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海参崴:勘察加游之一

Lei

<h1>2023年7月19日到29日,我们一行18位驴友游览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勘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h1> <h1>我们出发时,还没有北京直达勘察加半岛首府的航班,一定要在海参崴转机。所以我们来回都在日本海(Sea of Japan)边的这个城市转悠了大半天。</h1> <h1>从北京大兴机场起飞,两个半小时就飞到了海参崴,感觉很近。我对海参崴慕名已久,这还是第一踏上这曾经属于中国的土地。</h1> <h1>自从咸丰八年(1858年)黑龙江将军奕山代表满清政府跟沙俄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Nikolay Nikolayevich Muravyov,1809-1881)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The Treaty of Aigun),海参崴就不再是中国的了。和海参崴一起割让给沙俄帝国的,还有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从此不再临海,黑龙江、乌苏里江也从中国的内河变成了界河,而沙俄帝国却获得了太平洋的出海口。</h1> <h1>两年之后的1860年,沙俄帝国在海参崴建市,更其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位于这里的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正对的海岸边的地上,就有一组纪念雕塑,在地上刻了几个大字,正是1860。四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却让我心头火烧火燎。</h1> <h1>以后,这个因盛产海参的海湾而得名海参崴的地方,又成了苏联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y)的行政中心。</h1><h1>我心眼儿小,狭隘。因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俄语中意味着统治或征服东方,所以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我在朋友圈的记述中,还是坚持称它为海参崴。我知道我的坚持可能不对,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偏好,还不至于影响两国邦交吧。</h1> <h1>地导萨比娜首先带我们去海参崴的中央广场(Central Square)。广场喷泉后边一个教堂金光闪闪的葱头团穹顶吸引了喜爱拍照的驴友们。它的正式名称是主显圣容教堂(The Cathedral of Transfiguration),应该是2018年之后才建成的。</h1> <i>(网图)</i><h1>不过萨比娜没有打算让我们参观这座教堂,她想让我们看的是广场上的一组雕像,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Fighters for Soviet Power in the Far East)。这是苏联时代1961年建的,因为要建这个纪念碑,才有了这个中央广场,之前这里只是一块城市绿地。</h1> <h1>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是纪念1918年到1922年苏联内战时为捍卫远东苏维埃政权而英勇作战的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们。1917年十月革命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与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俄国内部势力联手,进攻苏联,海参崴一度被远东以日本为主的外国联军占领,直到1922年才被苏联夺回。这个纪念碑现在是海参崴的一个网红打卡地,可惜我们去时它正维修,三组雕塑都有围挡,不露真容。</h1> <h1>在著名的金角湾(Golden Horn Bay)岸边,我们看到一座白色的大楼。那就是太平洋海军舰队司令部。</h1> <h1>从司令部大院的围栏外走过,在一个小广场的花坛下,看到一尊金光闪闪的军官雕像。萨比娜只说他是太平洋舰队的某位司令官,但是说不出名字。后来才查到,这是1938年1月就任太平洋舰队第三任司令的苏联海军元帅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Nikolay Gerasimovich Kuznetsov,1904-1974),二战时期的苏联海军总司令和“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是个战功赫赫的人物。</h1> <h1>广场边停着一艘标号为C-56的潜艇。这是苏联海军的一艘功勋潜艇,属于“斯大林级”即中型潜艇,1936年11月在列宁格勒(今彼得堡)建成下水,分段运到海参崴重新组装,1939年12月25日组装完毕再次下水,1941年10月20日列编到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二战期间,在艇长格里高利·伊万诺维奇·史切德林(Grigori Ivanovich Shchedrin,1912-1995)的指挥下,横跨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加入北方舰队,击沉过德军两艘战舰和两艘货轮,潜艇荣获红旗勋章,艇长史切德林获“苏联英雄”称号。</h1> <h1>潜艇退役后,成为博物馆,属于俄罗斯军事博物馆。后来了解到,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是俄罗斯海军实力最强的两个舰队。</h1> <h1>我们走进这座潜艇博物馆。</h1> <h1>展品琳琅满目,我们却完全看不懂。说明都是俄文,我们一个字儿也不认识。看看那些图片和展品,大概不只是C-56潜艇的,还有当时苏联乃至沙俄海军的一些历史战例。</h1> <h1>艇长史切德林的半身像。</h1> <h1>艇上军官的蜡像。</h1> <h1>艇上的小餐厅。</h1> <h1>体会一把水兵的小舱门。</h1> <h1>鱼雷舱也是水兵宿舍。</h1><h1>虽然看不懂展览,但是大家对这个潜艇博物馆还是蛮有兴趣的。</h1> <h1>再往前走,就是二战纪念碑。暗红色大理石墙上刻着在二战中捐躯的海参崴士兵的姓名,台阶下是长明火,两边是1941,1945的雕刻。上面是一个小礼拜堂,圣安德鲁礼拜堂(St. Andrew Chapel)。