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农会林妈陂》——作者:廖本民

小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1:100岁老寿星的土改干部郑大道伯伯,向我讲述林妈陂农会组织的红色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云突变上世纪的1927年期间,受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南下潮汕的“八一”南昌起义军英勇斗争直接影响,8月底,潮安农民自卫军组建之后,迅即投入暴动的行列,袭击大和区警察署。接着,攻打登塘圩,占领归仁区警察署,活捉4名警察。自卫军占领登塘圩4天期间,镇压了几名国民党暗探,在当地农会会员配合下,没收白茫洲村富绅张亚齐的财产,把没收到的稻谷一部分分给当地农民,一部分运回林妈陂村分给贫苦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此,林妈陂部分农民参加了自卫军,与潮安农民自卫军转移到登荣区,在韩江沿岸一带活动,准备接应南昌起义军进占潮州。农民自卫军在县委的领导下,有力地配合了南昌起义军占领潮汕的军事行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2:李寿生叔深情地唱着当年“农民协会”的革命歌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二七这一年/将匪叛变的时期/林妈陂乡被烧杀/遍地尸血湿淋漓/革命同志被杀害/全村老幼都逃离/人走火烧悲惨哀/乡村夷为成平地/只存一枞老榕树/茂茂青青在溪墘/溪水源长流不尽/榕树根深烧不死/潮安县委来带领/乡散人心永不散/联盟它乡民众多/买刀买斧买枪支/永远跟着共产党/抗争到底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3:林妈陂一村郑泽羽、二村李俊煌二位支书记,向我介绍上世纪20年代“农民协会”旧址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8年1月份,国民党潮安治安委员侯映澄率治安队与顾光华民团袭击林妈陂乡,第二独立团与当地赤卫队奋起反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2月25日,侯映澄和顾光华又率队配合吴少荃保安队,分兵三路再次进攻林妈陂。第二独立团与当地赤卫队,在澄海县张志扬率领的赤卫军配合下,痛击来犯之敌,活捉并处决了归仁区长顾光华。当天下午,潮安反动当局调动了一个营的兵力和吴少荃保安队以及潮安治安队,再度进攻林妈陂乡。敌兵势众,第二独立团和赤卫队当晚迅速撤至枫树员,群众也纷纷逃离本村。翌日,穷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大肆洗劫林妈陂,烧毁民房900多间,抢去耕牛60多头,果林树木被砍光,全村变成了一片废墟,民众被迫散乡年余。尔后,潮安国民党政府在不断派出军队和治安队加紧清乡的同时,搜捕农会骨干和革命干部,林妈陂农会被迫停止了活动,革命同志转入更加隐蔽和艰苦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妈陂二村支书记李俊煌、村宣委李坤彬、一村支书记郑泽羽,以及对红色苏区有过研究的该村小学校长郑礼煌心情沉重地说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林妈陂村,早在上世纪的20年代那时的反动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村里的耕地大部分被土豪、官僚所占去,林妈陂村民大都是当了佃户,生活凄苦。一千多人口的山村,绝户12户,卖儿卖女就有84户贫农;被迫逃荒求乞89户;寡妇被迫改嫁有14人。农民兄弟被地主官僚压得活不下去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妈陂是潮安地下党组织最早经营的一个革命据点。“1924年秋季,在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影响大,党组织派罗黎南到林妈陂开展农民运动。翌年,潮安县农民协会又派谢汉一,陈少云,许别南、陈云通先后到林妈陂指导农民成立农会和武装队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5年春天,在潮安县委的领导下,林妈陂山村群众在王厝祠成立了‘林妈陂农民协会’。张希龙任主席,郑亚城、张龙添、郑丁位、张福星、王耀声任委员。并着手成立了武装队伍‘农民赤卫队’,共116人,陈运通任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郑亚鹄、李真林、郑亚城分别为三个中队的队长。就这样,林妈陂农民协会和赤卫队伍掀起了‘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打贪官污吏’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运动风起云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8年2月25日,林妈陂赤卫队在澄海县张志扬率领的赤卫军的配合下,英勇善战,打击来犯之敌。当天下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了一个营的兵力,连同地方的反动武装,兵分东、西、南三路围剿林妈陂。林妈陂村民们发起了“人人参与!保卫农会!保卫家园”的战斗。但终因敌强我弱,第二独立团与林妈陂赤卫队当晚被迫撤退至枫树员等外村。反动派军队进村后,恼羞成怒的敌人放火烧了村里,全村成了一片废墟,乡亲们纷纷逃离家园,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林妈陂散乡”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安党组织的发展:赤色乡村武装暴动失利后,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情绪低落,不满于搞劫车毁车路等脱离群众的盲动做法。当时,县委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斗争信心;二是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县委先后派出党员干部,在工农群众中培养和吸收党员,恢复和建立区、乡党组织。经过努力工作,至1928年2月,全县党员从原有的100多人发展至309人。先后建立了8个区委,成立了塘北、田螺湖、山斗田、林妈陂等乡村的长枪队、短枪队等支部和两个特别支部。恢复了各地农会的秘密活动,及时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在逆境中,林妈陂的党组织在县委的领导下,增强了党的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8年9月份之后,林妈陂村民们才陆续回乡,重建家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6月21日,日军入侵潮汕,潮城沦陷后,党领导的群众组织鹳巢乡青抗会撤退到白水、林妈陂一带,组织一个战工队,队长李慕德,指导员廖希,活动于白水、林妈陂等一带。后由钟声带领的鹳巢部分党员和青抗会员,便以青抗会名义在林妈陂、白水组织了约400多人的“军民合作站”和巡逻队,协助驻于伍全、黄竹径的独九旅部队,做好军队生活资料供应和巡逻等工作,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在抗日中启到重要作用。青抗会负责沟通军民关系,给群众开通路条,放哨把关、防奸肃特、收集情报等工作。当时,林妈陂、白水一带是潮汕中心县委的交通要道,有了军民合作社站和巡逻队,党的秘密交通线可以通行无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后,林妈陂英勇作战而牺牲了的共产党和革命战士被追认为烈士有:郑木存,郑潮潭,郑河平,郑锡坤,郑亚鹄,张水号,张芝见,张亚铭,郑亚振,郑大池,郑木维,郑炳强,李将扶,郑三嗳,李瑞金,张粗皮,郑枝宇,张如城,张明复,李亚猴,张水灶,李亚哑,郑楚振共23位烈士。林妈陂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潮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妈陂一村二村两位支书记指着王厝祠对我说:“这就是上世纪的1924年秋季,共产党领导下林妈陂轰轰烈烈的农会会址。红色农会的故事真多哩。”看着这2间破损的王厝祠,不知说什么话好?对革命旧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讲好红色往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精神!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1949年解放前夕,林妈陂的基干民兵配合山后武工队侦察敌情,接待子弟兵在村里过夜,秘密护送红色干部到达安全的根据地。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事迹……为解放潮安西北部山区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1年,林妈陂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一批“革命老苏区”的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作者:廖本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摄影:廖烈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