开创人民共和国的千秋基业而披荆斩棘、开天辟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呕心沥血,定国安邦,文韜武略、清廉垂范的开国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这时,蹲在水边的秀桃快乐地用清清的河水摆弄毛巾,擦一擦脸,真是好不凉快。星华时而用手机拍一拍水边的风景,时而向东莞的慧梅介绍这里山里水边的清凉风景。这时,我用视屏拍摄的方法拍了5分钟的视屏,并配音制作成美篇在网络中播出,也受到了视屏大众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一点半,我们从小河边上岸,回头再看一看这个山里的小镇,目光也慢慢离开街边的这座知识青年博物馆的平房。小车载着我们的心绪,快速进入回程之路。</p><p class="ql-block"> 约十多分钟,我们经过梨壁山苏维埃红色遗址,我们三人下车参观了村庄那里新建的红军桥,还有宣传画、标语等的红色文化。当我看到墙壁上有两幅当年的红军宣传画就停下来,只见墙上还有一幅介绍当年苏维埃政权及其红军领导人的简介。当年这些红军游击队与革命群众连成一气,才使红色割据政权长期存在。才会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大势。当年徐彦刚、郭子明与龚元茂等同志虽来自不同省籍,为了共同革命目标,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坚持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红色苏维埃长达数年。他们先后为红色苏维埃政权,为红军的扩大发展,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年青生命。建国初,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高耸云天的人民英雄经念碑上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对无数革命先驱者的永远怀念。</p><p class="ql-block"> 驱车不到半个小时,来到了高湖古镇。我们找到了一家餐馆,点了几个菜,吃了饭。大家还在饭店休息近一个多钟头。出发前,我们在镇口环视一周。只见镇口有一条小河通往公路两旁远方的村庄。镇上有“青天故里”的排楼。据了解:在西头村岩河孩儿山有座著名的况钟墓,不远处还有况公祠。明代苏州知府况钟,在苏州做知府十三年,十年任满时,万余官民上书朝廷,要求将其留任。他为官时勤于政事、除奸革弊、为民办事、为政清亷,深受百姓爱戴。家乡人民为纪念这位历史上的清廉为政的家乡名人,近年来重修况公墓、况公祠。江西省委党校学员也集体参观况钟历史遗跡,弘扬清廉风尚。因当日要赶回南昌,就暂时放弃去况钟家乡的打算。我们在高湖镇大概逗留半个多小时,就驱车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靖安之旅虽很快结束了。但我们旅行之中的見闻和记录,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于磨灭的记忆,带来了不尽的思索和回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上系网络中的靖安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