我还是第一次在俄罗斯看到教堂守护的二战纪念碑,总感觉怪怪的。</h1> <h1>从纪念园走上一个小坡,有一个挺漂亮的拱顶小建筑,那是尼古拉凯旋门(Nicholas Triuomphal Gates),1891年为纪念莅临海参崴的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Nicholas Alexandrovich, 1868-1918)而建。这位皇太子就是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苏联时代,凯旋门在1930年被拆除。苏联解体后,当地一位企业家出资,在2003年重建了这个凯旋门。</h1> <h1>从凯旋门下来,看到一个建筑物的墙上刻着半幅地图,旁边石柱上还有口钟。这是俄罗斯地理学会边疆区分会大楼,这组雕塑是为纪念远东水文站投入运营130周年而在1987年立的,向远东海洋水文研究者表示敬意。那个钟是灯塔钟。</h1> <h1>地理学会边疆区分会门前有一个石碑,据说是海参崴最后的中国遗迹之一,碑上的文字已经损毁,上面刻的雕龙还在。遍查资料,无法确认是什么石碑。只有一个资料说,明朝皇帝1413年派人在靠近阿穆尔河也就是黑龙江入海口的地方建了一个永宁寺,并立石碑纪念。这个石碑现在保存在海参崴的阿尔谢尼耶夫博物馆(Arsenyev Museum),可惜我们没有去。早知道,去看看也好。</h1> <h1>金角湾岸边,除了停靠着军舰,还有其他一些纪念雕塑。</h1> <h1>在1860雕刻旁边,有一个抛物线形状的方尖碑,是1985年为纪念1860年最早在这里登陆的一队俄国士兵而建立的。</h1> <h1>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1918-2008)纪念碑,2015年建立,纪念他在结束20年流亡国外的生涯之后,1994年返回祖国首站就到海参崴。</h1> <h1>我们7月28日返回海参崴时,正临近7月30日的俄罗斯海军节,金角湾边停靠的军舰更多了,有的还挂了满旗。</h1> <h1>过金角湾大桥,还看到列队的军舰。</h1> <h1>海参崴火车站是西伯利亚铁路东端的最后一站,1891年动工修建,1893年投入使用,是仍在运营的百年老站,也是海参崴的必游景点。</h1> <h1>不大的候车厅座椅既传统又现代。</h1> <h1>天花板的绘画,作于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题为《我们伟大的祖国》。</h1> <h1>贵宾厅。</h1> <h1>站台。</h1> <h1>二站时期的英雄火车。</h1> <h1>西伯利亚铁路起点纪念碑,距莫斯科9288公里。</h1> <h1>海参崴还有一个必游景点,就是老鹰山(Orlinaya Hill)缆车,是用缆索运转的,叫funicular。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短的缆索车,路程全长183米,耗时1分半钟,而且只有上行下行两趟车,在中间一点双轨交错,其他都是单轨。所以两趟车开行的时间必须协调得很好。</h1> <h1>这个缆索车还是美国旧金山缆车的“远亲”。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1894-1971)访美回国时经停海参崴,发起建设“苏维埃的旧金山”计划,启动了“大海参崴”建设计划。老鹰山缆索车于1962年月投入运营,至今仍是海参崴唯一的一条缆索车道。全俄罗斯这样的缆索车也只有两个,另一个在索契。</h1> <h1>路程虽短,但是缆索车通往老鹰山观景台,可以观看金角湾全貌,所以还是很吸引人的。</h1> <h1>横跨金角湾的金角湾大桥简称金桥(Golden Bridge),是一座6车道斜拉桥,全长1388米,主跨737米,是世界第14长的斜拉桥。它将海参崴到丘尔金角(Churkin Cape)的车程从1.5到2小时缩短到仅仅5到10分钟。</h1> <h1>金桥和另一座横跨东博斯普鲁斯(Eastern Bosphorus)海峡连接海参崴市区和俄罗斯岛(Russky Island)的斜拉索桥俄罗斯大桥(Russky Bridge)都是为2012年在海参崴召开的APEC会议而建的。4车道的俄罗斯大桥全长3100米,主跨1104米,是世界最长的斜拉桥。这座桥的图案还印在俄罗斯2000卢布的纸币上。</h1><h1>两座桥都是2008年开始动工,2012年正式通车。</h1> <h1>在地面上看俄罗斯大桥全景的一个地方就是托卡列夫斯基砂岬(Tokarevsky Spit),这是远东大陆的尽头和太平洋一个起始点,也是海参崴网红托卡列夫斯基灯塔(Tokarevsky Lighthouse)的位置。砂岬长约800米,分两段,第一段从岸边到一个立着85米高电塔的小岛,可以开小车上去。第二段就是从这个电塔岛到灯塔岛,这一段只能走过去。退潮时,徒步过去不会湿鞋;涨潮时就要涉水过去了,一般也就是20厘米深,只没过脚踝。我们去时有潮,很多人是涉水上岛看灯塔。</h1> <h1>灯塔岛是人工造的,始建于1876年,塔基呈八角形,现在的白色塔身是1910年建的,是远东最老的灯塔之一。这个11.9米的灯塔不算高,但是现在还在用,指引船只平安通过东博斯普鲁斯海峡。</h1><h1>沿着托卡列夫斯基砂岬,很多当地人在游泳。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洗海水浴,这里却没有更衣和冲洗的设备。当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沙滩。感觉俄罗斯人确实很能将就。</h1> <h1>从俄罗斯大桥上俄罗斯岛,在美丽的阿贾克斯海湾(Ajax Bay)旁,就是远东联邦大学(Far East Federal University)。它的前身是沙俄时代1899年建立的东方学院(Eastern Institute),后几经变迁,成为远东国立大学(Far Eastern National University),然后在2008年与当地另外3所大学合并更名为远东联邦大学。</h1> <h1>这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高等学府,占地80万公顷。有免费通勤车在校园内穿梭。</h1> <h1>大学有自己的专属电站。</h1> <h1>海湾远处是2012年APEC会议的建筑。</h1> <h1>傍晚,在一个叫做运动港(Sportivnaya Gavan,Sport Harbor)的海滩,我们见识了海参崴海边的热闹。当地人称这里为健康海滩,是1953年开始建立的设施并形成规模的。</h1> <h1>海上有孤帆游荡。</h1> <h1>有人在海边游泳嬉水。</h1> <h1>更多的是各种烧烤大排档。</h1> <h1>还见到了一家来自中国珲春的烤串店。</h1> <h1>但是,我还是觉得,海参崴距离北京只有2个半小时的航程,它还是在离我们远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