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硕:楚墓迷踪——狮子岗考古记

人民中国

<p class="ql-block">楚墓迷踪--狮子岗考古记1.初到狮子岗狮子岗位于淅川县老城镇,丹江口水库北岸,有一道黄土岗,传说从前岗上有一巨石,远眺形似一头雄狮,故得名狮子岗。2014年未通水以前狮子岗村是丹江口水库北岸重要的小型港口,它有连接两岸方圆几十里唯一的水旱码头,一般从淅川县方向过来的车都要从这里乘轮渡到达对岸,夏季丹江收纳来自陕西、湖北的雨水,江面有三四里宽。而到了冬春季节,是丹江的枯水期,这个时候十多米长的渡船横在河中间人们就可以来往两岸。狮子岗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处,冬天不严寒夏天不酷热,属暖温带气候,常年降水量为800毫米,且多集中于夏季,自然环境十分优越,不仅是古代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南北文化的交融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中晚期发生在秦国和楚国之间的丹阳大战就在此附近。周边文化遗存丰富,村北为狮子岗旧石器遗址,东临双河镇遗址、墓葬区,狮子岗对岸就是著名的下王岗遗址。2008年9月初,当时的柴中庆书记、崔本信所长把我和梁玉坡、王巍、郭照川喊到办公室,柴书记一脸严肃的对我们说:“现在是秋季,正是发掘的好时机,南调办今年又给我们几个发掘项目,你们几个到狮子岗去吧,这个地方是比较重要的墓葬区,发掘地点旁边是码头,全国几十个参加发掘的兄弟单位、考古院校的考古队会经常从这里经过,会有很多人去工地参观,这个工地代表南阳考古所的发掘水平,你们几个去那边崔所长和我都放心。”崔所长接着说:“玉坡是郑大考古系83级毕业的,毕业参加工作就从事发掘工作,25年时间发掘墓葬几千座了,照川和王巍你们这都是常年带领工人勘探、发掘,就庆硕年轻,你要跟着他们多学习。你们抓紧准备一下,看缺什么装备,写个申请单报上来。”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我们考古队从南阳出发了,经内乡到达淅川县城,过丹江支流老鹳河后,踏上通往狮子岗的道路,这条道路在一个个的山谷之间穿行,山路曲折,路面也窄,有的地方仅容一车通过,道路一旁就是几十米深的山谷,谷底流水潺潺。一路南行25公里到达狮子岗村,早上八点从南阳出发到这边已经是下午四五点了。这个地方离老城镇还有10公里,老城镇虽说是以前的老县城,可自从县城搬走以后这里还是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一直没有怎么发展,镇上没有像样的旅馆、饭店。狮子岗村里最新的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砖瓦房,低矮、潮湿。从高楼大厦,街面宽敞整洁的城市突然来到这满目均是低矮草房、瓦房,道路崎</p> <p class="ql-block">堆,以保护墓室内的墓主和随葬品,规格越高封土越大。这些汉墓地表的封土就是村民口中的大冢子疙瘩。</p><p class="ql-block">听说有大墓发掘,大家都比较兴奋,王巍说,大家这段时间都比较辛苦了晚上得庆祝一下。所谓的庆祝,就是炒两个菜,拿瓶酒,大家喝两杯放松一下。说起喝酒就想起了狮子岗村的老支书邓建朝了,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支持,我们工地安顿好后就邀请村委成员到驻地吃饭,他们六七个人加上我们四个人坐了满满两桌。准备好菜后,我对当地代销点的老板说,我们刚从外地来也不知道喝啥酒好,入乡随俗,就喝当地平常喝的酒吧。不一会儿,老板就送来了一箱简装老村长(12瓶装)。拿出这酒时,也没有人吭声,一晚上就把这12瓶酒给喝光了。照川酒量最小,晕了,躺下呼呼大睡,第二天早饭不吃,中午人还没有精神,浑身软绵绵的,喝了两瓶营养快线才慢慢恢复过来。结账时才知道,那酒一瓶才5块钱,应该是当地最孬的酒,当时民工工资一天35块钱,请客吃饭拿这酒就是太差劲。后来工地发掘快结束时,再次邀请那位老支书过来吃饭,老支书连连摇头带摆手说“不敢喝了,上次的酒喝了头疼胃难受,人受不了”。当时那位支书已经70多岁了,十几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位老支书是否康在,在这里衷心感谢他对我们当年发掘工作的支持,遥祝他健康平安,有个幸福的晚年。</p><p class="ql-block">大家吃晚饭时商量着下一步工作,这片墓地大概有2000平方米,墓葬较集中,大家一致决定将地表扰土层大面积揭露,布方发掘,这样我们还能超额完成发掘面积。