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为有你,与你为“鹉”——小C班班本课程

00

<p class="ql-block">  随着本学期园部的课程主题《我爱小动物》的开展,并结合《指南》中提到的“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及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中的“让学生直接去学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学”,因此我们选择了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的“鹦”为有你,与你为“鹉”的班本课程。</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们本次关于班本课程的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第一次见到鹦鹉时,鹦鹉还在快递盒中呢,普普通通的快递盒,里面装着的是小朋友们的念想、盼望和期待。小鹦鹉显得很紧张,不停地四处张望,上蹿下跳,我们的娃可不紧张了,异常地兴奋,争先恐后地想要来看看我们的新朋友,生怕自己是最后一个见到新朋友的人呢。</p> <p class="ql-block">  和小鹦鹉见面啦!</p> 鹦鹉的外貌特征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小朋友有男生也有女生,那我们班的小鹦鹉是不是也有小男生也有小女生呢?”看着笼子中的小鹦鹉,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p> <p class="ql-block">  老师在网上查阅了资料后得知虎皮鹦鹉分辨雌雄可依据鼻部蜡膜颜色、头部大小形状、身体颜色以及生活习性这四个方面来分辨。</p><p class="ql-block"> 依据《指南》中“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我们采用了依据蜡膜颜色、头部大小形状和身体颜色这三方面来协助幼儿进行区分。</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便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说一说鹦鹉长得什么样子?它又有什么外貌特征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喔~</p> <p class="ql-block">  在小朋友观察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再出示鹦鹉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从头到尾”地详细讲解,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巴、有力的翅膀、漂亮的羽毛、尾巴像扇子……</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经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和讨论后得出体型瘦小、羽毛较不鲜艳的、鼻蜡膜成粉紫色的那只鹦鹉为小男生,体型丰满、羽毛鲜艳、鼻蜡膜成淡白色的那只鹦鹉为小女生,这样子我们就区分出了小鹦鹉的性别。</p> <p class="ql-block">  为了确保我们的判断正确,我们也向卖家求证,小朋友们的判断确实是正确的喔!</p> <p class="ql-block">艺术活动:《我为鹦鹉穿新衣》</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为鹦鹉穿新衣》</span></p><p class="ql-block">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观察小鹦鹉身体颜色、花纹,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要求干涉幼儿创作。</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此次讨论后,小朋友们对鹦鹉的外貌特征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也与小鹦鹉发生了亲密接触,他们觉得小鹦鹉的羽毛摸起来很舒服,但是小朋友们知道小鹦鹉的羽毛只是看着好看而已吗?于是我们开展了关于羽毛的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绘本故事《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p> <p class="ql-block">  绘本故事科普了许多鸟类的羽毛,从外观、大小到作用上。描绘形态颜色各异的羽毛,功能也多种多样,为鸟儿的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多样。</p> 鹦鹉名字大征集 <p class="ql-block">  两位新朋友来到我们班级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按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为了更好地区分它们,增进小朋友与小鹦鹉之间的情感联结,它们应该有自己的名字,于是我们就聚在一起讨论,它们应该叫什么名字好呢。</p>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鹦鹉起名记》</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长时间的认真思考、讨论和分享,大家一起投票,最终以小花花14票以及波利11票的结果完成取名任务!两只小鹦鹉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啦!小花花和波利!</p> <p class="ql-block">  来和小花花和波利打个招呼吧!</p> 小插曲:鹦鹉消失了 <p class="ql-block">  相安无事度过了几天后,在一个平静的早上,不平静的事情发生了。波利消失了,鲜活的生命不见影踪,给我们留下了几根鲜艳的羽毛……</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都很疑惑,波利为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只剩下几根羽毛,甚至有小朋友不愿相信,说出了“这是假的”,于是我们展开了探索讨论。</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小朋友们的探索讨论后,老师去调查了监控,给了小朋友们一些线索,最后小朋友们发现原来是夜晚饥饿的小猫咪把波利抓走了。</p> <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悲惨再一次发生,也为了保护好我们仅剩的“小花花”,我们再一次展开了讨论……</p> <p class="ql-block">  经过讨论,我们采用了小朋友的提议:把小花花的笼子放在教室里,然后把门窗关上,这样子猫咪就进不来了。</p> <p class="ql-block">  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我们也意识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安全教育之《陌生人敲门我不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体能运动:老鹰抓小鸡</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确保小花花没有生命安全后,正式开始了我们的照顾小花花之旅。鹦鹉吃什么,饮用水需要多久换一次,托盘需要多久换一次 ,注意不能暴晒,要和鹦鹉说话,陪它一起玩儿……</p> 鹦鹉吃什么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在照顾小花花的过程中,发现小花花的饲料一直都是黄粟米,非常单一,就有小朋友观察到了这一问题,并向老师提出了这一问题,于是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在班里展开了讨论。</p> <p class="ql-block">  小花花会吃瓜子吗?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开始动手,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带着剥好的瓜子去喂小花花,看看小花花究竟吃不吃瓜子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小朋友们开始了剥瓜子之旅……</p> <p class="ql-block">  小花花到底吃不吃瓜子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p> <p class="ql-block">  小花花除了吃瓜子,还能吃些什么呢?考虑到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选择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去探索、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去了幼儿园楼顶的菜地摘菜,看看小花花会不会吃菜叶呢?