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游记

彭德建

<p class="ql-block"> 西藏游记</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7日至25日,我们得到全国倦旗竞赛创始人肖文州赞助,参加了全国旗袍秀协会组织的西藏之行旅游活动,一路观赏迤逦风光,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了解西域风土人情,探究西藏神奇妙秘,收获满满,感慨多多。</p> <p class="ql-block">  17日,我们在西宁下机,驱车前往青海湖。车道选择了万山丛中开阔平缓地带向前延伸,车道两边一马平川,广袤的草原,碧绿的青稞,金黄的油菜花,勾勒了一副美丽的风景画。近丘蜿蜒舒缓,远山连绵起伏,高峰白雪皑皑,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太阳像一个害羞的大姑娘,时而露出一张笑脸,将金色的光芒洒满一地,时而躲在天幕里,“半掩琵琶半掩面”。蔚蓝的天空,流云悠悠,清凉之风,扑面而来,真是惬意极了!</p> <p class="ql-block">  来到青海湖景区,只见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我穿过稠密的人群,来到青海湖边,眺望湖面,近处,游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湖边戏水的,择景摄影的,面对大湖纵情放歌的,每个人脸上荡漾着喜悦的笑容。湖面上游艇穿梭,浪遏飞舟,激起的水花向两边四散开去,留下一道道长长的航迹。远处,海天一色,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一片金光。天上白云悠悠,湖面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构成天上人间斑驳陆离,绚丽多彩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游青海湖</p><p class="ql-block"> 美不胜收沿途景,</p><p class="ql-block"> 花黄草绿高原平。</p><p class="ql-block"> 碧波荡漾绿千顷,</p><p class="ql-block"> 第一盐湖不虚名。</p> <p class="ql-block">  18日,我们乘列车前往拉萨。踏上了“天路”。透过车窗眺望,沿途都是风景,铁道两边,一片碧绿,牛羊成群。进入唐古拉山脉,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稀薄,半山以上白雪皑皑,升腾的雪雾与白云相接,分不出那是山,哪是天。</p> <p class="ql-block"> 这时,铁道高度已经达到五千米以上,车上游客出现了高原反应,即使年轻人也感到头晕晕的,呼吸不畅。我的高原反应尤为严重。感到胸口压抑,呼吸就困难,血往上窜,头晕脑胀。无精打采,有气无力。还有些人甚至出现呕吐情况。很多人开始在车上输氧,我也不例外,平躺在卧铺上,两根管子插在鼻孔里,虽然很不舒服,但感觉呼吸流畅一些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拉萨,团队派专车接到我们,住进了拉萨高档的天宜藏润大酒店,我们是贵宾团队,吃住行都是一流。吃罢晚饭,我晕晕沉沉的躺在床上,愈发感觉胸口压抑,血往上涌,头脑昏晕,想吐吐不出,想睡睡不着,上气不接下气,高原反应厉害。这时团队管家李青山给我叫来医生,插上氧气,打了一针高反的针,迷迷糊糊睡去,天亮时,一觉醒来,觉得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为了减缓游客的高原反应,旅游团安排到西藏海拔最低的林芝旅游。</p><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区是卡定沟,景区景色优美:树木葱茏而繁茂,翠竹环合而斜逸,藤蔓攀爬而绵长,道路错综而幽深,石壁陡峭而险峻。瀑布直泄而下,飞花四溅,哗哗的流水声,响彻山谷。屋舍俨然,亭立榭回,花繁锦簇,幽香袭人,人们忘情于林荫小道,不禁心旷神怡,飘飘欲仙。</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色季拉山打卡,这里是林芝的一个高峰,4728米,大家在这里取景摄影,观看民俗风情表演,游客和藏民一起跳舞。</p> <p class="ql-block">  来到鲁廊小镇,一排排藏舍依山而建,白墙黄瓦,藏式装饰,精致而整齐。</p> <p class="ql-block">  我们被藏民邀请到家做客,接待我们的是一个中年卓玛(藏族称男士叫扎西,女的叫卓玛)漂亮而健谈,风趣而幽默,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他们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p><p class="ql-block"> 藏族还保持着母系社会婚姻方式,一个女的可以嫁几个男的,一妻多夫,一般是一个家庭的几兄弟共一个女人,家庭有个基本分工,有的丈夫专门放牧,有的丈夫专门做农活,有的丈夫专门挖虫草,采药,做生意捞钱,一切收入都归家庭所有。妻子的鞋今晚放在哪个丈夫的床下,今晚老婆就和那个丈夫睡觉,他们的子女归整个家族所有,分不出是那个丈夫的。也有一夫多妻的,占少数。尽管一妻多夫,但他们都相处很和谐,不争风吃醋,不争妻夺利。</p> <p class="ql-block">  西藏有多种丧葬方式:塔葬、树葬、水葬、火葬、土葬、天葬、崖葬和翁棺葬。塔葬是藏传佛教中级别最高一种,多在大活佛中进行。将骨灰或者遗体放在金属铸成的灵塔内。树葬是将一些夭折的儿童挂在特定的树林里。让鸟虫来吃。水葬多在没有鹰、鹫的地方,把尸体放在水里,让水生动物来吃。火葬一般用于高僧大德的人。土葬原来很盛行,后来在佛教转世轮回观念影响下,被慢慢淡化。天葬是把死人解剖后放在天葬台,让老鹰、秃鹫来吃,吃的干净就为好。崖葬是在悬崖上安放遗体。翁棺葬是以罐子之类的淘器做葬具。</p><p class="ql-block"> 无论哪种形式,通常都要请僧人念经,超度亡灵。七七四十九日之内,每逢七都要做佛事。