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四國剪影(九)

David Xu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布拉索夫 – 佩萊斯城堡 &amp; 錫內亞修道院,羅馬尼亞 (Brasov - Peles Castle &amp; Sinaia Monastery,Romania)</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是周日,安計畫原本是參觀布蘭城堡(Bran Castle)和遊覽布拉索夫,但那裡周末閉館,不得已導遊將明天的日程跟今天對換並作了一些調整,使得今天的安排有些緊湊,一早就發車前往佩萊斯城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佩萊斯城堡(Peles Castle)</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佩萊斯城堡位於距離布拉索夫近五十公里的咯爾巴阡山脈的崇山峻嶺中,是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一世所建造的皇家建築群中的一座新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城堡的前世今生、跌宕起伏頗值得玩味。當年卡羅爾一世率領羅馬尼亞獨立後來到這裡參觀,立馬被周圍壯麗的山景所深深吸引了,決定購地建造皇家莊園,用作狩獵和避暑用。在向全世界招標的設計方案中卡羅爾一世果斷摒棄了一味模仿其他歐洲宮庭的設計方案,認為缺乏原創性和造價太高。最後採納了一位德國設計師的方案,一座宏偉而富麗堂皇的高山城堡,結合了歐洲各種經典風格的不同特徵,主要遵循了義大利的優雅和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唯美風格。在施工過程中更是雇用了各國的能工巧匠,在羅馬尼亞女王伊莉莎白的日記中非常生動的紀錄下了當時的施工現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意大利人是泥瓦匠,罗马尼亚人在建造露台,吉普赛人是苦力。 阿尔巴尼亚人和希腊人从事石工工作,德国人和匈牙利人从事木匠工作。 土耳其人正在烧砖。 工程师是波兰人,石雕师是捷克人。 法国人在画画,英国人在测量。就在那时你可以看到数百种民族服装和聽到十四种语言,他们用各种方言和语气说话、唱歌、咒骂和争吵,这是一个男人、马、牛和車的快樂組合。&nbsp;</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城堡竣工後在1883年10月7日舉行了盛大的慶典舞會。十年後卡羅爾二世在城堡誕生,這也是卡羅爾一世授予城堡“王朝的摇篮,国家的摇篮”稱號的來歷。二戰後羅馬尼亞王室退位,共產黨沒收了所有皇家財產,包括這座莊園。城堡曾短暫作為旅遊景點開放和用作博物館,直至齊奧塞斯庫當政的年代城堡徹底關閉,因為這傢伙不喜歡這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羅馬尼亞推翻獨裁統治後城堡和莊園作為歷史遺產重新對外開放。2006年羅馬尼亞政府宣布將莊園歸還給前君主米哈伊尔一世。前國王與政府進行了談判,將城堡租給國家,並繼續對公眾開放。由此可見羅馬尼亞現政府對私有財產的保護,無論是皇室還是普通老百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縱觀歷史,城堡曾接待過許多各國政要,較為著名的有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近代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和福特、卡扎菲和阿拉法特等。眾多文人墨客也是喜愛藝術的伊莉莎白女王的座上客,包括羅馬尼亞著名音樂家乔治·埃内斯库、法國舞台表演藝術家莎拉·伯恩哈特、法國小提琴家雅克·蒂博和羅馬尼亞詩人瓦西里·亚历山德里等。城堡也是多部好萊塢大片的取景地。近年來佩萊斯城堡每年都要接待近五十萬遊客的到訪,是羅馬尼亞最受歡迎的熱門景點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接近城堡時大巴在山路上迂迴前行,車窗外山體崢嶸,巨石嶙峋,古樹參天,嵐氣繚繞。遠處山巒上隱約可見殘留的積雪。停車場在距城堡不遠處,看似像個小鎮,從周圍的建築風格判斷應該是原來皇家莊園的一部分,現在都成了旅館和酒店。進入莊園眼前豁然開朗,樹茂草盛,一處處漂亮的房屋掩隱在綠樹叢中,宛如一幅幅風景畫,不失皇家風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佩萊斯城堡建造在一塊巨大的岩石上,周圍是茂密的森林,潔白的主體在墨綠色的背景襯托下特別顯眼。從它的規模和功能來看應該屬一處宮殿(Palace),但習慣上稱之為城堡(Castle)。建築屬文藝復興與哥特式相結合的浪漫風格。城堡的正前方卡羅爾一世的戎裝塑像威風凜凜的俯視著入口處。簇擁著主體建築的是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多個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理石露台花園,其間有花壇、噴泉、人體雕塑、大理石路徑和樓梯、守衛雄獅等裝飾,讓人流連忘返。我們到達時樓前的大平台上一小隊士兵在表演操練,是一群男女老少皆有、穿著各個時期不同軍服的“烏合之眾”,搞笑成分居多,吸引不少遊客前去合影湊熱鬧,場面非常歡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佩萊斯城堡和卡羅爾一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於遊客非常多,長長的隊伍朝著一個方向緩慢移動,順著規定好的路徑依次參觀。