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三要素:帝王与神仙,文人墨客留诗篇 ----五座名山游览记之二:庐山秀峰

蔡胜

游览了武功山后,一路向北到了九江,再次来到庐山。<div> 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说起庐山,首选想到的就是两次“庐山会议”,一次打倒了敢讲真话的彭德怀,顺便把同情、支持彭德怀的黄克诚、张闻天和周小舟一并定性为反党集团;另一次是围绕是否设立国家主席一职这个在今天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展开的政治斗争,结果是表面上陈伯达被批,实质上林彪由此失势,一年后就发生了林彪坠机温都尔汗这一谜团般的“九一三”事件。<br> 以庐山为题材的诗,古代和当代都很多,如《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还有《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等等。<br> 这是我第三次来庐山了,这次重点是游览庐山南麓的秀峰。古代由于受交通所限,直到清末才有人到达庐山上面。所以在古代,庐山南麓的秀峰是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古人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之说。</div><div> 庐山南麓除了秀峰,在秀峰的西侧、东侧还分别有两处值得特别推荐的地方:东林大佛、白鹿洞书院。</div><div> <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font></h3> 南唐中主李憬少年时曾在此筑台读书,李憬登上帝位后在这里建开元寺。清康熙南巡到这里后手书“秀峰寺”,于是开元寺改名为秀峰寺,俗称“秀峰”。<br> 南唐中主李憬可能人们不太熟悉,但他的儿子大家一定都知道,就是写出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br> 秀峰最有名的景点当属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br> 我们到秀峰景区时,不巧缆车因故障停运,而步行到达瀑布需要攀爬大约2000级石阶。纠结再三,我们还是决定在护膝和登山杖的帮助下徒步上山,只为亲眼目睹儿时就已熟知的李白当年遥看过的那条瀑布,想目测一下那条瀑布究竟直下几多尺? <font color="#167efb"> 一路走去,细细品味人们所概括的秀峰之秀:瀑秀、峡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font> 当李白赞美过的瀑布映入眼帘时,还是有些小兴奋的,毕竟这是听闻了50年之久,向往了50年之久,也在内心想象了无数次,念兹在兹的瀑布。 瀑布自山顶几乎成直角落下,从物理的角度看确属“飞流直下”,至于“三千尺”嘛,早就知道这是诗人的一种浪漫与夸张。 瀑布脚下有一汪水潭(或水池),被命名为“九天池”,显然这是后人按照李白这首诗中“银河落九天”而命名的,我推测应该是当代人所为吧,因为这种望文生义的具象做法与诗人的浪漫风格格格不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疑是银河落九天”析义</div><div>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故,诗中的九天应是在上而非在下,所以,九天是瀑布的起点而非终点。<br> 但是,此处的“落九天”应当如何理解,如果按照“主-谓-宾”的语法理解,就会得出“瀑布落到了九天”的不合理结果。<br> 我的理解是此处使用了倒装加省略的手法,这为古人所常用。为了印证我这一理解的正确性,我在网上查找了许多资料,结果还真的找到了依据:郦道元“有时朝发白帝”、李白《早发白帝城》,都是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有时朝(于)白帝 发”、“早(从)白帝城 发”,翻译出来就是“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比较两句的“发”与“银河落九天”中的“落”,就会理解 “银河落九天”的正常语序是“银河(于、从)九天 落”,作者原意应当是:“银河从九天落下”或“银河落自于九天”。 <br></div><div> 银河下落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诗人用了“疑是”,就是仿佛、恍惚觉得之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应当理解为:飞流的瀑布直泻三千尺,令人恍惚觉得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垂落到山间。</div> 如果是带着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这里,按照瀑布就像银河落到了九天池来解释给孩子听倒也无妨,但是对于小学生以上的孩子,如果还是这样解释,那只能是误人子弟了。更加离谱的是,在查找相关资料时,居然看到广东省某地级市招考公务员的一道题目,也是将“银河落九天” 理解为“主-谓-宾”的语法结构作为标准答案。 在九江,会感受到这里深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到了九江,惊喜地发现当年在语文课文中读到的文章,许多居然就诞生在这里,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以至于我觉得有必要另写一篇游记,取名为《语文课本里的九江》,在这篇游记里我强烈推荐家长带孩子到九江游览,身临其境地学习、领会那些文学作品的意境与精髓。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东林大佛</div> 位于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东林寺于2013年在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西南山脚,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阿弥陀佛铜像----东林大佛。 <font color="#167efb"> 大佛佛像身高48米、总高81米。投资约10亿元,使用了48千克黄金为大佛镀金。</font> 佛教认为:佛教传扬分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当今正值末法时期。在末法时期弘扬净土法门,既需要倡导,也需要一尊庄严的圣像为大众朝拜的对象。东林寺因其为慧远大师创立的净宗祖庭,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故而东林寺认为其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弘法重任,遂发起了建设大佛的意愿。<br> 为杜绝将佛教造像与商业利益结合,将佛像变成一个谋利的工具,东林寺基于纯粹宗教理念,决定依靠佛教弟子的力量建设东林大佛,免费提供社会各界人士和信众礼拜瞻仰。 <font color="#167efb">东林大佛的整体造型,吸收了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敦煌大佛等佛像的特点,实现了宗教精神与雕塑艺术的高水平结合。