</p> <p class="ql-block">天葬台</p> <p class="ql-block">秃鹫争食</p> <p class="ql-block">火葬</p> <p class="ql-block">水葬</p> <p class="ql-block"> 林芝美景</p><p class="ql-block"> 峰峦叠障千山绿,</p><p class="ql-block"> 蓬勃峥嵘万木碧。</p><p class="ql-block"> 雾起云蒸绕山腰,</p><p class="ql-block"> 藏舍俨然仙境里。</p> <p class="ql-block">  以前,藏民为了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开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近十多年来,政府加以限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国家给所有藏民统一修建房子,修路,安排每个省都分地区对口援建,把深山老林的藏民迁移出来,给他们各种补贴,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幸福满满,他们十分感谢党,感谢政府</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天林芝地区高原反应的调整,我们又回到了拉萨,开始挑战五千多米的羊卓雍措天鹅湖的旅游。</p> <p class="ql-block">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又名天鹅湖,因为许多白天鹅每年都要到这里打卡,生活一段时间,因此而得名。羊湖位于西藏自治区南市浪卡子县,藏语的意思是“碧绿湖”,与木纳措、玛旁雍措称为西藏三大圣湖。湖水均深约30米,深处有60多米。湖的形状很不规则,大约是几千万年前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 旅游车沿着“螺丝转顶”的公路蜿蜒盘旋而上,路面狭窄,仅容两辆车通行,下面是峭壁悬崖,万丈深渊,朝下望去,脑袋一阵昏晕。</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到了羊卓雍措,下车后我们只能漫步缓行,只要一用力,稍走快点,就脑袋昏晕,气喘吁吁,两腿不由自主地发颤。</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山顶,微风徐来,凉爽极了,极目远眺,湛蓝湛蓝的天空,流动着朵朵白云,终年积雪的山峰,连绵不绝,近处的山峦,形态各异,高点的、矮点的、突兀的、平缓的、错落有致,煞是壮观!真是“登东山而望鲁,一览群山小。</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我想应该原因有三,一是全是石头山,没有植物生存的土壤;二是雨水少,有阳光无雨露;三是缺乏氧气,植物难以起光合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天鹅湖明镜般地镶嵌在峻山崇岭之间。没有青海湖的浩瀚,没有纳木错湖的辽阔,但她深远,狭长。那就是上帝在雪域高原任意丢下一条带子!</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水真清啊,清的可见鱼儿上下漫游,这里的水真绿啊,绿的像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里的水真静啊,静得感觉不到它的流动。鱼儿在水中游弋觅食,野鸭在湖面画圈圈,海鸥飞翔在湖上向游人讨食……万类生灵竞自由!</p> <p class="ql-block"> 天鹅湖</p><p class="ql-block"> 万峰丛中一明镜,</p><p class="ql-block"> 碧水琼山赛仙境。</p><p class="ql-block"> 天鹅引颈远方来,</p><p class="ql-block"> 高寒袭来不思行。</p> <p class="ql-block">  纳木湖是游客望而生畏的旅游景点。平均高度在五千米以上。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的第二大湖泊,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最深处达120米。“纳木措”是藏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天湖”,是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景点,换乘景区的专用旅游车,通过了茫茫的大草原,来到湖边。午后的阳光和轻风,妩媚的轻抚着湖面,粼粼波光,碧蓝中泛着金光,辽阔的湖面托起一朵朵白云,像绵羊,像棉花,像花絮,像丝带,慢悠悠地随风移动,空气像过滤了一般,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海鸥一会儿贴着湖面盘旋飞翔,一会儿在水面戏水浮游,一会儿飞向人群叫唤讨食。</p> <p class="ql-block">  高原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霎时间,老天突然把脸阴沉下来,风云突变,狂风呼呼,乌云像一个硕大锅盖笼罩在湖面上,水面上掀起峰波浪谷。疾雨在云缝中阳光的照射下,像金色的鞭子抽打下来,啪啪啪落在游人的雨伞和身上。气温一下子降了十几度。我早就做了准备,穿了棉衣,但还是禁不住凛冽寒风的浸袭,牙不由自主上下抖动,两腿瑟瑟打颤。我们在寒风中无奈地等了半个多钟头,才上了旅游车。</p> <p class="ql-block"> 纳木措圣湖</p><p class="ql-block"> 纳木措高原,</p><p class="ql-block"> 伸手可挠天。</p><p class="ql-block"> 不可高声语,</p><p class="ql-block"> 恐惊上方仙。</p><p class="ql-block"> 上帝造天池,</p><p class="ql-block"> 镶嵌在高山。</p><p class="ql-block"> 圣湖碧波漾,</p><p class="ql-block"> 咸水连云天。</p> <p class="ql-block">  在返回的路上,风还在劲吹,雨还在疾下。这时还下起了小冰雹,砸得车窗吧嗒吧嗒作响。