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点事:成都金堂

何相华

<p class="ql-block">来到金堂</p> <p class="ql-block">线索断了</p> <p class="ql-block">走访群众</p> <p class="ql-block">康熙诏令</p> <p class="ql-block">路过洛带</p> <p class="ql-block">洛带客栈</p> <p class="ql-block">古驿文化</p> <p class="ql-block"> 金堂掠影</p><p class="ql-block"> 何湘华</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一位年少宗亲在成都市金堂县某电子学校学习,当时一位叫做“何祖林”的老师自称其字辈与年少宗亲家的字辈相同,还跟晚辈开起了玩笑,说少年宗亲还应叫他“爷爷”呢。一声“爷爷”,也许是戏语,但在少不更事的年少宗亲那里,哪里会知道“湖广填四川”、“异乡遇宗亲”所特有的奇妙的情愫呢?</p><p class="ql-block"> 7月31日上午9点,在北斗导航的引领下,寻亲小组叩别重庆万州,风尘仆仆一路向成都平原东北金堂县城进发。中午14:20左右,在距离县城几公里的地方,我们在一家私人开设的加水站门前,停车探路。一位赤着上身、矮墩黝黑、戴着毡帽的大哥映入眼帘,心里正想大哥一定是“实诚人”,果不其然,听说我们是来寻亲的,大哥决定把他所认识的一位卖水泥的本家姓名、联系方式一一告诉我们。上了年纪,大哥在手机通讯录里为我们翻找了半天,以致当时连我都有点心急,生怕大哥找不到有关信息了。这时,就在一旁的“嫂子”好像起“嘀咕”劲儿了,可是大哥淡定得很,“巴适”得很,对老婆使眼色、“吧唧吧唧”并不在乎。很遗憾,未与素昧平生的大哥留个影,好像留个影的工夫都生怕对大哥影响不好,会导致他们夫妻“吵架”似的,毕竟大哥的老婆一直不停地在催促大哥要干活了。在去县城的路上,我想这回大哥一定会被“耙耳朵”了。</p><p class="ql-block"> 线索起源于学校,我们自然不会放过到县教育局找找的机会。我们到达县教育局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教育局机关干部下午刚上班的时候。过了门卫关,我们直接上到三楼询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也很有耐心,连续帮我们检索了带字辈的姓名,连离退休的也检索了,遗憾“祖”“德”“本”三代都没有我们的宗亲在金堂教书。难道“何祖林”老师不在金堂?难道“何祖林”老师仅是掌握专业技术非归口教育部门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还是按着前面热心大哥提供的线索继续在村里(青白江区清泉镇红梁村)去找。村路两边绿油油的禾苗(中季稻)长势正好,也恰恰是农闲时侯,到村后,村民们打麻将消遣的不在少数。明白我们的来意,他(她)们一边打着他(她)们的麻将,一边还是乐意配合我们。连树下乘凉、聊天的老太婆也态度特别和好,帮着我们出主意。但最后在这个村“寻亲”,还是无果而终。</p><p class="ql-block"> “何祖林”老师的名字一直萦绕在我们心头,他的精准位置在哪里呢,而金堂县何氏人口又很多。“有困难找警察”“有困难找社区”,我们大胆走进青白江区青泉派出所,得到了警方的大力支持;我们从容走进金堂县白果街道文武宫社区,得到了接待人员的友好接待;我们大大方方走进最基层与“何祖林”老师同名的村民家里,也得到了乡邻与本家的支持,经过现场走访和字辈确认,该村何氏字辈与我们的不同。下午3点之前,赵家镇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也迅速得到了确认,原来他们那一支是从湖北上川的。至此,金堂寻亲宣告失败。但在文武宫社区青石板组何家湾组我们留下了一颗寻亲的种子,何训利大哥愿意帮我们留意附近何氏的字辈,于是我便与何训利大哥互留微信和联系方式。</p><p class="ql-block"> 听说远近闻名的洛带古镇就在附近,那里还有“湖广会馆”等等,于是我们便驱车前往,晚上便留宿古镇“三省居客栈”。7月31日晚上后半夜 ,天下着大雨,伴着“哗啦啦”的雨声进入梦乡……第二天一觉自然醒,人特别舒爽。再到“甑子场”街上走走,再到网红驻足地打卡,那古韵古风,令人无比惬意。在“康熙编湖南民填四川诏令”碑前端详良久,我不禁感慨万千,跨越300多年,寻亲之旅,就如当年蜀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