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一号诗巷”的课堂笔记:格律诗写作中,物象及其选择方法

金甲天罡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号*诗*巷</b></p><p class="ql-block">教你写诗:怎么才能写出动人的格律诗?用5首诗来告诉你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诗词联写作快速入门》课程的第33章内容。</p><p class="ql-block">在上一章中,我们通过七言律诗的具体实操写作,讲解了七言律诗在写作过程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要领,以及典型的写作方法,比如对仗的处理,比如前后内容的衔接安排等。本章我们来讲解格律诗写作中,物象及其选择方法方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写作格律诗,物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因为诗的内容需要借助物象去丰满、表达,诗的意境更是需要借助物象去营造;所以,如果少了物象,一首诗就失去了基础支撑,是很难构建起来的,这一点在景类描写中体现得尤其明显。</p><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写格律诗需要物象,却不能乱用物象,故而,会择物象、会妥当安排物象、描写物象才是写好一首诗的一个前提与关键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怎么去正确选择物象,怎么去利用物象去表达饱满的内容,让它很好地为我们的诗作服务呢?通过归纳总结,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讲解,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格律诗中物象的运用。</p><p class="ql-block">一、根据立意做选择</p><p class="ql-block">写诗必须先立意,而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对立意的表达又必须充分妥当。所以我们在选择物象的时候,就要将物象与立意结合起来去考虑,看什么样的物象才能有助于立意的表达,能将诗意承载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王维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积雨辋川庄作</p><p class="ql-block">王维</p><p class="ql-block">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p><p class="ql-block">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p><p class="ql-block">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p><p class="ql-block">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p><p class="ql-block">王维的这首七律很出名,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是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所以,其中所选的物象都是能够体现“隐逸”、“古朴”这样的意蕴来。</p><p class="ql-block">比如在首联中:空林、烟火、藜黍,这几个物象就非常鲜明地将一种田园风味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中间两联重在写景,这种景也是紧紧围绕中心意蕴去构建的,其中的物象无论是白鹭还是水田,都能给人一种如至田园的感觉;而作者对物象的描写,也都用了能够承载舒适、静谧这种感觉的词语,如“漠漠、阴阴”。以这样的词来形容物象“水田、夏木”,就使得它们更加具有生动性、更能贴近诗意。</p><p class="ql-block">虽然是纯景语的描写,虽然是纯画面的勾勒,但是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读到的就是一种生活状态美好,一种来自于田园生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在最后的一联中,作者的又特意选择了“海鸥”这个物象过来描写,而在手法上还将其拟人化,作者以这样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升华了全诗的主旨。</p><p class="ql-block">而王维精准地选择相关物象,既收到了达意效果,又避免了所表达的”意”过于直白的缺陷,使得诗的境界得以拔高、韵味得以延伸。</p><p class="ql-block">再比如:</p><p class="ql-block">题卢处士山居</p><p class="ql-block">唐 · 温庭筠</p><p class="ql-block">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p><p class="ql-block">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p><p class="ql-block">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p><p class="ql-block">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p><p class="ql-block">对于温庭筠的这首诗,诗巷在我们的品鉴板块也做过一次分享,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将物象用出了水平。</p><p class="ql-block">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是对处士生活的热爱、对处士之居的欣赏。</p><p class="ql-block">诗虽写“处士之居”,但作者却是通过与其有关的物象来将“居所”带出来,把它呈现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其中的物象:溪水、老树、山石、峰峦、荞麦花等,都无不体现着处士之居环境的优雅,以及隐逸生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尤其是最后一句中的“荞麦花”,它所体现的除了</p><p class="ql-block">画面色彩的宜人之外,更在于从侧面将“处士居所”点了出来。“满山荞麦花”就代表着烟火之味,言外之意就是处士的家就在此间;而温庭筠的这首诗,也因为物象的合理选择与搭配,成为被诗家称赞的佳作。</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物象的选择对于诗意的表达与凝聚是何其重要。所以我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也一定要选择能够承载诗意的物象,将物象与意旨联合起来考虑,始终不忘把物象“贴”在意上去选择和刻画。