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8岁,18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迎着我这花开的岁月……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懊悔”。</p><p class="ql-block">曾经有人说过,没有军旅的人生不能算一个完美的人生,一声感叹,一个个挫折,一次次成功,汇聚成一个个故事,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也许人生中故事最多,内容最丰富,记忆最深刻的经历就是在军营。</p><p class="ql-block">军旅生活第一个故事,就是老班长教给我的军营“第一步”。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集刚强、勇敢、自信和坚韧于一体的第一步,我的人生从此有了《当兵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还记得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还记得紧急集合的紧张有序,还记得拉练途中的相互搀扶,还记得演习场上的斗智斗勇。部队的训练艰苦,三伏署天,寒冬腊月,斗骄阳,战飞雪,磨练了意志,丰富了经历。</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水,弾指即过,但军旅岁月给我的一切,都是永恒的。</p><p class="ql-block">是这身让我魂牵梦萦的军装,给了我们蓬勃朝气;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无穷的力量。那种稍息立正的韵律;那种排山倒海的步伐;那种舍生取义的壮举;那种冲锋陷阵的无怨无悔;还有那种熟悉而激荡的号角………。</p><p class="ql-block">当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便注定一段不平凡的旅程。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足以一身自豪,自豪一生。</p> <p class="ql-block">虽然退役多年,但我依然留恋军营的生活。多少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走过花季,走过雨季。但生死兄弟的情谊,不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褪色。偶尔战友相聚,每每提及往事,总是那么兴奋不已,因为我们把青春的岁月,太多太多的感慨留在了军营。</p> <p class="ql-block">1983年11月我当兵时,是在沈阳军区23军69师206团三营机枪连。部队居住在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镇。三营机枪连是我新兵人生转折的第一步。班长赵明哲是我的新兵班长(80年沈阳人)班里战友有(按照图片前后左右排序介绍)前排左起:吴长远(辽宁锦州)王长伟(黑龙江桦川县)赵明哲(沈阳人,班长)孙向友(黑龙江桦川县)。后排左起:康景峰(黑龙江桦川县)王福刚(黑龙江桦川县)任山(黑龙江桦川县)邓保成(河南信阳)。</p><p class="ql-block">在赵明哲班长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队列和器械训练,开展部队政治学习。晚饭后有新兵排长郑成贵组织新兵在一起,有陈福成班长(81年兵沈阳人)教唱革命歌曲。陈福成班长多才多艺,会拉手风琴,我们在部队学唱的十几首革命歌曲都是陈福成班长教会的,每次团里组织召开军人大会,会前新兵拉歌比赛,我们机枪连拿过很多次奖项,陈福成班长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新兵训练是最艰苦的,我们爬冰卧雪练枪法,寒风雪地里在操场上走队列,一天下来,晚上上炕睡觉腿抬不起来用手来帮忙。在训练初验考核中,哪位战友落后了都去帮助陪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早晨,五公里越野,大家互相搀扶跑完全程路线,不让一位战友掉队。</p><p class="ql-block">星期六,大家一起去山上伐木头,回来之后锯成段再劈成块,供各个班烧火墙取暖,为连队节约煤炭。还有一次,连队后勤给新兵下达一项任务,要求每位新兵在训练间隙拾粪一立方米,为春季连队种蔬菜做肥料。我接受任务后和康景峄战友抢先一步来到三营部公共厕所,我戴着手套拿着十字钎镐从台阶入口下到厕所底部,康景峰在厕所上面,我用钎镐敲打粪便冻成的屎柱子,用背包绳子捆好,康景峰顺着绳子往上拉,一大清早功夫,我们俩个率先完成了两立方粪土的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当年,部队的生活条件很差,每个战士每天7角4分钱的伙食标准根本吃不饱。早晨,玉米面花糕就咸菜,午餐高粱米饭,白菜炒粉条,晚餐有时馒头就咸菜,有时面疙瘩汤。很少有肉,星期天偶尔吃顿饺子还两顿饭。幸亏,三机连有一个小卖部,新兵们纷纷去小卖部买麻花点心充饥。</p><p class="ql-block">记得来到部队,第一个春节是在三机连过的。除夕的早上吃的是馒头炒菜,晚上连队聚餐还是各班把菜端到各班里聚的,因为,炊事班饭堂吃饭只有桌子没有凳子,平时战士吃饭都是站着的。除夕之夜,轮流我在三营部大门前值岗。穿着羊皮军大衣,戴着羊皮手套握着冰冷的冲锋枪,听到周围阵阵迎接新年的鞭炮声,心中想家的滋味由然而生。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p><p class="ql-block">通过三个多月的军事训练,经过军事考核结束时,我被调到团值卫生队工作去了。</p><p class="ql-block">206团三营机枪连,是我从一个无知的青年转变成一个合格的革命战士,老班长们付出了艰辛的教导,战友们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分不开的。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绿色的军营,战友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使我终生难忘。