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镇

零零

<p class="ql-block">China这个词除了中国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解释就是"瓷器"。从古至今,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走遍世界各地,名扬海内外,所以被誉为“世界瓷都”。宋真宗还把自己的皇帝年号"景德"赐给了它,可见其不同凡响。</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从汉朝开始烧制瓷器,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郑和七下西洋,携带了大量景德镇瓷器,深受各国人民欢迎。土壤里不光盛产粮食,果蔬,金属,还有白色的高岭土和来自矿物的颜料。</p> <p class="ql-block">人们将土加水,巧手造形,以木生火,高温玻化,地球上最普通的东西被塑造成人间美丽又实用的器物,清脆光润,白如雪,声如磬,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18世纪的景德镇已是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的历史就是一部厚重、辉煌的陶瓷史。一走入城区,就会感受到瓷都那浓浓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马路边的路灯、垃圾桶、宣传栏、过道走廊上的壁画、道路指示牌等等,都是陶瓷做的,陶瓷物件充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连小桥的底座和桥墩上都贴满了花瓷片。</p> <p class="ql-block">这大户人家还有一面瓷器烧成的书法墙</p> <p class="ql-block">这些无言的陈设,无一不在骄傲地告诉人们这个城市的身份,展示了瓷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瓷器与其他材质的物件最大的不同就是保存时间非常久,布料木器会腐烂,石器会风化,铁器铜器会生锈, 而一千多年前生产的瓷器出土的时候,常常跟全新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古代欧洲人极其崇尚中国的瓷器,把拥有多少中国瓷看成是身份地位高低的象征。法国皇帝就有一间屋子专门来摆放各种瓷器,美名"瓷屋"。</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传统手工艺人从拉胚,印胚,利胚,绘画,施釉学起,有不少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手里出来的作品,是以万起价的。这个老师傅还是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饱经沧桑的手,拿着特制的铁笔, 在瓶身一笔一画地雕刻着几千朵这样的暗花。</p> <p class="ql-block">雕完了再绘画,上色釉,高温烧制,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艺术匠人热忱和深情,大师的呕心沥血之作才能焕发如此夺目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就像摩天大厦从地基开始建造一样,从最初的转轮上拉胚,印胚,利胚成型。</p> <p class="ql-block">然后晾干,挑胚</p> <p class="ql-block">画胚,上釉</p> <p class="ql-block">再放到火窑里高温烧制,下面是明代的葫芦窑</p> <p class="ql-block">这是元代的馒头窑</p> <p class="ql-block">这个清代的镇窑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供窑烧火的柴堆积成屋子形状</p> <p class="ql-block">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著作《天工开物》中阐述,“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即要经过72道工序,才能烧成瓷器。这是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窑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当时里面黑漆漆深不可测,一片神秘,我为了一窥真相,把相机伸进去加闪光灯盲拍。那一件件需要烧制的器物,就置放在这一个个高高的筒状物里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另外一个窑,里面有一个小灯,可以让人看个大概。</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最为繁荣的时候,有一百多万人以此为生,其中以既沉静又鲜艳的青花瓷为主打产品,青花瓷是各种外来元素杂糅催生的。几百年前,波斯的工匠把伊斯兰国家特有的钴蓝矿石做成颜料,长途跋涉八千公里到中国,结合景德镇的工艺,烧制出呈现出宝石蓝色泽的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人们还把青花瓷做成新型的乐器,音质清脆悦耳,美妙动听,音域和音量适中稳定,属于世界首创。</p> <p class="ql-block">小舞台上的二胡,编钟,大鼓,箫,笛,还有瓷盘琴,全部都是用优质陶土加上钴蓝颜料,经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出来的,声音明亮通透,很远就能听到这"奇瓷神韵"的悠扬乐音,令人为之陶醉。</p> <p class="ql-block">名扬天下的景德镇,让我们为你自豪,为你鼓掌喝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