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年,中国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二十大报告也对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提出要求。</p> <p class="ql-block">2023年“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期于8月4日(周五)上线,北京市西城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教授王小慧,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幼儿园园长任晓燕共同为老师和家长朋友们带来主题为“如何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的课程,指导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内黄县第六实验小学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学习。</p> 专家观点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重视育人平台搭建</span></p><p class="ql-block">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搭建育人工作平台,有利于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育人平台,一是要明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提高家庭教育意识;二是把社区教育和劳动教育作为搭建育人平台的重要切口;三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孩子在社会资源中进行社会体验教育。</p> 专家观点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家庭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家庭中要做好劳动教育理念的传递,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会劳动爱劳动是成长的需要。作为家长,一是要调整心态,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二是要鼓励孩子主动劳动,对孩子进行适时的赞美和鼓励,成为孩子劳动教育的引领者而不是领导者;三是要使劳动的内容和形式富有趣味性,契合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让孩子乐于劳动。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工作,让孩子有主人翁意识,提高责任心和实践能力。</p> 专家观点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充分利用好社区中的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社区中的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都可成为很好的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充分体验社会。幼儿园应把这种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陪孩子到这些地方参观学习。比如,春天家长可带孩子到公园找春天,孩子在了解环境和认识植物的同时,在公共场所中还可学会如何遵守秩序和规则。</p> 专家观点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长与老师之间如何有效沟通</span></p><p class="ql-block">家长和老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一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沟通,家长与老师所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两者进行有效沟通时应换位思考,避免出现沟通错位。二是要做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畅通家校沟通渠道。</p> <p class="ql-block">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们明白要尽可能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教育生态圈”,家校社三方面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帮衬,把教育的生态系统建设好。</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发挥整个社会文化和社会治理体系宏系统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生态圈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健康、更丰富、更温暖的“社会育人大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