</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在现有材料中选择,结合点数,摘完之后会和老师分享“我摘了3片菜叶”“我摘了8片菜叶”“我也是,我也摘了8片菜叶”</p> <p class="ql-block">  经过小朋友们的探索和老师查阅资料得出鹦鹉的饮食由以下结构组成:</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鹦鹉吃什么</p><p class="ql-block">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p> 鹦鹉的新房子 <p class="ql-block">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p><p class="ql-block">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应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围绕小朋友对鸟巢的观察、认识和了解展开以下活动。</p> <p class="ql-block">  根据小朋友们的个体发展水平、教育环境差异以及自身经验的不同,小朋友们对于鸟巢是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的。基于小朋友们对鸟巢的兴趣和好奇心,老师简单科普了鸟巢,包括鸟巢的形状、做法、种类、作用等等。</p> <p class="ql-block">社会:鸟巢长什么样</p> <p class="ql-block">艺术活动《鸟巢🪹》</p> <p class="ql-block">手工操作:制作鹦鹉的家</p> <p class="ql-block">建构活动:搭建鹦鹉的家</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鹦鹉的家</p><p class="ql-block"> 教师应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同时也应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鸟巢好像是圆圆的,像一个碗的形状。</p> 我教鹦鹉学说话 <p class="ql-block">绘本故事《鹦鹉学话》</p> <p class="ql-block">学习《鹦鹉学话》</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我教鹦鹉学说话</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总是“喜新厌旧”,他们做一件事情总是没有耐心,半途而废。故事没读完就要跑去玩玩具,或者像故事中的“童童”一样,教鹦鹉说话几次都没有成功,就跑去玩皮球。所以这个绘本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要学会坚持,才能有所收获哦!</p><p class="ql-block"> 并且《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话是好听的话、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p> <p class="ql-block">  《鹦鹉学话》中的童童对小鹦鹉说了好听的话,也说了不好听的话,小鹦鹉不仅学了好听的话,连不好听的话也学了,小朋友们肯定也想从小花花的嘴里听到好听的话吧!那么你们对小花花有什么想说的呢?</p> <p class="ql-block">  </p> 我会照顾鹦鹉 <p class="ql-block">  小花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存在,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小动物是一种更易产生亲近感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幼儿在和小花花玩耍、照顾小花花的过程中便能亲身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独特的情感,也能增强幼儿们对小动物的爱心、耐心、责任心。</p><p class="ql-block"> 同时,幼儿在与小花花的互动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如何关心和照顾他人,而且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沟通以及表达自己的需要。通过与小花花互动,幼儿可以建立基本的社交场景认知,这对于幼儿未来的社交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顾“花”日常</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赏“花”日常</p> <p class="ql-block">  《指南》中3-4岁幼儿需具备“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体会标识的用途”。</p><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在照顾过小花花后,还需进行填写鹦鹉观察日记,这张表格中的文字用小朋友们能理解的标识代替,也代替了老师的话语,小朋友们看到观察日记表中的标识就知道照顾小花花应该做些什么,不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同时在幼儿一日复一日的照顾中,能将这些流程内化于心,在填写好观察日记表后和大家分享对小花花做了哪些事情,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相关知识,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绘本故事《你能找到它吗》</p> <p class="ql-block">  这本绘本是一本偏认知类的绘本,让幼儿在阅读中通过对比鸟与鸟之间的差别,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专注力,同时明白每只鸟儿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同时也类比到我们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故事最后用绘本中的话表达了人与鸟之间的感情,“我很爱它,它也很爱我”,我们在看到这页的时候,大家一起说“我很爱小花花,小花花也很爱我”,能让幼儿感受到我们与小花花之间更紧密的联系。</p> 我带鹦鹉回我家 <p class="ql-block">  小花花来到班级有一段时间了,小朋友们都知道如何照顾、如何陪伴它了,于是我们开启了小花花的“寄宿之旅”,每天由一位小朋友带回家里照顾小花花,负责它的起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  幼儿通过参与小花花的饲养、照顾等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小花花的饲养需要幼儿花费时间和关注,这也能让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如何自助照顾小花花,进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小客人来我家作客啦~~</p> <p class="ql-block">  将《鹦鹉学话》中的方法学以致用,改编歌曲唱给小花花听。</p> <p class="ql-block">  小花花不愧是小C班的“班宠”,人都还没出去旅游,小花花都先去旅游了,小花花不愧是见过世面的鹦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幼儿在照顾小花花的过程中能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比如小花花装食物的小碗贴近笼底放时,幼儿能发现小花花吃饲料时会把小碗翘起;再比如幼儿发现小花花吃饲料是边吃边吐的,这是因为小花花吃里面的东西而不吃壳,但幼儿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便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值得老师注意并研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时在幼儿照顾小花花的过程中,更能贴近小动物,增进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能将自身的体验转化到动物身上,从而加深与动物间的连接,能够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这一益处对于幼儿的情感发展、他人同理心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p> 我们成为好朋友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小朋友们与小花花之间都有些熟悉了,学期就要结束了,小花花也是时候出来放放风了。</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的小花花还有点紧张呢,但当它看到装着瓜子的托盘便自己走了上去,看来美食不仅能让人放松,还能让“鸟”放松呢。</p> <p class="ql-block">  适应放风的小花花开始了它的探索之旅……在小朋友们搭建动物的家时,小花花跑去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像极了巡查的“小领导”审视着四周……</p> 课程反思 <p class="ql-block">  虽然班本课程差不多就要结束了,但是孩子们跟小花花的故事还在延续,放假前孩子们了解到小花花也要放暑假,可把孩子们惆怅坏了,他们期盼着照顾小花花的日子。 </p><p class="ql-block"> 回顾与小花花发生的故事,孩子们用一颗好奇之心,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在与小花花的朝夕相处中学会了关爱,培养了责任心和动手能力。万物有灵,和谐共处,希望孩子们从小懂得每个生命都值得爱护,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也相信新的学期与小花花的相处还会发生更多有趣的故事,我们期待着孩子们的进步,也期待着小花花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