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孙小豆的妈</p><p class="ql-block">2023.08.03</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住的正儿八经的四合院老宅,大概是爷爷的爷爷造起来的,祖上也算少有积蓄的大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四合院四四方方,上下两层,东南西北四个角,我家在西南角,挨着门的那一户。每晚临睡前任重道远,锁大门。双开的大木门,关上后用一根很长很粗的大木头柱子插上,顶天立地的感觉。大木门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用途,便是院里有人在外受了重伤甚至意外身故的时候,大门卸下来,把人抬回来。</p><p class="ql-block"> 白天的四合院,老老少少,老的忙活,小的嬉闹,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要说最热闹的一段时间,便是过年前后。出门在外的青壮年们都回来了,姑娘小伙打成一片,多多少少衣锦还乡的感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聚拢到一起。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大哥哥们从遥远的地方带回了霹雳舞,随着录音机里的节奏摆动,看着我们一愣一愣的,个个都是舞林高手啊。叔叔阿姨还会分几颗高级糖,大白兔奶糖简直是糖中天花板。家长们从早忙到晚,杀完这个又杀那个,二楼的隔板下面挂满了鸡鸭鱼肉。某个临近年夜的清早,一声惨叫把我从梦中惊醒,是山那头的外公过来帮忙杀猪来了!</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这三天都要祭拜祖先。祭台设在北面的内厅。一张八仙桌,猪头一个,鱼一条,鸡一只,点上香烛,各家轮流祭拜,最后一起放鞭炮。那个时候就有烟花啦,“哧哧哧”,五彩缤纷地绽放,都要冲出小院的天井啦!</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可谓人声鼎沸。院子一共四条边,三条住人,每条住四户,每个十几平的屋内平常都有五六口人,这几天就达到了十几口人。不要问我怎么住下的,我长大后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南边不住人,南边中间是入院大厅,院子北高南低,十几级台阶上来,才入大厅,好不威严。两边是全院的储藏室,内容主要是晒干的柴火和稻草,堆满上下两层。还有几口木棺,油漆都上好了,火红火红的。年长的老人能提前给自己备好棺木,也算是有福之人。</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最怕从家的这头去院东边的大伯家串门,没有灯,月黑风高,短短的一条小道,越走越快,跑起来,风一样的飞起,心里头想着那几口棺材,还有传说中二楼的白胡子老公公。</p><p class="ql-block"> 深夜的四合院,静悄悄的,密不透风,连猫猫狗狗都闯不进。抬头看天,也是规规整整的四边形,月亮星星都凑在一起,谁也不会出界。在娃儿们的眼里,四合院的天就是全天下的天。红白喜事都在这里,鸡鸭猫狗也在这里,猪也和我们住一起,谁说不是呢。</p><p class="ql-block"> 上学了以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走出四合院成为每个娃娃深埋内心的一个梦,我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 兜兜转转这些年,四合院还在,木头大门紧闭,物是人非。娃娃们跟飞鸟一般散落天涯,各就其为。老人家们也终归于尘土,红木棺材都不见了,东南西北角都搬空了,只有那些烧不完的干稻草,和说不完的小院故事捆绑在一起,永远地留在了那里。</p> <p class="ql-block"> 走出四合院的娃娃们,有没有和我一样,在深夜里静静地怀念那些个抬头看天的日子,那些个被白胡子老公公吓哭的夜里,还能碰到偶尔窜出的几只夜不归宿的老母鸡。</p><p class="ql-block"> 又有没有,因为在旅途中遇到相似的院子而找到久违的归宿感。你不想曾经日夜盼着走出去的四合院子,却是你现在最魂牵梦绕的回不去的白月光。</p><p class="ql-block"> 这大概就是寻常人过的日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