大家越说越开心,又将照川给喝倒了,第二天又要喝营养快线。后来我们每次有活动聚餐就会很贴心地为照川准备两瓶营养快线。</p><p class="ql-block">然而,当扰土层揭露后大家傻眼了,勘探的大墓没有了,只有5座长5米、宽3米左右的砖室墓,圆形的扰坑一个挨一个,有的扰坑里面还有机制的红砖,这些扰坑不就是当地人说的他们挖的红薯窖吗?</p><p class="ql-block">原本收工后大家在一起吵吵闹闹相互开玩笑的场景没有了,工地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勘探是照川负责的,出了这么大的失误,照川沮丧地直叹气,王巍一个人坐那里抽着烟,大家都不知道说啥了。</p><p class="ql-block">没办法,考古这方面,运气在里面占了很大的成分。太阳每天从丹江上升起、在村西落下,时间就像丹江水一样慢慢地流逝。未完成的工作还在继续,照川继续带人四处勘探找墓葬,玉坡、王巍我们三个人继续发掘墓葬。</p> <p class="ql-block">由于早期被盗扰,随葬物基本上未发现大件器物,墓底盗洞内发现有铜鼎和铜簠残片,推测由于器形较大、盗洞较小,盗墓贼便把铜器砸碎后取走。幸运的是,在墓底有百余件小件铜器和玉器出土,主要为车軎、马衔、铜铃等车马器和铜矛、铜戈、铜镞等兵器。该墓有少量器物具有春秋早期的风格,而大部分器物如莲瓣饰件、铜车马器、兵器以及玉牌和玉牙等,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晚期,由此判断M1与寿县蔡侯墓的年代相近,为春秋晚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掘现场</p><p class="ql-block">M1随葬品中较为独特的是出现了4件铜翣,这种称为铜翣的“山”字形器在两周时期的墓葬中并不多见,铜翣的使用常见于黄河流域诸侯国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并非南方楚地的固有习俗。表明墓主虽为楚系贵族,但其身份背景或与黄河流域有关联。</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因为被盗,没有发现大型的青铜礼器,也没有发现最能说明墓主身份的铜器铭文,墓主是谁,旁边那个和他生死相伴的她又是谁,这些也许都将成为永久之谜。这两个重要的墓葬终于发掘结束了,随着水位的下降,岸边又冲刷出来十几座楚墓,大部分墓葬随葬有铜剑、铜戈、铜镞等,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这与秦楚丹阳大战的时间相符,丹阳的地望就在丹淅之会(即双河镇)或其附近的地方。这些墓葬的主人有可能就是秦楚丹阳大战楚国阵亡将士。</p><p class="ql-block">曾庆硕:楚墓迷踪 狮子岗考古记</p><p class="ql-block">( 出土铜翣)</p><p class="ql-block">《湖光山色》摄制组还在村里紧锣密鼓地拍摄着,剧中主人公楚暖暖还在楚王庄打造着她的旅游王国。莫非先知先觉的周大新在暗示我们发掘的M1的墓主就是楚王吗?</p> <p class="ql-block">余论</p><p class="ql-block">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参加发掘的狮子岗村和双河镇的那批村民早已整体搬迁到新乡黄河边的移民点,当年发掘的位置已经沉睡在丹江口水库下面,丹江水一渠清水送京城,我也由当时的精神小伙变成了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叔,那位和善的梁教授已于2022年底退休,《狮子岗考古发掘报告》也整理完毕即将出版,也算给此次发掘工作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参与这次发掘,见证南水北调这一史诗性宏伟工程。新的一年,新的征程,让我们在时光中前进,在追梦中图强,让我们一路同行,共同创造和见证下一个历史。借用宋怀涛先生的《人过五十》作结:</p><p class="ql-block">已是人间五十翁,依然策马啸长风。</p><p class="ql-block">待我了却肩上事,南山篱下做陶公!</p><p class="ql-block">(作者为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p><p class="ql-block">来源:《大众考古》2023年04月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