這也讓我們在進入城堡前有時間從容的觀賞它的內部庭院。庭院不大但非常精緻,尤其是立面上的手繪壁畫優雅、清麗、生動,色彩之新鮮好似剛出自藝術家之手。庭院中間有一個文藝復興風格的噴泉,邊上的雕塑、水池、紋章以及牆面和窗台的細節都特具觀賞價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擁擠的人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內部庭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噴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跨入城堡就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這是個什麼樣的奇蹟啊!有別於歐洲傳統宮殿的金碧輝煌、流光溢彩,佩萊斯城堡的內部從牆壁到天花板大部分是用精美的木雕裝飾的,選用的是歐洲桃花心木、柚木和橡木等珍貴材料,表面泛著溫玉般的光澤,內斂而不張揚,給人一種暗香浮動的感覺,高貴而優雅。此刻更能體會到當初卡羅爾一世獨具匠心的抉擇,不落俗套,另闢蹊徑,盡現別樣的皇家風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雕花木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花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佩萊斯城堡佔地三千多平方米,擁有近二百個房間。按功能可分為皇家套房、辦公室、圖書館、軍械庫、畫廊、客廳、沙龍和吸煙室等,按風格又可以分為義大利、土耳其、摩尔、法国、奧匈帝國等。所有的房間都佈置得非常豪華,裝飾得一絲不苟又各具特色。收藏有雕像、绘画、家具、武器和盔甲、彩色玻璃、象牙、瓷器、挂毯和地毯等皇家收藏品有 4,000 多件,跨越四个世纪的历史。琳瑯滿目、目不暇給,著實是一場視覺盛宴。有點遺憾的是只能隨著人流走馬觀花,不及細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卡羅爾一世辦公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理石壁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軍械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伊莉莎白女王圖書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藝術沙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摩爾人沙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畫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理石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錫內亞修道院(Sinaia Monastery)</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錫內亞修道院離城堡在步行距離之內,沿著莊園的小道前行,一路上的景色賞心悅目,從不同的角度遠處眺望城堡更有整體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修道院由邊上的錫內亞鎮而得名,建造的初衷是讓修道院容納十二名东正教僧侣,以模仿耶穌的十二門徒。隨著時間的推移僧侣的數量不斷增加,但近年來裡面只剩下十三名僧侣。據說修道院內珍藏著最早版本的羅馬尼亞語聖經譯本。修道院不大,由大教堂、老教堂和鐘樓等建築組成。我們在這次旅程中參觀了不少更具特色和規模的修道院,因此在這兒漫不經心的轉了一圈後就走到外面等候大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鐘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教堂</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回到旅館前參觀了不遠處位於建於十六世紀的圣尼古拉斯教堂内的一所學校。這是羅馬尼亞第一所用羅馬尼亞語教學的學校。現在作為博物館收藏了不少早期羅馬尼亞書籍。博物館還珍藏了一台古老的印刷機,純手工的操作要出版一本書籍可以想見有多費勁,因此總共才印刷出版了不到四十本書,其中就有用羊皮紙印刷的羅馬尼亞第一本聖經,重達七公斤!藏品中有不少樂譜,是早期的羅馬尼亞讚美詩,我想大概不是這台印刷機的出版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學校入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尼古拉斯教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印刷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參觀完學校出來正趕上一場大雨,大家都有點猝不及防。原先安排的參觀市容只能作罷,各自打道回府。但雨來得猛,去得也快,走到半道時雨勢見收。我們決定折返,前往不遠處的坦帕山(Tampa),布拉索夫城市的制高點,一覽城市全貌。高約四百米的坦帕山有索道車上山,但索道車站在半山腰,等我們攀上高高的階梯,緊趕慢趕的來到纜車售票處,最後一班剛好離開,售票處的工作人員沒有絲毫通融的餘地。只能帶著些許遺憾在半山腰看了幾眼山下的布拉索夫,悻悻然離去。</span></p> <p class="ql-block">(待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