在此,向赵明哲班长、陈福成班长、宿吉宝班长等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三营机枪连的全体指战员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星期天,赵明哲班长带领全班新战士第一次去玉泉镇游玩,我和孙向友、王长伟战友在照像馆合影的一张珍贵照片。</p> <p class="ql-block">午休时间,全班战友在营房门前合影,当时王长伟战友事假回桦川老家了,缺王长伟战友一人。</p> <p class="ql-block">三营部操场战术训练场景。老班长赵明哲大手一挥,全班战士所向披靡。</p> <p class="ql-block">新兵训练结束,三营机枪连新兵排全体战友与连首长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当年的连长是侯曙光,指导员是王凤宝。</p> <p class="ql-block">距我离开三营机枪连34载,有老班长宿吉宝等组织发起了三机连全体战友,2018年首次战友相聚玉泉镇联谊会。通知提前一个月发出,战友们涌跃报名参加联谊活动。我当时在上海工作,得到通知后,由于工作繁忙走不开,没有去参加,非常遗憾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图为83位战友和首长们齐聚玉泉镇,在威虎山林海酒店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次战友相聚,宿吉宝老班长等办了一次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来自全国各地8省24个地市的三机连老战友齐聚阿城区玉泉镇。他们入伍时间跨度大,最早的老前辈郑少仁战友,辽宁大连人,现居住北京,1962年6月入伍,齐广林老营长,辽宁沈阳人,1962年6月入伍。最晚的89入伍。最大年龄已经70多岁,最小年龄接近60岁,他们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到东北,就是为了战友一聚,回忆青春献军营的美好时光。仍然精神饱满,军魂永存。</p> <p class="ql-block">图片左起:齐广林营首长、夏宝亭连长。后排:董军(84年兵,河南信阳市人)</p> <p class="ql-block">齐广林老营长讲话。</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没有能参加2018年三营机枪连庆八一战友聚会,聚会结束后,组委会把这次聚会活动印成了小册子,人手一份供大家珍藏。组委会特意也给我寄来一份,想念战友时经常看看,战友们的联系方式都在上面,可以打电话联系,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这次庆“八一”聚会,还有八位军嫂参加,穿着统一订制的军绿色短袖衬衫,飒爽英姿,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战友分别几十年,今日相见互相拥抱,画面感人。</p> <p class="ql-block">夏宝亭连长的全家福照片。</p><p class="ql-block">夏宝亭,河南周口市人。1978年1月入伍,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斗中他被选为战场上的突击队员,在一次战斗中,他抓到了一名越南俘虏,荣立三等功一次。还有一次战斗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运牺牲战友的尸体荣立三等功一次。他作战勇敢,灵活性强,对越反击战胜利结束后,被部队保送军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206团三营机枪连任排长。</p><p class="ql-block">我在三机连时,他是二排长,之后升为副连长、连长职务。</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三兄弟,风华正茂,三十四年再相聚,已经满头银丝,鬓如霜染。</p> <p class="ql-block">当年一个班的四兄弟,孙向友、邓保成、康景峰、王长伟。</p> <p class="ql-block">三机连同乡战友:邓保成、董军。</p> <p class="ql-block">齐广林营长(特邀嘉宾),1962年6月入伍。辽宁省沈阳人。</p> <p class="ql-block">宿吉宝老班长,2018年八一聚会组委会发起人。81年兵,辽宁省海城人。</p> <p class="ql-block">陈福成老班长。81年兵,辽宁省沈阳市人。</p> <p class="ql-block">马元兹,1974年12月入伍,四川石柱县人。现居沈阳市。新兵在206团三营机枪连。之后,进入军校深造毕业后任206团卫生队药房司药。进修医学专业后任某部军医,一直到2020年大校军衔,正师级退休。</p> <p class="ql-block">郑少仁老前辈,1962年6月入伍,辽宁省大连人,现居住北京市。</p> <p class="ql-block">张千里,1986年11月入伍,辽宁省盖县人,现居住辽宁省盖州市。</p><p class="ql-block">张千里战友我并不认识,只是在三机连战友群里互动交流过。他非常有爱心,2018年战友“八一”聚会之后,把他聚会订制的军绿色短袖衫脱下来寄到上海给了我,做为纪念珍藏。他的善举深深的感动我,真真的战友情怀。在此,向张千里好兄弟深深表示感谢!向张千里战友致敬!</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邓保成,1965年11月生,初中文化程度。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人。中共党员,退伍老兵。</p><p class="ql-block">1983年11月入伍沈阳军区23军69师206团三营机枪连战士。后调206团卫生队任给养员(上司)职务。1988年1月退伍返乡。</p><p class="ql-block">本人酷爱写作,挖掘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弘扬正能量。</p><p class="ql-block">写于2023年8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