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篇(五)探访运城司马光墓、芮城永乐宫、陕州地坑院。

小祝

<p class="ql-block">司马温公祠是祭祀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在祠前一个现代气息广场,中间一座高大的司马光铜像似在凝视前方的峨嵋岭。</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是杰出的思想家的教育育。</p> <p class="ql-block">在铜像两侧分别是司马光砸缸和司马光疾书(资治通鉴)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每听到司马光这个名字就会想起那个经典小故事,司马光砸缸。从中展现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绝顶,博闻强志。</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运城市夏县人,历仕四朝,政绩卓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p><p class="ql-block">司马光一生历经坎坷,命运多舛。有过人生巅峰,也有过人生低谷,但是无论处自己处于何种境地,都能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也是后人景仰司马光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一生当中最的成就是编纂了资治通鉴这部博古通今前绝后的历史著作,也是人们记住司马光的最主要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元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训俭示康)、(典地葬妻、)(诚实为本、)等。</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墓区,古冢垒垒,树木森森,气象肃穆雄浑。</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之墓,在夏县城北十五公里的呜条冈。墓地占占面积50亩,司马光本人及失祖均归葬于此。司马光死后归柩故里,并赠封为温国公。</p> <p class="ql-block">离开景区,准备前往芮城永乐宫方向行驶过程中经过一条中条山隧道是运城灵宝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长度9671米、为双洞单线隧道,投资3.26亿元,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2015使用。这工程浩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过硬、了不起,中国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这中条山隧道的建成通车,从运城到芮城之间的车程由原来的1.5小时缩短至40分。这隧道对全面完善山西省高速公路网,加强山西省与中厚、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来到芮城。</p> <p class="ql-block">进入永乐宫景区。</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原永乐镇,因黄河三门峡工程动工处于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六年,将永乐宫全球迁移到芮城县城北、是我国文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例。</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原来是一处道观,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后称为永乐宫。</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除山门外,中轴线上排列着龙虎殿、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三清殿是主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淸、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殿周围四壁上的壁画面积达403.34平,整体.构的是“朝元图。.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永乐宫的壁画滿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壁画,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璧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内漆黑一片。为了壁画免受光线侵蚀,所以殿内无灯光照射,都以深色布帘来遮着,必须适应一会儿再可看到壁画,壁画是玉皇大帝和紫微大帝率领诸神,来朝拜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的情景。</p><p class="ql-block">三清殿壁画可以从中看出绘画用笔十分讲究。对人物中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上的地方,如此精美、准确、生动的画,仿佛像真的从皮肤里长出来的一样、如此高超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纯阳殿,又名吕祖殿,为奉祀吕洞宾而建,殿内西北面墙上52幅壁画组成了描绘吕洞宾生平事迹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每幅画自成一体,每个故事情节之间用山水、云雾、树石等自然景色隔连仿佛在看连环画一般。这纯阳殿是元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p> <p class="ql-block">重阳殿、又名七真殿,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而建,殿内壁画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釆用连环画形式。壁画上人物画细腻,逼真、有很强的艺术手法,对古代绘画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龙虎殿又称无极门,龙虎殿是原有的元代宫门,建于(公元1294年),五开间,四坡屋顶,门上挂“无极之门”竖匾,书体雄健,笔力遒劲,是永乐宫唯一一块保持最完整的元代原木版匾,据考证匾上题字,是我国元代书法家元正奉大夫参知政事枢密前使商挺所书,是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门枕石上雕刻的石狮和台基压栏石上角兽,姿态生动,形态各异,是石雕艺术中的佳作。</p><p class="ql-block">原殿内有高大魁梧的青龙和白虎个塑像,但巳被毁,仍称龙虎殿。</p> <p class="ql-block">举世无双的元代壁画“国之重宝”,由于受三门峽工程影响,决定搬迁到芮城,工程之大、用了六年时间。将一座有着700百多历史辉煌建筑,上千平方米的精美壁画,有中央美术学院和美院华东分院国系师生的周蜜研究后,完整迁移临摹,揭取、修复。</p> <p class="ql-block">吕公祠系吕祖家庙,唐未乡人慕其德,将吕家宅院改为祠堂。</p><p class="ql-block">祠堂为一处清式四合院,保存吕仙堂及东西耳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离开永乐宫后,准备休整后再去游览了解一下景点三门峽、峽州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来日一早开车来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一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世界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三门峡陝州区,是古老的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为了生存的简易穴居安身之处。