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历史③通州 江山一统

逗江南

<p class="ql-block">  曾经以为南凭长江,天堑静波澜;背靠淮南,大树底下好乘凉。南通刚刚建立地方政权时,吴国吴越国间数次交战,吴国占了上风。江南姚氏利用两国息兵交好的机会,发展制盐捕鱼,筑城建寨,加强防卫,事业与人生推顶到高峰,不仅收获了至上的权利和荣誉,也使这块地方成为杨吴(后来南唐)的经济依重。</p> <p class="ql-block">  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取得的一切辉煌,最终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当中原王朝重兵压境、命令他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他连说一声告别机会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  虎狼窥视的天下,怎么容得下他鼾睡榻旁,战火纷飞的年代注定了他的静海桃源梦不会长久。</p> <p class="ql-block">  唐朝灭亡后,自称正朔的中原王朝,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迫于内乱和外患,一直没有时间征服南方诸国。</p> <p class="ql-block">  到了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后减免徭役,整顿军纪,打击腐败,为后周之后的征战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周世宗柴荣稳定中原后,从显德二年(955年)到显德五年(958年)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号,割让包括南通在内的长江以北十四州。</p> <p class="ql-block">  周军拿下南通,使得原先臣服中原的吴越与之连成一片,于是后周在此设立静海军,不久升静海军为通州。</p> <p class="ql-block">  《读史方舆纪要》这样描述通州名字的由来:“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良有以哉。”什么叫良有以哉?就是很有原因。</p> <p class="ql-block">  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加速了对南方的统一进程,这里依然延续了通州的名称。这也表达了国家的统一才能使南通行稳致远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通州从此成为南通历史上叫的时间最长,最让南通人感到大气的名字。他概括了南通的地理优势,表达了南通人的走向世界,敢为人先的豪迈情怀。</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有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据传为乾隆爷所作,这副对联彰显了文化的智慧,但把两州放在一起比较并非合适。</p> <p class="ql-block"> 北通州虽是京门首驿,当初完颜亮始设通州,是取其“漕运通济”之意,说到底因为一条大运河。而南通不仅早有运盐河连接大运河,万历《通州志》更描述其“州之东北海通辽海诸夷,西南江通吴粤楚蜀,内运渠通齐鲁燕冀。”通江达海,从不虚言。</p> <p class="ql-block"> 再者南通称“通州”的历史要早于北京通州,早在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就有了这个名字,这距今已经超过一千年了。至于北京通州区,是在金朝天德三年——也就是1151年才有了这个名字的。南通叫“通州”比北京通州区早了将近200年!</p> <p class="ql-block">  并且乾隆时的两个“通州”完全不是一个级别。雍正以后,南通州是直隶州,和府一个级别;北通州是散州,和县一个级别。</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为避免与北京通州“撞名”,江苏通州改称南通。现在南通已发展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国长三角经济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这是南通版“盛世长安三万里”的现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通天下,州如画。在南通地方,“通州”的名字依然在继续使用,通州区、通州湾示范区,已成为南通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追江赶海,州立潮头;包容会通,敢为人先,都是南通精神最好注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