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刚作品漫画南京‖民国建筑写生随笔

贵沿在路上

<p class="ql-block">南京的民国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由一批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特色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如杨廷宝、童雋、吕彦直等设计,其风格颇有独到之处。</p><p class="ql-block">南京现存的民国建筑一般为当时的政府办公大楼,公共及商业设施,公职人员住宅和高官富户的别墅等。</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正值东西方文化交会时期,传统和新潮兼容并举,在建筑设计中更是将东西方的文化元素充分融合,如中山陵、美龄宫、第二历史档案馆、励志社旧址、南京博物院、原民国铁道部旧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都采用了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檐下斗拱彩绘的风格。这种中式大屋顶加上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满足了当时人的需要,谓之“新民族主义建筑”。</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建设的部分公共建筑,如国民大会堂旧址(今南京人民大会堂)、美术馆、南京总统府、国民政府最髙法院旧址等则是西式现代建筑式样,但在某些细节上也有传统的中国元素的应用,如檐口、门厅等处也都有些民族纹样。</p> <p class="ql-block">谢维刚先生说:写生是很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室外写生对天气有要求,同一建筑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可能会画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写生时可能会为一个建筑跑好几趟,才能画出理想的效果。夏天时画本要避开阳光直射,而让建筑物尽量避免逆光;到了冬天,为了画阳光下的建筑,我又不得不背对阳光,经常冻得握不住笔。</p> <p class="ql-block">这十多年来,我已创作了民国建筑钢笔写生作品二百余幅。这期间自然多有辛苦,为了画好某个建筑,我还会多次去往同一建筑附近观察,有时还要碰运气,但是画出满意的作品时,又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钢笔写生集《古都南京》已经出版,其中也有民国建筑的写生作品。作为生活在南京七十多年的南京人,能利用自已的画笔留住南京过去的形象,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这座城市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骄傲与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