</p><p class="ql-block">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尽管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让更多人了解关切历史的重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全景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顺着这大门不知不觉进入地坑院通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陕州地坑院进口通向地坑院的一条走廊通道,顶部布滿大小红灯笼,两边是窑洞标志的造型门,十分壮观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通过地坑院通道进入我们要参观的民俗院,民俗文化园主要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组成的。当我们进入地坑院,看到眼前的一切,令人惊讶大开眼界,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敢相信,当时的村民就是住在这地下深坑里生活起居,而且一住就住了几代人,每一个院子住一家人,别看院子不大,有住房,厨房,粮仓,茅房、等样样齐全。地下生活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杨家院,开挖时候1878年,历时8年建成,10孔窑洞、总面积276平方米,院心尺寸,长13.3米、宽11.2米,高6.3米。此院居住过老扬家7代人、在1928年、1978年翻修过。2012年迁出。</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好第一个地坑院后,随着张灯结彩的地坑院于下一个地坑院连接通道进入下一个院子。</p> <p class="ql-block">这地坑院建造具有讲究,结合古代的阴阳八卦、依古人的超高智慧,在平地上挖一个深6一7米的深坑,一步步深入在土壁三面挖洞、开道出入的步骤,这建窑洞资金少,造价低,主要用人力、时间、最后达到一应俱全,主窑洞、客窑洞、厨房、厕所、牲畜窑等。最大的一家开挖了12孔窑洞,洞22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准确的说是地下窑洞院,一座座窑洞院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地坑院村庄。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我们通过灯光映照喜庆气氛的院与院连接的通道游览充满好奇的参观世界算的上独一无二的生土建筑地下窑洞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康家院,开挖时间1919年,窑洞11孔窑洞,总面积215平方米,院心尺寸,长9.5米宽8.5米高6.5米,此院居住过老康家6代人、曾经1965年翻建过,2012年迁出。</p> <p class="ql-block">这地坑院的炉灶,叫穿山灶,是特有炉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p><p class="ql-block">穿山灶的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逐减弱,依次为炖、闷、保温的功能。穿山灶结构巧妙,功能强大,充满了地坑院人的聪明智慧。</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向婚俗院的一条通道,高高挂起红灯笼,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地坑院的充滿喜庆的结婚窑洞。地下生活也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地坑院,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什么都具备。</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往茶艺院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茶艺院</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院总会有一条用灯光提示告知前往出口进入下一个窑洞院。景区做的细心服务到位。地坑院处处体现了浓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气息。</p> <p class="ql-block">大家担心如果下大暴雨,会不会被淹,据了解这河南三门峡陕州区特殊地理位置,因为这地方少雨、天气干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发生。已有千年历史了。即使有可能下大雨,为了防止万一被雨水被淹,他们在院中央,建一个排水渗井,就不用担心了。</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这是揚家院,开挖时间1889年,12孔窑洞,总面积239平方米,院心尺寸长10.2米、宽8.6米、高6.7米,此院住过楊家七代人,中间在1951翻修过,2012年迁出。</p> <p class="ql-block">站在绿树的地下四合院中间,抬头就能望见了一方蓝天。于平时抬头仰望天空是另一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离开楊家院,通过灯光的提示来到下一个相同有特色的地下窑洞院。</p> <p class="ql-block">有灯光的映照下行走,显得格外的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酒坊和文革遗迹一人民公社窑洞院。</p> <p class="ql-block">这院子现在制砚澄泥砚制作体验,泥砚销售。</p> <p class="ql-block">这是趙家院,户主赵万年,开挖时间1915年,12孔窑洞,总面积240平方米,长12.5宽11.7米,高6.9米,赵家人居住了97年,2012年迁出。(在1950年翻修过)。</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的每一个通道都是张灯结彩、温馨吉祥。</p> <p class="ql-block">这是地坑院与地坑院之间的连接通道。</p> <p class="ql-block">经过通道来到曲艺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曲艺院一曲苑杂坛。</p> <p class="ql-block">来到平安和谐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红火火,一派好风光。</p><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多家媒体到这里报道过。</p> <p class="ql-block">按照指引的提示即将前往地下出口。</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一上午地坑院准备离开地下窑洞院,通向地坑院出口的通道,上地面看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道是地坑的通道之一,可以从地面进入地坑院,也可以从地坑院走到地面。各按所需进出任何一个通道。</p> <p class="ql-block">要进出入地炕院,都需要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吋,会考虑门洞的位置,也是整个地炕院的关键所在。</p> <p class="ql-block">来到地面放眼望去,整个村看不到地上有一间房屋,只有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方整的似的大井口深坑。</p> <p class="ql-block">从高空俯瞰,深坑里住着一大家子。井壁四面很多窑洞式房。</p><p class="ql-block">对于我们来说内心深处感慨地坑阬的奇妙,对于陝州的本地人来说,再寻常不过的传统民居,没什么新奇。</p> <p class="ql-block">站在地面往下观看长方形整个的地坑院全貌,又是一番不一样的,独特,别致的一道亮丽的生活方式的风景线。太美了值得用手机拍摄下来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站在地面上看到了带有喜庆氛围的整个院子的全景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地坑院在古代有着自身独特的建筑形式,冬暖夏凉、坚固耐用、隔音防震等优势,对于当然很受用,时代在进步发展,现代人已经不再适合,多纷纷迁出不再这环境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地坑院地面村头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站在平地上,只闻人言声、不见村舍民屋。