</font><br><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font>传说东林寺的法师在新加坡讲法,募集了15斤黄金用于铸造大佛,回国过安检时,大师让一位随行的居士把黄金背在身上通过安检门,他在一边作法,结果在佛的加持下,居然没有被安检查到而顺利过了关。</div> 其实,这个传说是不了解国家对于黄金出入境管理规定的。国家限制黄金等贵重金属出境,而对于贵重金属入境,原则上是多多益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携带金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数量不受限制,但是必须向入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申报登记。但是,对于携带黄金出境的,不能超过50克。如果逃避海关监管,携带黄金出境的,会涉嫌走私贵重金属犯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白鹿洞书院</h3> 从秀峰沿庐山山脚往东北约10多公里的庐山五老峰南麓,坐落着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br> 白鹿洞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唐代李渤、李涉兄弟在此隐居读书,并驯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李渤成为江州刺史,在隐居旧址建台,取名为“白鹿洞”。南唐先主李知诰(这篇游记中把南唐的仅有的三个帝王都提到了,相当于简要重温了南唐历史😊)在此建“庐山国学”。北宋时期,这里为“白鹿洞之书堂”。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任南康知军,将这里扩建为“白鹿洞书院”。 南宋、元、明、清各朝均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了扩建、修缮,直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白鹿洞书院停办。 <font color="#167efb">白鹿洞书院是一个建筑群,包括先贤书院、棂星门院、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五个院落。</font> <font color="#167efb">先贤书院,主要供祀李渤、周敦颐、朱熹、李梦阳等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先贤。</font>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棂星门院,供祀儒家圣人孔子。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白鹿洞书院,这是书院的主体建筑。匾额为赵朴初题写。</font></div> <font color="#167efb">紫阳书院,朱熹别号“紫阳”,该书院为朱熹而建。匾额为冯友兰题写。</font><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延宾馆,相当于书院的“招待所”,接待来书院讲学、学习以及交流的贤达、学子。</font> <font color="#167efb">白鹿洞书院最初既无洞也无鹿,明嘉靖年间先后两任南康知府祭山开洞雕琢石鹿置于洞中。但后来明万历年间,江西一参议认为洞不应该开,鹿更不应琢,于是命人将石鹿从洞中取出埋于地下。</font><div><font color="#167efb"> 石鹿于1982年在地下2米处被发现,现在重新安放在洞中,这个白色硊式石鹿是现书院仅存的明代实物。</font><br></div> 朱熹对白鹿书院的贡献极大,他设立的《白鹿洞书院教条》,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把儒家思想用学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后世学规的范本和办学准则,至今也还在影响着我们。如:<br>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br>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br>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br>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br> 明代王阳明对这个学规给予了高度评价:“夫为学之方,白鹿之规尽矣”。 <font color="#167efb">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阳明应邀来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在这里他就“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与众多弟子进行了讲学切磋,应答唱和,传为盛会。白鹿洞书院也成为了王守仁心学传播的标志性事件。</font> <font color="#167efb"> 朱熹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白鹿洞书院祭祀周敦颐始于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后历代沿袭。</font><br> 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我总觉得台湾学者较大陆学者更胜一筹。例如:对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方面人伦关系(“五伦”)的解释上,台湾学者提出其中的“君臣”关系,在现代社会应当理解为: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而不是像有些大陆学者那样直接否定君臣关系。在对“五伦”关系的发展方面,台湾学者补充了“群己”关系的第六伦,其实就是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人与人的关系也突破了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五伦”关系,社会上不相识、不确定的人们之间“互动”的机会日益增多,“公德心”的养成机制愈发重要,“第六伦”的提出适应了社会发展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庐山天沐温泉度假村</div> 从东林大佛向东3.5公里,就是我们此次驻车的庐山天沐温泉度假村。这里的温泉清澈洁净,可能是我们泡过温泉中最干净的温泉了,也许是由于疫情游客较少的原因。<br> 这里的自来水水质也非常好,TDS值20多,妥妥地属于优质水。<br> <font color="#167efb"> </font><br> <br> <br> <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div> <br></div> <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font color="#167efb"> </font> <br> <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br> <br> <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