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前跟女儿同背诵过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后来又背诵到杜甫的《古柏行》: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后又与孩子共读《三国演义》,被先主与武侯之间的君臣之情所深深打动。“先主武侯同閟宫”。虽然这次行程旅行社并没有给我们安排武侯祠的游览,但我早就想去拜谒一下先主刘备、诸葛孔明,恰好最后一天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于是我们一行四人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 刚到祠门前,我便急于搜寻诗圣笔下的“老柏”——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参烈风。人们为了纪念先主、武侯的君臣遇合而植下的古柏依然苍劲挺拔,它与巫山的云气相接,与雪山升起的月亮散发的寒气相通。我深情地抚摸着这“老柏”的枝干,仰望它参天、挺拔的枝叶,心中无限感慨:虽然三国离我们现代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了,但先主与丞相的君臣鱼水之情、诸葛先生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格魅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却将永远不会走远……</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的格局是刘备的汉昭烈庙在前,诸葛先生的孔明苑在后。刘备,我们更多的是在《三国演义》中了解到这位蜀国的开国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末起兵,逐鹿中原,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世称“蜀汉”,后为关羽报仇伐吴兵败,病逝于白帝城(重庆奉节),谥号昭烈皇帝。现在的塑像是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所塑,两边是他的儿子刘禅和孙子刘谌。</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出汉昭烈庙的后左侧,来到了惠陵——刘备的陵墓,现在已是一座隆起的小山丘,封土高十二米,被绿树、青草所覆盖,备死后,他的两位夫人(甘夫人和吴夫人)也先后葬于此。我肃然地沿这周长一百八十米的墓走了一圈又一圈,心中默默地凭吊这位“仁厚爱民、礼贤下士”的古代帝王。关于惠陵为何保存这么完好,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当年,盗墓贼通过墓道门进入墓室,竟然看到墓室里面灯火通明,刘备在跟侍卫们下棋,吓得盗墓贼屁滚尿流,抱头鼠窜,仓皇逃出,出来惊魂未定,回头一看,墓道门竟自动合上,以后惠陵自然再无人敢盗了……</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里走,来到“三义庙”,“三义庙”乃后人祭祀刘备、关羽、张飞的祠庙,《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真是妇孺皆知,为了弘扬忠义,蜀汉以来,上起京师,下至州府,多次建庙立祀,以崇敬诚。现在的三义庙是1997年4月开始修建的,由原来的三义庙迁建于此,殿宇崇丽,其形制风貌与武侯祠的孔明殿、刘备殿天然相偕,三者相辅相依,浑然一体,想刘、关、张三人“桃园三结义”之后,同生共死,三人的“兄弟之情、君臣之义”可谓义薄云天、令人动容啊!</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到达孔明苑,清果亲王题写的匾额“名垂宇宙”高悬正中,殿里正中手持羽毛扇端坐的正是三国时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孔明,右侧是其子诸葛瞻,卧龙先生最著名的《诫子书》就是写给这位儿子的,左边是其孙诸葛尚,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时年仅19岁,一家三代为了蜀国出生入死,满门忠烈。</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里走,身着白衣、“羽扇纶巾”的诸葛先生栩栩如生,不觉让人想起“身长八尺”的先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潇洒、隆中对时分析天下大势的正确预判、草船借箭时的从容不迫、舌战东吴群儒时的侃侃而谈,更有“七擒孟获”、“木牛流马”、“八阵图”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样一个集智慧、勤政、廉政于一身的人物形象为我们中华民族,为我们后人贡献了多少成语、典故啊!其中有很多战役拍成了电影在播放,置身其间,我久久不愿意离去……</p> <p class="ql-block"> 诸葛先生为蜀汉殚精竭虑,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最后可以说是累死在北伐途中,这样一个古代名相让人很难不联想到现代的周恩来总理,俩人的高风亮节、人格魅力何等相像?!</p> <p class="ql-block"> 巴山苍苍,蜀水泱泱。卧龙之风,山高水长。三顾两表,千秋涕泪。君明臣良,鱼水相依。君臣一气,魂魄相傍。南抚汉中,孟获归汉。兴修水利,润泽成都。政通人和,天府丰饶。先帝托孤,开济两朝。五次北伐,力匡汉室。积劳成疾,病逝五丈。丰功伟绩,万世景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