一会儿,对面的高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六月天气,竟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的最后一天是拜竭庙堂,参观神秘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寺庙是扎基寺。这个庙不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据说这里供奉的财神爷,非常灵验。求财祈福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我们花20元,每人买一瓶小酒,一把香,鱼贯而入,里面烟火极盛,大家焚香叩头,闭眼许愿,虔诚至极。</p> <p class="ql-block">  然后去参观著名的八廓街,朝拜大昭寺。八廓街是拉萨市旧城区,完整地保存了古城传统面貌,街道环绕大昭寺修建,形成八边形环道,称为“圣路”。</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在干布修建,有1300多年历史,成为“圣院”。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有上千尊佛像,释迦牟尼佛堂是是大昭寺的核心,高僧们在这里打坐修行,讲经说法,有时聚集两三万多人在这里辩经、祈福,举行重大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  寺前终日香火不断,信徒们虔诚地匍匐在地,叩长头来到大昭寺,更有甚者,有的信徒从家里出来一直叩长头,要一年多时间,才来到大昭寺。叩长头先是双手合十,再双手举过头顶,然后全身匍匐在地,起来后又反复重复这个动作,虔诚五服投地!</p> <p class="ql-block">  7月25日,我们怀着迫切、神秘、好奇、敬畏、圣神的心情,参观了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主体建筑分红宫和白宫两部分,主楼高117米,外观共13层,内部9层,群楼重叠,十分宏伟壮观。是中国第五套50元人民币的风景图案。</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最初是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645年,顺治皇帝2年,进行修缮。它是历代喇嘛冬宫居所,是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是藏族的统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为佛教圣地,朝圣者和旅游观光者不计其数,1961年国家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5A景区。</p> <p class="ql-block">  宫内珍藏着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佛像1000多尊,文物7万多件,典籍6万余卷,瑰宝无数。</p> <p class="ql-block">  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是宫内最大最华丽的一座灵殿,高12.6米,宽7.65米,5吨多重,纯黄金铸造。</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拾阶而上,从底层爬到顶层,一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高原反应应运而生,头晕晕的,但一到顶层,所有人的高原反应全部消除,真是神奇极了!看到那宏伟壮观宫殿,我惊叹不已:古代藏族人居然有这样智慧和力量!见证了那样多文物和奇珍异宝,深感藏族人的文化底蕴是多么深厚啊!</p> <p class="ql-block">西藏有关知识</p><p class="ql-block"> 西藏简称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有世界屋脊之称。行政区有6个地级市,74个县。常住人口350.56万。自然环境恶劣,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气温低,年平均气温约是—2.4度至—12.1度。降雨量小,西藏有20多条河流,著名的河流有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尼羊河等。西藏自然灾害多,干旱、洪涝、冰雹、沙尘暴发生频率高。西藏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天然牧场有0.83亿公顷,占中国天然草场的百分之二十六。森林面积14.4亿平方米,耕地面积22.15万公顷。矿产十分丰富,有70多种,地热地有600多处,蕴藏量占中国之首。西藏高等植物有5766种,粮食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豆类等。西藏,是我国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  西藏之行,是我人生的一次历练和洗礼!颠覆了我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饱览了我国西部迤逦风光,感受了西域的神秘与神奇,见证了藏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肤浅地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同时,也是对身体的一次检测,此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西藏不可不去,不可再去。</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揽云摩天藏皇宫,</p><p class="ql-block"> 金碧辉煌夺天工。</p><p class="ql-block"> 佛光普照耀千古,</p><p class="ql-block"> 顶礼膜拜万众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