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崔朝的好人事迹像春风里的喜雨沁浥着襄城的每个辖落,大地在沐浴中更加坚强和充满活力,道德驻扎在每个人的心田,凭着千百年的古训和教诲,襄城子民在时代的长河里如沧海一粟般把优良美德延承,纯朴务实的创业风气是人生烙印的使命,在区域里传递和悄无声息,带动了经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贾舍鳞次栉比,文明标语风中悬立,工农民商诚信交际,规划村庄明净安详,社区灯明景美鸟栖,放眼襄城大地欣欣然一片,百兴峥嵘,促使了人文理念的日臻升华,而作为一个年渝古稀的大众老者,他用一句当年质朴的誓言诠释着对爱的忠贞和不离不弃,他就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党员,一个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在拮据的生活里坚守着对老伴默默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崔朝,男,中共党员,1945年出生于襄城县范湖乡罗庄村西关庄,二组村民,老伴张桂梅和他同岁,崔朝1963年高小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罗庄大队聘任为副业组会计,贫农出身的他延续着祖辈的朴实教诲和做人原则,“宁可穷着饿着不能拿别人一分钱,不能怕吃亏少给集体出的一份力。”正是这样的教导使年轻的崔朝,踏踏实实不求回报,认认真真安分守己,成为庄邻眼中的乖孩子,大队干部心中的好同事,工作上他恪守村民自治章程和本职规章制度,入帐祥实、支纳公道,生活中他平易近人、任劳任怨、有求必应、乐于奉献,因他的出类拔萃,困难面前的勇往直前,干到第二年年底被村支书推荐参军,去广东独立炮兵服兵役,担当炮手、报话员工作,当时参军属于光荣的,除此都在生产队劳作,调皮捣蛋、偷懒的都赶出生产队,出去干活。“七级功,八级功,不如在家围棵葱。”当时有这种说法。1965年3月入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7040部队52团三营八连服兵役。到部队他格外的欣喜,一身戎装、一腔热忱,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和合理的饮食安排让他觉得不应该愧对身上无褶的军服,他为能在部队吃饱饭、吃好饭而知足,“国家在困难的时候还大方的出资出力供应我们,不能愧对一天的三碗饭呀!”他在入伍的第二天躺在宿舍的床上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想如何做的更好,他天未明就起来轻声打扫寝室,蹑步去水池边掂水补给,把大院内外整理的井然有序,拉练时劝解安慰支撑不住想逃役的士兵,给他将当今的模范雷锋实践的事迹,“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哺育和激励着我们积极投身到中国社会主义。”通过心里的疏导教育,士兵血气高涨,端正了态度。训练时崔朝不浪费每一颗子弹,成为新兵中的好炮手。偏向于理科的他对装置、线路产生了好奇,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图书室借阅无线电和机器运作原理,他优秀的表现和平时生活中对战友无微不至的照顾,得到大家的称赞,1965年6月第一批光荣的加入中国共青团,而后升职为三营八连的无线班长,当年在连口头嘉奖三次(当时的奖励种类,相当于现在的三等功),号召全连向他学习,1966年11月被当时的营长蓝庆彬口头嘉奖两次,组织委员培养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觉悟提高了,知道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忠于四无限等。</p><p class="ql-block"> 转眼四年已经过去。