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乡村的根在祠堂

品味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乡村文化的根在祠堂。在传统中国社会结构里,祠堂的作用,类似于西方人的教堂,里面跟供奉上帝一样的,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现在很多人批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我们是有信仰的。西方人信仰上帝,我们信仰的是祖宗。西方社会的结构,建立在基督教的一神论及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上,上帝是重要的纽带。我们的社会结构,则是建立在敬畏祖宗的宗族观念和儒家的伦理道德上,靠血缘维系。因为没有发展出一神论的上帝,而将祖宗视为崇拜对象,导致中国文化先天不足,缺乏形而上的追问与沉思,以及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由于对宗族的必然倚靠,我们的文化倡导的是集体主义。再加上几千年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态,商业被严重打压,没有经济的独立,必然难有精神的独立。民众只能在宗族观念的笼罩下,越来越靠近集体,成为被奴役的群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想方设法地驭民。本该成为社会良知、平衡权力的知识阶层,也由于只有“学而优则仕”一条出路,最终沦为统治者的附庸。祠堂这个类似宗教的场所,凝聚着人心,又渐渐成为人们精神的枷锁。五四时期的一代学人,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想引进先进的文化,对中国文化进行一次大换血,把人从封建礼教的迫害中解放出来。初衷是好的,结果却是越来越糟。根本的原因,是只有粗暴的破坏,没有继承性的建设,妄图全盘西化而脱胎换骨,反而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尤其是对祠堂的彻底毁灭,可以说是斩断了中华文明的根。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激进行为,使我们保持几千年的社会结构轰然坍塌,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