</p> <p class="ql-block">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奇妙之处是“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见树不见村。有生之年第一遇到这样的一幅场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地平线下古村落。了解了古老而神奇的民居生活的方式,古代的建筑特色。对于考察历史、研究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出景区看到一幅巨大的中华百家姓墙,中华百家姓展示了中文姓氏的图腾,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p> <p class="ql-block">出景区后的街头一路上都能看到点点的历史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即将要离开地坑院,感叹这次专程来三门峽峽州区看地坑院,辛眼见证了黄土地上淳朴的古代人们为了生活起居,在平地上挖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土坑,在土坑四周壁土,再开挖出大小不一的窑洞,就可以入住生活。在其中一土壁上挖一道向上倾斜角度转弯的地道,通向地面出入的通道,便于曰常生活。这建筑风格的独特,庭院布局合理太震撼了。通过他们的勤劳聪明智慧技艺,日复一日,通过反反复复多少年的努力会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地坑窑洞,而且都生活了几代人。了不起的工程。神奇的地下四合院。值得推荐大家有机会来亲眼来见证感受一下。独一无二的地下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开车前往观看河南洛阳小浪尖水库大坝的伟大工程。</p> <p class="ql-block">在2013年要到河对岸是从索桥过河的,这索桥已禁止使用了。(这照片上看的见有二座桥新桥与索桥)。</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景区游览车在新建的大桥上行驶,前往河对岸,观看水库大坝。</p><p class="ql-block">过河后沿南岸向大坝去。</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梯级水库。</p> <p class="ql-block">水库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72平方公里,具有发电、防洪、蓄水、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如果赶上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如黄龙腾空而起(调沙),青龙从天而降(调水),翻滚博杀,掀起排排巨浪,咆哮着直向黄河下游冲去,调水调沙是小浪底最为壮观的时刻。能真切感受母亲河壮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工程是中国长江上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建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集发电、防洪、调水、调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水利工程,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工程,显示了国家的实力和展现,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可控制黄河洪水,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p> <p class="ql-block">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形成浩淼水面、曲折河巷与雄伟山势竞相生辉,构成了“北国山水好风光一黄河小浪底。</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浪底水库大坝湖岸边走着看到开阔舒展的浩淼水面,大河碧波,山水交融的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路过(建设之歌)纪念雕塑广场。广场呈椭圆形,长73米,宽57米。</p> <p class="ql-block">为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共20万迁移了故土,为工程建设作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中设立了一座主体雕塑,高约21米,这三根柱子意为“三足鼎立”,其含义代表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三方共同承担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间的石头表明小浪底枢纽是以土石建筑为主的工程。</p><p class="ql-block">XECC四个红色英文字母,是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缩写。</p> <p class="ql-block">黄色铝笔雕塑代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者一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勘测规划设计院。</p><p class="ql-block">由一支巨大的黄色铅笔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泄洪工程标。</p> <p class="ql-block">大板手紧螺丝雕塑代表四标一一机电安装标,由中国水电十四局、四局、三局组成的“FFT”联营体承建。</p> <p class="ql-block">洞室交错雕塑代表三标一发电系统标,其承包商为法国杜美思公司及联营伙伴中国水电六局。</p> <p class="ql-block">由6块“石块”组成这座雕塑,造型为“Y”,是一标承包商YRC英文缩写的头一个字母,代表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公司的黄河承包商,还表示一标承建的工程为堆石坝。中国水电十四局为它们的合作伙伴,小浪底拦河大坝就是他们施工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浪底壤土斜心墙堆石坝高160米,坝顶长1667米,宽15米,坝底最大宽度864米坝体总填筑面积达5073万立方米,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厚12米,深80米。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渗墙为国内之最,是中国第一壤土心墙大坝。</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浪底的地质断面。</p> <p class="ql-block">这大型货车当时造小浪底水库大坝就使用的这大型货车。</p> <p class="ql-block">导流洞混凝浇筑中顶拱由法国ClFA设计、中国制造。</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小浪底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游览小浪底水库大坝后,深深感受到小浪底工程治理开发黄河战略性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建小浪底水库工程建设的辉煌与艰辛,是造福人民,造福国家的伟大的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库必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今后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