这年灾荒不断,农业颓废,颗粒无收,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国库赤子严重,外债累累,他感到责任的重大,“国家培养我不容易,现在正是用武之地。”自己在部队看的手工技术和科学种植想要回农村无限的发挥,向连部递交了一份退役申请,指导员知道后,眉头紧锁,亲自找他问话,“你是部队培养的优秀士兵,在这里前程似锦,怎么干着干着就不干了么?”并要求他留连继续军旅生涯。他摇头说:“这几年就浪费了不少粮食,国家正值青黄不接的时段,把机会给需要锻炼的年轻人吧!我应该回地方多开荒、广种粮,让国家粮食库不匮乏。”看他斩钉截铁的口吻,留任无望。很欣赏他的政委提议引荐他回地方好的单位工作,也被他严词拒绝。最后规劝不效,同意他退役,临行前亲自去车站给他饯行,那一年是1969年初春。</p> <p class="ql-block"> 列车载着他忧国忧民的心情,经过一天一夜的疲惫,回到了他阔别很久的襄城县范湖乡,在乡域的路上已是午时,太阳直挂于头顶,他额头表皮间的汗腺一张一翕,溢出的汗水儿汇集成晶莹的珠儿珠儿排成排在两颊有规律的滑落,脸庞摩擦的生疼,他忘记了旅途的乏累,迈开步履焦急的赶路。倏忽间,他听见救命的声音时远时近的传来,他驻足的四处张望细听,声音自南边,他本能的寻着声源发出地跑去,在宽接近六米的运粮河支流旁看见一个人在水中扑腾,双手像船浆一样高频率的挥动,水捋后的黑发把小脸几乎遮住,他甩开军旅包,纵身跳入缓缓的水流中,将女子拖上了案。这个女子叫张桂梅是本乡东边一村支书的女儿,今天早晨是本乡团员开会学习,她也不是第一次走在这条路上,经过这条河水旁,天生爱干净的她在运粮河道边把绒面缀有绿花的小红鞋脱了下来,拨水擦鞋沿上粘的黄泥土,不小心却滑落到水里。被救上岸后无力的斜趴在小麦地边噙水、呕吐,胳膊无力的支撑成九十度,头搭拉着。白色的确良衬衣已被河水蹂躏的皱褶,一只鞋已不知去向。他关切的问声:“姑娘你是哪村人,我送你回家吧!”姑娘好半天回过劲说不用了,我只是不小心,谢谢你的救命之恩,其实她不知道自己右脚上已经没有鞋,崔朝说了声你光着一只脚,不介意就穿我的回家吧,然后从草堆里找到军旅包,掏出了自己备用的褐绿色军鞋。看着一个男青年在无人的河道旁舍身救自己,她狼狈的不知说什么能够报答。太阳光暴晒着原野,她感动的心在抬头看恩人时砰砰直跳,她记住了这个年轻的脸孔,黑里透红,剑字眉梢两道横,两眼炯炯如有神,身高七尺有余,骨骼硬朗,轮廓分明,害臊着默许的接过他手里的鞋,提拉着在目送中渐渐消失。崔朝掂起了军旅包,像没有发生事情一样顺路返回,救人之事就此浅搁。</p><p class="ql-block"> 他推开自家低矮的篱笆门,迎面看到年迈的父母,额头两鬓已白斑,家途四壁,他揪心的难受,离开劳作的故乡,空有体力不能分担,父母在他参军的日子里承受着思念之苦,为了不影响他没有发过一回电报,他也吝啬的未曾和家人联系一次,对意外身亡的战友的父母却何其的大方,每年按时偷偷的寄去几百元钱。嘘寒问暖后,他母亲激动着去灶房给他做了碗手擀面,他感知的噙泪把面条往肚里吞。被他救过的那个姑娘在她父母焦急的等待中回到了家,她母亲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变成落汤鸡一样,心疼的问个原由,桂梅把事情的经过一一诉说,她母亲问她恩人为哪里人、年龄和去向,她莞尔的说只知道是军人,“这鞋就是他的,年龄和我应该一般,长的眉清目秀、气宇盎然,别的就不知道了。”她母亲看到女儿能回来很高兴,拿着换下的鞋端详,鞋内侧印有红色的部队番号。“孩子他爹,你方圆几里打听一下,这是谁家的孩子,把鞋给人家还过去,顺便得感谢人家!”桂梅两腮绯红说去喽带上我,然后羞涩的回到内屋闺房中。桂梅她爹给她妈议论说,“上月县里上班的一朋友儿见咱过闺女了提婚呢,我口头答应了,说掐个好日子上门提亲呢,这些天忙于生产队的事把这也忘了。”桂梅就听见她母亲的字句反驳,埋怨也不给女儿商量,婚姻之事不由娘。闺房中的她听的一清二楚,心里不是滋味,推门说“我谁也不嫁,就在家陪妈照顾妈!”当夜无话。第二天桂梅她爹就去周边自然村打听有无参军的男子,问了三、四个村庄都没打听到,听公社说罗庄好像有个刚复原。