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师,并不是说遇到现在的某一个人是大师,而是在“哲理中国画”中,我们遇见了我们的先贤,遇到了两千年前的大师,与两千年前的老子、孔子、庄子在“哲理中国画”中进行对话,去感受他们的人生智慧。我们遇见的不是具像的大师,我们遇见的是可以与大师在绘画中进行对话的艺术。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刻领会重要指示精神,找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需要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br> “哲理中国画”,正是积极践行重要指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图像化转化的成果,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有益尝试,开辟了一条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普及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br> 10年前,著名美术评论家刘骁纯先生品鉴哲理中国画作品时,高度赞扬,认为其在中国画“时代性”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并且说到:如果坚持下来,再用20年的功夫,将会开山立派。<br> 因此,不用怀疑,哲理中国画的诞生已经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表现方式的产生,铺就了一条向前的道路。<br><br> 什么是大师?真正的大师已经超越了过去的艺术表达方式,创新了一种本时代的笔墨语言,用属于他自己的笔墨进行艺术的表达,同时他的艺术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产生了一种人文的关怀和情感的共鸣。在这方面,哲理中国画成千上万次的被侵权和盗用,说明了人民喜欢,与人民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它可以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使人积极进取,充满开心、快乐和希望。 自唐宋以来,美术大家代代传承、各有千秋、尽显艺华。但像哲理中国画一样,用中国画的方式系列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少之又少。如果论数量,哲理中国画无疑排在第一。<br> 说到哲理中国,想到了作者心中的恩师丰子恺。<br> 2023年5月26号,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丰子恺先生名列第三。也就是说,丰子恺先生巴掌大的一片小画,也不允许流出海外,其艺术价值已载入国家艺术发展的史册。<br> 丰子恺绘画的根本点,在于其背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技术派的画家,因为其文化的层次,使其始终难于在丰子恺的道路上有所前行。因此,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著名美术理论家陈履生讲到:王家春是当代中国画坛上为数不多的在丰子恺道路上前行的画家。他之所以选择这条艺术道路: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哲学学者出身,他的许多哲学理念只有通过绘画才能够表达;另一方面因为他的非绘画专业出身,他没有专业画家的那些框框,因此丰子恺一路的画法最适合他。他在审美功能之外,将绘画中的哲学思考传授给人们,使那些绘画图像富有教化功能和教育意义。这种功能上的追求,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唤醒人们去面对新生活、追求新生活。他的艺术能够让人顿悟,让人看到新的希望。就功能意义上来说,绘画如果能实现上述的目的,它是有益于人民的、有益于社会的、有益于绘画发展的。 可见,王家春先生已经在弘扬丰子恺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理念上,迈开了前进的步伐。特别是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今天,正和天时、和地利,必将开出新时代的艺术之花。<br><br> 2015年11月,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大姐为王家春题词:“怀念我的父亲丰子恺,把丰子恺的精神传承下去。”相信王家春不会辜负丰大姐的厚望,一定会把丰子恺的艺术理念发扬光大。<br> 王家春创作的哲理中国画,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已经远远的可以看到,这种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的艺术,一定会在丰子恺艺术前行的道路上,种出一棵棵艺术之树,点出一朵朵艺术之花。 中国漫画大师方成说:王家春用国画的形式画漫画,用艺术的技法和形象感人,谐趣中启人智慧,让人欢乐、让人顿悟、使人爱看。正如哲理中国画的代表作所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哲理中国画,使懂它的人,每天都会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我们希望,我们美好的艺术之企盼——遇见大师,能够在传统文化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中来实现!<br> 同时,当一个绘画的观赏者能够在画中与先贤进行对话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就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式,必将在传统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图像化作用。<br>遇见大师——在中国画中与我们的先贤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