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毛主席母校·第一师范

飞扬的青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湖南第一师范不仅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之美誉,更重要的她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了八年的地方。怀着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敬仰,我走进了毛主席的母校“第一师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所学校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李达、何叔衡,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中共“七大”书记处书记任弼时,民主革命家陈天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一大批仁人志士如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周谷城、田汉、谭延闿、何绍基等曾在此学习或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近第一师范校门大门处,不到十米远的地方就是一栋两层高西欧风格的楼房。深灰色的墙壁,雪白的墙垛子,圆弧形的窗口,给人一种沉稳端庄的感受。六层台阶之上开着五个拱顶门洞,门洞上面的二层墙面开着三个落地式大窗口。再往上看,是一面等腰三角形墙壁,正中刻写着“第一师范”四个大字。四个大字上面那个三角形的顶角高出了整个楼顶,上面还竖着一面旗帜。毛主席曾说过:“我在这里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建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我想,正因领䄂的“一师是个好学校”这一由衷的赞誉,才有了“第一师范”的欣然题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进门的右墙上贴着毛主席的手书:“要做人民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由此想到伟人的另一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还有那《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及“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的警言,对当今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进“八班’教室,凝望毛主席曾经激扬文字的座位,感受伟人那挥斥方遒的豪迈。在这里,毛泽东以自己敏锐的思维、不凡的胆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超群的才华,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成为全校师生公认的品学兼优的佼佼者。他在一师求学时,听课非常认真,为后人留下了一本宝贵的听课笔记——《讲堂录》。毛泽东看书时秉承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常作批注表达所思所感。一本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毛泽东的批注就多达1万余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讲台左侧,墙上挂着一幅珍贵的照片——毛泽东1918年毕业前夕在母校与第八班同学们的毕业合影。第四排右起第二人就是他。毛泽东在学期间,作文写得特别好,每次他的作文一出,教员便把它贴在学监室对面走廊墙壁上,让其他同学传读,而一经传阅便引起全校轰动。但毛泽东并不骄傲自满,相反更加用功。晚上学校熄灯了,他就自备一盏灯,坐在床上看书,有时甚至通宵达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进“八班”寝室,瞻望毛主席住过的地方,仿佛看到了毛主席正与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坐在床沿,“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寝室的布置风格,有别于现在大学生宿舍,床铺全部布置在寝室沿墙一圈,中间则是自习课桌。住在这里的毛泽东当时就提倡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的“三不谈”,引导同学们专心致志学习文化知识。“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都是毛泽东当时在第一师范求学时留下的自勉警句。那时,毛泽东还自创了手部运动、足部运动、躯干运动、头部运动、打击运动、调和运动等强身健体的“六段运动”,这就证明年轻时的毛泽东就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进大礼堂,当年毛泽东曾经常在这里慷慨激昂的与同学们研讨时局,讲演文学。走在大礼堂班驳的地板上,不由让我觉得也许自己的脚步会与领䄂留下的脚印相接触。还有那工人夜校旧址里煤油灯,课桌、讲台,尤其是领䄂手写的《招生广告》,不由不让你一字不落的去默读。在这里还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情:1914年,全校明耻大会在此举行,时任校长孔昭绶发表演讲,揭露日本的狼子野心,痛斥袁世凯的独裁与卖国行径。1917年,这个大礼堂见证了毛泽东生平第一次军事行动——猴子石缴枪,毛泽东率领本校200多名学生志愿军,智缴了3000余名北洋溃兵的枪械,当时缴获的枪支就曾堆放于此。1920年,毛泽东在这里组织进步学生和民众讲演文学、讨论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礼堂后墙有一宽幅大油画,描绘的是1922年5月5日,长沙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在这里举行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中国”的两次重要讲演,这次大会,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宿舍前的水井,就是当年毛泽东进行冷水浴的地方。每天清晨,当同学们还在熟睡时,毛泽东就带着罗布和浴巾来到井旁,用吊桶提水淋在身上,再用浴巾擦洗全身,如此反复,直到全身发红发热为止。后来,毛主席一年四季坚持冷水浴,哪怕寒冬腊月,也从不间断。在这里,不仅让人感受到一代伟人磨练意志的坚强;更让人感受伟人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真正内涵。这就是,“想要让人们的精神变得文明,应该先让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健。只有强壮健康的身体,才能创造文明、改变世界。”因此,毛主席在建国后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进展览馆,细瞻历史。经讲解员介绍后,才知道什么叫“群星灿烂”。百年师范名人辈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曾国藩、左宗棠、黄兴等曾藏修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蔡和森、谢觉哉、何叔衡、李维汉、任弼时等曾在此学习。李达、萧三、徐特立、杨昌济、田汉等名人也在曾在第一师范学习或教学。尤其让第一师范荣耀的是中共“一大”代表中,从第一师范走出的就有三人,即毛泽东、何叔衡和李达。由此,“第一师范”也称为一代领袖由此走向伟大革命事业的地方。展厅的壁橱里、展柜中,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期间撰写的《讲堂录》笔记、《学友会文告》《夜学日志》、用过的草鞋、雨伞、长袍“三件宝”、&nbsp;杨昌济等老师对毛泽东的评语等文物一一呈现,目不暇接。毛泽东在闹市读英语、第一次成功策划组织的“猴子石缴枪”军事行动、游学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景雕塑、毛泽东在天井与同学交流思想的塑像等等,都让我们过目不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学校的良好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三军统帅、一代领袖,除了时势,更有胸怀天下,博学多才,足智多谋等过人之处。从古至今,历史风云变幻莫测,层出不穷的英雄们自有其出处,芸芸众生观而感之,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飞扬的青春</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敬原创)</p><p class="ql-block">音乐/红色记忆(选自酷狗音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