为了确保本为一人,见了罗庄支书说此事,并商定带上女儿在罗庄农场旁亲自确认,“就是他!”桂梅欢喜的手指那个穿迷彩体恤的锄地的弯腰男子说。他正在荒地上开垦,卖力的干活,一无所知。桂梅她爹后来亲自去崔朝家答谢,送了三斤白糖和两兜果子,崔朝的父母知道自己儿子做好事不留名的事情,高兴的合不拢嘴,说“这才像我的娃子”。救人的事情不胫而走,庄邻们向崔朝挑大拇指称赞。</p><p class="ql-block"> 而后都投票推选他为罗庄村第二生产队民兵排长,他干事的热情更加高涨,“群众既然这么信任我,我就不应该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他接触到公社的落魄和生产队的滞后,向村支部书记请示,利用在部队学习的知识在村东地开始实验田的尝试与种植,挤出自己的时间给生产队多挣工分,致力改变村庄的现状,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别人给他提媒却从未考虑过。桂梅在罗庄生产队见到崔朝后,就开始心神不定,父亲知道后不同意,说:“崔朝这小伙人确实不错,德风也好,就是家境太清贫,你嫁给他会吃苦的,谁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享清福。”她说:“我就喜欢这样不怕苦、不怕穷,敢于奋斗的有志青年,他人好心好和他再苦也是甘甜,经不住“一哭二闹三上吊”折腾,桂梅爹找媒人撮合这事。</p> <p class="ql-block"> 起初崔朝的父母也觉得不合适,门不当户不对,人家是千金大小姐,自己家的贱娃如何能攀扯上,几天过去,桂梅等得媒人说合不见佳音,记完工分就溜到崔朝家帮住老人洗衣物,并说是崔朝的同事,让他父母甚是高兴,总忙完就走。崔朝一直忙于试验田和民兵管理等工作,对家人也过于疏忽,父母也知晓他忙,没多说,三天后在劳作时听别人说,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经常往他家里跑,他不信,亲自打赌说家里没有,回去时看到一个姑娘,而她就是前几天曾救过的那位,眼睛大大的,像一汪清水,梳着两个大辫子,甩在脑后,高鼻梁,一笑时嘴两边出现一对小酒窝,他一注视不知道说啥词了,回过劲儿给她百般的做工作,讲许多事例说人生不是初见和瞬间,她却说:“是你救了我,我一定要跟着你,”“你太天真了,我们家境不好,不想让你无辜的吃苦,你不合适。”“为什么不合适,我不觉的你贫穷,你是个大好人,让我还陪你奋斗…”争执了许久,意见相反。崔朝也不舍得伤害一个纯真的女子,后来他觉得她也不容易,委身做家里的农活,替自己的父母分担家务,他发觉她的闪光美,慢慢爱的胚胎在碰撞中发芽,他们趁忙完公务垄上行,看晚霞把河水染红又染蓝,坐下来谈论梦想和未来的色彩,背诵毛泽东语录,在一片赞许和羡慕声中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伉俪情深,而后崔朝任第二生产队政治队长,他又带头去村副业队砖瓦场。</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崔朝为民兵营长,乡公社又直接任命为罗庄村副主任,在他的表率下,全民皆兵,投入到火热的大生产劳动中,他组织锻炼村民体魄,加强素质修养,休息时给大家将科学实验田种植技术,大家都一层一层的围着他听。现任罗庄村党支部书记卢付正笑着说:“我当年还参加过他的训练呢,当时也小,调皮捣蛋,他从来不严厉的惩罚人,总是耐心的给你示范和讲解,我走正步总是一顺腿,崔营长给我反复指点,终于使我改掉了这毛病,就是因为正步走的好,还勤劳务实,生产队好多女生看我夸我,使我富农身份也娶上了老婆!”1989年接任罗庄村主任,他用新思维新方法尝试探索,鼓励年轻人从事小资产小副业经营,鼓励私人搞家庭养殖,村上集体企业如火如荼,他带领年轻人去临乡学习各种技术,选出村上精干人员成立农业科技推广小组,用广播、喇叭、宣传栏、书籍等媒介或形式进行宣传和培训,培养了许多农业科技能手和文明标兵,丰收之际高产和饱满的小麦甚是喜人,麦浪在风中摇荡,引来县乡各地的人前来观赏借鉴与学习,交公粮时踊跃积极,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崔朝在村里干了几年,村上的卫生、经济等方面得到了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村民素质和创业意识跨尺度提高,民风纯朴、社会稳定,全村无一起刑事案件出现,没有打架斗殴现象发生,妯娌和睦、尊老爱幼保持良好。