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王者的盛世与挽歌

韭菜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祖父时常用竹子为我做简单的弓,用柳枝做箭,用罐头盖的铁皮包住柳枝做箭头,为了避免伤人,箭头常常被砸扁,没有太大的杀伤力。现在孩子看来很危险的玩具在我们的童年里俯拾皆是,弓箭、链子枪、气枪、在那个枪支管理不甚严格的年代,甚至有的孩子很小就用沙枪狩猎过沙癍鸡等小猎物。从小我对弓箭情有独钟,父母没有太多的阻挠我制造或使用弓箭,现在看来不是对孩子安全的漠视,而是出于一种情结:科尔沁最初的意思就是携带弓箭的卫士,后来延伸为我们所栖身的蒙古族部落的名字,也许在上一辈科尔沁子弟的心里尚存的点滴骑射情结,所以能够容忍孩子们玩这种危险的玩具。</p><p class="ql-block"> 源于弓箭情结,多年来一直希望去两个地方旅游:一是我国额尔古纳市的黑山头古城;一是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希尔希拉古城。黑山头故常应该是科尔沁部落始祖哈萨尔的故城,每一个科尔沁子弟到此应该都是怀揣敬畏之心的祭祖之旅;希尔希拉古城在1818年出土了也生哥的记功碑,这个用畏兀儿蒙古文撰写的碑现存于俄罗斯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碑文的主流译文是:“成吉思汗进攻萨尔塔兀勒人,所有的诺伊昂人回来之际,蒙古人举行射箭比赛,那时也生哥用弓箭射出了三百三十五庹的距离。”庹是我国北方传统的测量方式,指成年男子两臂平伸的距离,约1.7米,335庹就是560左右的距离。想到这里脑海中浮现一幅动心心魄的场景:得胜归来的游牧贵族子弟在草原上开展骑射比赛,一个个健壮的汉子们弯弓远射,一位身材高大,两颊绯红的壮士力挽强弓,远射出560米的距离,在众人的叫好声中也生哥当仁不让的获得冠军。成吉思汗为这位家族的勇士----胞弟哈萨尔的次子降旨刻制了碑文。对于学者们,这个石碑是现存最早的畏兀儿体蒙古文石碑,对于每个草原儿女来说能够通过这个石碑记录了解到:祖先的骑射技艺是何等的精湛。</p><p class="ql-block">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加弓箭的组合绝对是那个时代的战争王者。从中国北方遁走的匈奴人一路向西,被西方人称为匈(hun)人,三世纪匈人骑兵灭强国阿兰、继而灭东哥特王国、打败西哥特王国、打败拜占庭帝国、全歼西罗马十余万军队,匈人帝国的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日耳曼人、罗马人、阿兰人的军队都败在以骑射为主要战斗方式的东方匈人的手上。值得一提的是,阿兰人中国古籍称为“奄蔡”同为游牧民族但是作战方式接近西方战法,习惯用战车作战,因此虽殊死战斗却不敌机动性灵活的骑射战士。匈人的领袖阿提拉被欧洲史书称为“上帝之鞭”欧洲人对匈人的描述是这样的“他们的身体又粗又矮,胳膊十分粗壮,脑袋出奇的大。他们是永远的游牧者,从小就习惯了寒冷、饥饿和干渴。他们的牧群拉着装载他们家属的大车随着他们迁徙。他们的步兵是不堪一击的。但只要一跨上马,他们就像被钉在马背上一样。他们的马又小又难看,但它们不知道疲乏,奔跑时像闪电一般。他们在马上度过一生,作战时一直向前冲击,冲破面前的一切障碍。他们具有无可比拟的射击术,他们能从惊人的距离射出由尖骨制成的像铁一样坚硬的并能致命的箭。”</p><p class="ql-block"> 当欧洲人再一次见到东方骑兵时,距离阿提拉王纵横欧洲时过去了几百年。成吉思汗的骑兵一路向西,开始了骑射战士的又一次冲击。也生哥碑文记载的萨尔塔兀勒人,就是花剌子模国,因为其国王的骄横和无信,东方骑兵灭了这个地区大国,令西方人震惊。成吉思汗死后他的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余部。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欧洲震惊,称为“黄祸”。</p><p class="ql-block"> 蒙哥于即大汗位后,让他的弟旭烈兀率兵西征。骑兵荡平木剌夷,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巴格达,灭亡历时五百余载的黑衣大食。此后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攻占大马士革,前锋部队曾渡海收富浪(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东方骑兵的在与西方的战斗中将战争的技艺推向了极致,创造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武功。但是东方骑兵把后被西方称为“契丹雪”的火药传到了西方,这个恶果最后断送的东方骑射军人的千年辉煌。</p><p class="ql-block"> 火药传到了西方,但在发明它的国度更多的用来制造烟花爆竹,西方人却把火药在军事上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这一次西方军人带着先进的火器踏上了东方的土地。骑射军人同西方军队的最后一战奏响在北京的八里桥,骑射军人用忘我的接近自杀的最后一击奏响了骑兵的挽歌。科尔沁将领僧格林沁带领三万中国军人对抗进攻京师的配备大量火器的英法联军。三万清军其中一万是骑兵,他们主要是来自哲理木盟、昭乌达盟和察哈尔的蒙古族子弟,战斗开始后清军马队即按原定部署立即由正面冲上前去。他们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敌手持长矛、弓箭,凭着一腔热血迎击英法联军,面对先进火器武装的英法联军,战斗变成了屠杀,但是没有一个骑兵溃退,在敌人的枪炮面前战马的纷纷倒下,骑兵血肉横飞,但是草原勇士们面对强敌前仆后继............战后敌方的评价是这样的:“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的军队是由两万五千名鞑靼兵和为数众多的民团所组成的”“光荣应该属于这些好斗之士,确是应该属于他们!没有害怕,也不出怨言,他们甘愿为了大家的安全而慷慨地洒下自己的鲜血。这种牺牲精神在所有的民族那里都被看作为伟大的、尊贵的和杰出的。”</p><p class="ql-block"> 胡服骑射的典故、也生哥石碑、新右旗频频出土的箭簇、八里桥难掩的弹痕,这些都是游牧骑兵最真实的时光印记。游牧骑兵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在人类的足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骑兵绝对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时光飞逝骑射战士的辉煌早已不再,但是在草原儿女的心中铭记着骑射精神就是“勇往直前,永不却步”每一次去北京,我都想去八里桥转转,每一次都因为行色匆匆未能如愿,我知道那里唱响了东方骑兵的挽歌;我知道英雄的祖先们曾在那里可歌可泣的为国捐躯。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题词:“......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对勇士们最崇高的悼念。</p><p class="ql-block"> 作于 2014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