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没有读书的条件与环境,课外书读得很少,就像一颗干枯的禾苗缺乏养料。后来当了教师,受环境影响与职业的要求,逼着自己多读书。也正是因为过去读书少,愈加渴望读书,读书成为了业余生活的主打,以书为友,坚持了数十年。如今,即将退休,空余时间也多了,凭借着兴趣,读书的热情愈发高涨,整天以书为伴,单调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重读藏书</p><p class="ql-block">我一直有逛书店的习惯,书买了不少,年轻时由于工作事情多,大都只是翻翻便扔在了一边,装了两大箱。后来,手头宽裕了,也正赶上书市繁荣活跃,逛书店购新书便成为一种追求与时尚。即使出差,每到一地也少不了往书店跑,很少空手而归。就这样几十年下来,聚沙成塔,家中书柜里塞得满满的。</p><p class="ql-block">近些年便着手整理这些东西,边翻看边整理,一旦发现有趣的内容则不能自拔,将放下手中的活专心读下去。就这样趴在书堆儿上边翻阅边整理,断断续续鼓捣了大半年,家里的书全梳理了一遍,摸清了家底,重温或读了不少,颇有感触与心得。</p><p class="ql-block">这些藏书大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产物,时代特色明显,有不少风靡一时的精品大作,也有二三流读物。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头再读这些书,不仅感慨良多,引发记忆与思索,而能读出不少新的感受和认识来,窃喜自己较之过去水平有了提高。诸如,当年在读《第三次浪潮》《丑陋的中国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废都》《丰乳肥臀》《有了快感你就喊》等作品时,似乎带着一种抑制不住的好奇心理,去追寻一种思潮与刺激,对那些偏执观点与不堪描述,不假思索地跟风、热捧,就像戴着有色眼镜看热闹,肤浅、偏颇而不得要领,收效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而今再读这些书,则多了些沉淀、冷静与思考,少了些浮躁与盲从,更加注重从思想文化或艺术性等诸方面审视、品赏,在汲取营养、获得美感的同时,也辨别出真伪虚实与糟粕所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加深了印象。同时,对那些虽留有印记,但早已失去了价值的书忍痛舍弃,使藏书及心灵更纯粹。</p><p class="ql-block">读有趣的书</p><p class="ql-block">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茫茫书海,读什么样的书选择很重要,在别人看来很值得一读的经典名著,未必适合自己阅读。如今,我有一种要弥补过去未曾读过的名著的缺憾心理,并做出长计划、短安排。记得《百年孤独》这本书,是朋友推举的,说它达到了什么巅峰,是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名著等,说得天花乱坠,极具诱惑力。而当阅读时却感到索然无味,怎么也读不进去,由于手头可读物太少,硬着头皮看了下去,结果闭上眼跟没读一样,不知书里说个啥。这可能与自己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及阅读兴趣等有关,所以读什么书,应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p><p class="ql-block">有了这种认识后,在选择读什么书时就不太看重别的了,只要好看有趣就被列入首选。读有趣的书,让人轻松愉悦,甚至上瘾着迷,是一种享受。《金瓶梅》在文学史上并没什么地位,而我读得却津津有味,感到这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奇书,极具文学价值,很有意思,更适合成年人读,难得。我读的是删节本,如能找到原版,我还有兴趣再读。</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后来选读了不少古今中外有名无名有趣的书,尤其与我同龄人所写的精品佳作,或描述反映我所经历的年代、所熟悉的文化等方面的作品,更是我格外感兴趣的,爱不释手。《平凡的世界》我先后读了三遍;《穆斯林的葬礼》《活着》《生命册》《陆犯焉识》《所以》《芳华》《蜗居》《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我的生活质量》等,我都各读了两遍。一位学者曾说过,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的确,好书不厌百回读,反复读这种有趣的好书,熟烂于心,领悟更深,极易读出境界与情感来,触动灵魂深处,引发深思与联想,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听书是一种高级享受</p><p class="ql-block">我很早就双眼老花,加上先天近视,视力越来越差,即使在日光灯下,看书时间长了也模糊。我发现听书是一种好办法,既能解放眼睛,又可享受播讲与文学双重艺术,尤其躺在沙发上眯着眼收听时,犹如带入另一个世界,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与美感,是一种高级享受。</p><p class="ql-block">我先后收听了《飘》《贝姨》《白鹿原》《秦腔》《蛙》《河岸》《傅作义》等,都是在干家务、休息时收听的,见缝插针,既利用了碎片时间,又丰富了思想,愉悦而充实。而更重要的是,尝到了听书的甜头,养成了一种习惯,为生活增色不少。</p><p class="ql-block">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书不但能排遣无聊的寂寞,将岁月的伤痛逐一缝补,还能把心灵淬炼成一块玲珑美玉。每一种书都是风景,每一本书都是亟待窥破的秘密。</p><p class="ql-block">“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其中说的,就是每日读书的重要性。退休了,我要放慢匆乱的步伐,在欢愉的阅读中,优雅地老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