当时的计划生育很是严,因为村民之事违反了政策,牵扯了自己的责任问题,1991年底引咎辞职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不当了,他心里没有落差和委屈,还如平时一样,积极配合村上的工作。在家他也没闲着,自己摸索用于平房上的护栏工艺,他自制木壳子,用砂浆硬化成双龙形状的、凤凰形状的装饰,买涂料绘上颜色,方圆几里都来购买。又喂两头猪贴补家用。后来户口薄换证登记,要求统一办理换成新的,因为条件技术及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出生1945年错输入成1949年。“当时都是手写的,也比较潦草,时间长了字都褪了,不能因这大吵大闹,入微机了,也不好改,全国联网了,不能给别人再添麻烦。”</p> <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的春节前夕,二十八,崔朝家把年货办齐了,这年二十九无三十,崔朝给培养的积极分子座谈后回到家,看电视看到十一点,老伴正拌饺子馅、煮肉,“我让她躺在床上歇一会,我把煮好的肉从锅里捞出来放到盆里,突然咣的一声响,我问这肉里是啥呀,还带响呢,她说那是骨头。”忙完了,崔朝说时候不早了休息吧,还开了个笑话对老伴说:“又将是新的一年,等几天我们就60岁了,现在条件好了,家也没有啥子负担了,公粮快要不交了,给你100元压压岁吧!祝你年轻如旧,健康长寿。”老伴说不要钱,祝福听了也收了,又说会再也不回答了,崔朝又关切的问了几声,还是不语,崔朝看到老伴僵硬的脸,呆滞的眼神嘴角动着说不上话,慌张的跑到村卫生员卢志强家,卢志强看了看情况,又问了问病史。“这是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不语,这儿的条件和技术都达不到,赶紧拨打120!”县人民医院过来接走了,儿子随同,崔朝在家看门等消息,焦急的崔朝在屋里走来走去。去医院住了5-6天,二媳妇娘家爹在中医院说中医院比较专业, 又去中医院观察治疗20多天,虽经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卧床不起,成了偏瘫。花费了八千多,只好在家吃药挂针保守治疗,还是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躺在床上,吃饭要人喂,她只知道哭,一问就哭个没完。崔朝四处求医问药,买了脑塞通丸,后来听县电台广播的中风再造丸疗效不错,就买了试试,闺女开始过来伺候,家人分开出去打工挣钱,长久也不是事,为了不拖累儿女,崔朝主动说自己照顾。“之前没洗过衣服,做过饭,那时成天在外边忙,地里活也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的事情都没有管过,老伴弄啥都没叫我操心。现在老伴瘫成这样,我不能撒手不管。”他自己学着做饭、洗衣服,“开始就不会做,因为就没有下过厨,第一次学着给老伴烧糊糊。”他把锅给烧糊了,下的面疙瘩黏在一起,蒸的馍也不熟。从烧第一锅糊了开始,崔朝丢下了身边的事,尝试着慢慢学会了烙菜馍,包饺子之类的“改样饭”。 每天早上,崔朝都为老伴儿洗脸、梳头。倾尽心力伺候生病的老伴,鼓励她放松心情。心里清楚地老伴,总是哭个不停,有什么心事也不能表达出来,心细的崔朝发现老伴觉得拖累家庭,想要寻死以解脱。“ 有啥哩,得了这个病,我看着也难受,只想放声大哭!可是还要生活呀,你离去了我怎么办,孩子怎么办,医生说了这病还不能生气,只要康复治疗还是会好的,年轻时,我们就说过不离不弃,白头到老呢,你忘了我的誓言了吗?”为了讨母亲欢心,远在浙江打工的女儿崔翠枝又买了台创维14寸小彩电,她说“心情悲观生气对母亲身体不好,看看电视可以解解闷。”