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石家庄暑期酷热难耐,所以和老伴早在五月底就回故乡太行之巅和顺县城避暑。听说母校和顺一中黄学诗老师携师母几天前己从太原来到和顺,将应邀参加母校初29班8月5日的同学聚会,现住县城嘉宁小区,我喜不自胜,遂与老伴在8月2日上午前去看望,并商定8月3日中午我们约几位老同学晏请老师,黄老师爽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邀请了我们高一班的赵孔荣和王宪珍同学,老伴李凤鲜邀请了她们初25班焦文葵和24班的郝桃玲同学共6人出席。8月3日上午在万和嘉园小区我们的住处,.师生共叙离情,回忆往事,感概万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分别几十年了,师生情谊依旧。黄老师已是八十八周的耄耋老人,身板如此硬朗,精神如此矍铄,思维如此敏捷,记忆如此清晣,同学们都十分高兴,又十分敬佩。黄老师身体素质很好,他说从小就喜欢踢球和游泳,在北大读书时就曾任校足球队队长,游泳技朮很好,还曾漂流过长江,现在每周还能坚持游泳一,二次。看到黄老师身体这样好,大家都向他表示祝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万和嘉园我家师生合影。从左至右:郝桃玲,李凤鲜,焦文葵,黄老师夫人,黄老师,赵孔荣,王宪珍,刘洧玺</p> <p class="ql-block">郝桃玲向黄老师赠礼品</p> <p class="ql-block">师生共叙友情</p> <p class="ql-block">师生共叙友情</p> <p class="ql-block">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万和嘉园小区大食堂师生共享火锅晏。吃传统火锅这是县城近年来在节假日,办喜事时兴起的一道美食,意为红红火火,团团圆圆之意。师生几十年难得一见,围在火锅旁,边吃边聊,情趣横生,师生情谊尽在其中了。</p> <p class="ql-block">午歺聚会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午歺后,稍事休息,由文葵和孔荣协调车辆,师生共游城郊云龙山九龙柱景区和麻衣山森林公园。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和顺县城新貌尽收眼底。蓝天白云,松声涛涛,令人心旷神怡。黄老师十分高兴,盛赞第二故乡的巨大变化,感慨不己。</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师生相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众志成城方鼎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麻衣山森林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飞快,夕阳西下,该送黄老师回去休息了,但老师似游兴未尽,只能连连不舍的分别了。一天的聚会虽然结朿,但我的思绪却久久不能平静,许多往事涌上了心头......</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原籍上海崇明岛,1935年生人,1956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l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北大毕业分配和顺县后裕村劳动改造。在后裕村只呆了一亇礼拜,就被和顺中学老校长程广宇慧眼识珠聘为和顺中学俄语老师,为高一班二年级教授俄语。1961年暑期我从太原重返母校高一班续读高中,有幸结师生情缘。黄老师教学严谨,认真负责,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深受我们欢迎。</p><p class="ql-block"> 1963年我在高一班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正值当年遭受百年不遇的水灾,大雨久下不停,黄老师和赵双德老师冒雨过北河将录取通知书送到尧村我家中,使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录取信息,令我十分感动,当时的情景永运留在我的记忆中。(祥见附件:《重返母校读高中》,此短文收录在刘岐老师编著的校志《和顺一中五十年》中)</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在和顺中学一呆二十余年,忍辱负重,将年富力强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小县的教育事业。1962年在对右派甄别中,程校长竭力要给黄老师摘帽,但他对这顶帽子从未承认,遑论摘帽!也由此在后来的十年文革中遭受磨难,饱受凌辱。直到文革结朿后黄老师才被平反昭雪。1979年在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形势下,黄老师被调入榆次市晋中师专执教,迎来了人生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我1968年12月从北师大毕业后,分配到治金部抚顺红透山铜矿工作;1970年与北京广播科学研究所工作的同乡李凤鲜结婚。为解决两地分居,于1973年底二人一起调回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榆次广播录音器材厂。听说黄老师调榆次师专后,曾几次见面,并见到了从上海来榆次定居的师母。我为黄老师的人生转折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黄老师坚持真理的勇气深深敬佩。。1987年我们厂整体搬迁河北省石家庄市,同年黄老师由师专调往省会太原山西省委党校工作,至今已有36年未见面了。</p><p class="ql-block"> 此次在故乡相聚,是师生缘分,甚为难得。在相谈中得知其上海妻子已于二十多年前去世,后又与现师母喜结良缘,至今已近二十年,生活美滿和谐。这次还得知了黄老师喜收义子的爱心故事。1961年他刚来和顺后裕村时,住户马家的儿媳妇刚刚生下了一个儿子,孩子的奶奶知道新来的上海人是个大文人,为了沾沾读书人的喜气,让孩子将来有文化,有出息,就让刚出生的孙子认黄老师为干爹,这就是黄老师的干儿子马占忠。几十年来,黄老师与后裕村马家及乡亲们来往密切,亲如一家。此次来和顺就住在县城嘉宁小区的义子马占忠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虽然只教了我们两年,却使我们受益非浅,在同学心目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将终生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黄老师一生经历坎苛,前半生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心理素质极佳,对人生前景充满信心,终于迎来后半生的事业兴旺。岁月流逝,往事如烟,黄老师现已近九十高龄,仍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心态阳光,乐观向上,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让我们衷心祝愿黄老师晚年幸福,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4月</p><p class="ql-block"> 刘洧玺于和顺县城万和嘉园</p> 附:《重返母校读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