</p><p class="ql-block">如果脱离立意去选择物象,一首诗就会显得很散乱,找不到主旨,从而会让物象拉垮整首诗,成为不伦不类的堆砌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避开隔景做选择</p><p class="ql-block">隔景是格律诗写作中的一个大忌,而造成隔景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物象的错乱选择;所以我们选择物象,也一定要避开“隔景”,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对于隔景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有许多朋友貌似都没有去留意过,在选择物象的时候是想到啥就写啥,从而导致“隔景”情况频繁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p><p class="ql-block">近期诗巷在分享清代诗作的时候,有用心的朋友就提出了质疑,我们这里将这首诗粘过来:</p><p class="ql-block">新晴</p><p class="ql-block">清·毛仲瑛</p><p class="ql-block">雨歇千林后,晴开二月天。</p><p class="ql-block">断霞明极浦,新绿上平田。</p><p class="ql-block">野水失溪岸,远山横暮烟。</p><p class="ql-block">忽闻高阁外,几树已鸣蝉。</p><p class="ql-block">在这首诗中,前六句的物象选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在尾联中,作者却将“蝉”这一物象添了进来,显得与整首诗有些冲突。</p><p class="ql-block">因为作者在首联中就确定了时间“二月天”,最后尾联中又写到了蝉鸣声,造成物象与季节之间的不符,导致隔景之嫌。</p><p class="ql-block">这也是被一部分些细心的朋友提出质疑和吐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诗巷当时也查了关于蝉的一些资料,有的资料说南方有一种蝉,就是在二月的时候开始鸣叫,很特殊,想必作者写的就是这类蝉吧,她也应该不会为凑句而去乱选物象。</p><p class="ql-block">但是,纵然如此,这首诗还是因为这个物象的选择留下被读者质疑的点,也导致此诗直接下沉了一个档次。</p><p class="ql-block">诗巷之所以将此诗作为特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物象选择的重要性,以及物象与隔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希望我们每个诗词创作者都能明白物象选择的这个重要提前:避开隔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避开隔意做选择</p><p class="ql-block">上面针对隔景我们知道了物象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现在我们再来说说物象选择的另一个关键条件:避开隔意。</p><p class="ql-block">所谓隔意,主要就是指句意的表达在情感上无法自然融合,出现对立、混乱等情况。</p><p class="ql-block">比如一句表达悲伤之意,而另一句又体现着轻快之意,两种情感没有“统一性”与“凝聚性”。(除非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能够在诗中做好合理的安排,让读者能够理解诗句前后之间的过度或者明白重心所在。)</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在选择物象的时候就要用点儿心,不要因物象而犯下隔意的大忌。</p><p class="ql-block">举例:</p><p class="ql-block">长夜</p><p class="ql-block">杨氏</p><p class="ql-block">一枕相思梦不成,</p><p class="ql-block">玲珑窗外月尤明。</p><p class="ql-block">疏帘微动送花气,</p><p class="ql-block">活水潺潺亦醉声。</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就犯了明显的隔意之忌,而在其中,物象的选择就是造成隔意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本在首句中就奠定了凄凉的情感色彩,但是在后面却用错了物象。尤其是最后一句中,“活水”这一物象的选择就直接与情感表达相冲突,它没有起到为情感去服务的作用,再加上相关修饰,前后之间的“情感”色彩就显得更加不和谐。</p><p class="ql-block">其实中间两句的色彩还是比较中性的,如果最后一句能够不那么突出,或者说用更适当的物象与更合理的描写去统一情感色彩,这首诗是能救回来的。</p><p class="ql-block">比如用凉风、远笛、断筝等物象,就不生产隔意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再来看例子:</p><p class="ql-block">钱塘湖春行</p><p class="ql-block">白居易</p><p class="ql-block">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p><p class="ql-block">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p><p class="ql-block">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p><p class="ql-block">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p><p class="ql-block">在白居易的这首中,所用到的物象皆能够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统一起来,没有哪处物象以及对物象的刻画是不符合全诗情感的,也没有哪一处的物象搭配显得不合理。</p><p class="ql-block">这些物象,莺燕、花草等,都是对欢愉心情、明朗情感色彩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只要是好诗,都能够将物象运用得非常恰当精巧,作者不但可以让它们为形式服务,更能够做到让它们为内容和情感服务。</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读名诗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作者对物象的选择和描写,把物象与意、景、情结合起来去品读,这样会有很大的收获。</p><p class="ql-block">物象对于一首诗而言,就相当于零件于一台机器一样,再大的机器,只要用错了一个小零件,那么这台机器就相当于报废了;所以在一首诗中,如果物象运用不当,整首诗也就没有“质量”可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物象的选择与运用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稍加用心,就会轻松地掌握,从而写出较“稳”的作品来。</p><p class="ql-block">我们本节内容就先讲到这里,下一章我们将讲解物象与意境塑造方面的方法等内容,欢迎诗词真爱粉的关注。</p><p class="ql-block">本章内容只是我们整套课程中的其中一节,且系统仅限本次查看;想跟随诗巷系统学习格律诗写作的朋友,建议大家下单整套课程(一节课与整套课的价格一样),以便长久性地、随时随地查看学习全部章节内容。</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课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每个章节都有各自的讲解重点,每个章节之间也都有着相关的联系。</p><p class="ql-block">关于平仄格律、对仗等基础知识,在本课程的前几章中已经详细讲解过了,所以在这方面还存在问题的朋友,请自行点开专栏,找到相关章节内容去查看了解。</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学习笔记,谨供阅读,勿另转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