</p><p class="ql-block"> 有半年时间崔朝慢慢扶起老伴的胳膊拐着着出来锻炼,回来后,做早饭、打扫卫生、洗衣服,一刻也不能停歇。天气好的时候,他会陪老伴儿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给她按摩。他从不发脾气,也不出去打牌,给老伴洗头发、抹雪花膏,把她打扮得可好。由于崔朝的精心护理,卧床两年后老伴终于可以被搀扶着下地走路了。从此每个清晨和傍晚,罗庄村子就多了一道风景,两个老人手挽着手,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不管严寒酷暑,都坚持带出来散步,崔朝对老伴细心的照顾,在村里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她吃这药吃了15个疗程,又花了八千多元,平均一二十多元不等,少则七八元,到现在花费了2-3万元。小药维持着不复发,伺候着不能见气,光拣好话说。天热时总躺着不行。出去转转对恢复还好。现在右边身子还不是太灵活,右手麻木的拿不成筷子。说话还有点支吾。作为一个丈夫,年轻时她让你伺候的些儿舒服,现在照顾她不算啥,老来伴,老来伴,就是困难时有个伴。”家庭摊上这样的事,崔朝毫无怨言,也没有什么想法。“我们不能再拖累社会政府了,乡党委政府也很关心我们,给我们家人办了低保,从前年开始国家把低保、五保户的合作医疗费用免除了,地方垫资,我们非常知足了,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了,当时患病去医院8000多报1500多元,因为有起浮点,报销比例30%,现在乡政府医院都报90%了,确实给看病难就医难的百姓解了灾病之忧,去年县里又对60岁的退役军人进行了登记,发放资金。好事连连。年轻时她冲破乡俗的陈旧婚姻理念,甘心为我吃苦受累,还总说我是个好人,现在她有病了,我怎能在他有难的时候丢弃不管,我要把好人做到底,她心里很高兴,我就高兴。”</p><p class="ql-block">“在家里,他忙完了家务就给俺讲故事,只要附近有会、有戏,就带着俺看热闹,从不让俺闷着。俺想干什么,他就去做,俺现在伺候的都能说话了,虽然还听不太清楚,你看这梳子就是他在邻村会上给俺买的。”说着,张桂梅起身要去拿那把梳子。崔朝站起来想扶她,她却本能地把胳膊抽出来,放在了老伴儿的手里。“你瞅瞅,她都被我伺候惯了,连俺孩子回来,她都不让他们伺候。”张桂梅说话的时候,红红的脸庞,笑容灿烂,如果不是那只因病蜷缩的右手和蹒跚的脚步,根本看不出曾是一个瘫痪病人。7年的时间崔朝又当保姆,又当保健医生,只要一有空,他就拉着老伴,边讲笑话边为她按摩双手。崔朝瞅着“娇气”的老伴,话语间是浓浓的爱。</p> <p class="ql-block"> 范湖乡党委委员、包区副书记李占峰说:“你们这平凡的老人在承载中坚贞,是当代年轻人学习的楷模,都说夫妻本事同林鸟,大难来时各双飞,而你们却在平凡的岁月里用行动诠释着爱的箴言,没有华丽,却很感动,是现在人反思和学习的典范。”就是这样一对平凡的夫妻,在风雨和灾难中相濡以沫的走着。崔朝家的院子不大,靠院墙的一边种着蔬菜,三间老土墙的旧瓦房前挂着扁担和丝瓜。屋子虽然旧,但被崔朝收拾得井有条。院中的桃树挂满了丰收的喜悦,东边一间厨房是崔朝老人每天把情发酵的地方,水泥垒砌的空猪圈见证了当年的勤劳,石磨扶墙靠在一旁。这样一个幸福的人家,襄城县一对平凡的夫妻,从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里,折射出爱的点点滴滴,他们以好的理念、好的心态描绘出了夕阳西斜里的璀璨。在纷乱的世界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这种感动让我们觉悟,好好的审视自己,好好的爱待别人,正是这样的模范,促就了襄城的和谐与繁荣,我们转身的一瞬间,爱还在他们心中伸延,启迪的我们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都应该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