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与白头海雕

在雨中

<p class="ql-block">  金雕(学名:Aquila chrysaetos):属于鹰科、雕属的猛禽。体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体重2-6.5千克。雌雄同色。未成年时,头、颈黄棕色;两翼飞羽除了最外侧三枚外基部均缀有白色,其余身体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个体翼和尾部均无白色,头顶及枕部羽色转为金褐。其跗跖部全部被羽毛覆盖。</p><p class="ql-block"> 栖息于森林、草原、荒漠等各种环境中,一般在高原、山地、丘陵地区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达4000米以上。冬季亦常到海拔较低的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繁殖季筑巢于山谷峭壁的凹陷处,偶尔在高大乔木上筑巢。金雕以其敏捷的飞行能力著称于世,以中大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地区。</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 金雕属大型猛禽。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p><p class="ql-block"> 幼鸟和成鸟大致相似,但体色更暗,第一年幼鸟尾羽白色,具宽的黑色端斑,飞羽内翈基部白色,在翼下形成白斑;第二年以后,尾部白色和翼下白斑均逐渐减少,尾下覆羽亦由棕褐色变为赤褐色再到暗赤褐色。</p><p class="ql-block"> 虹膜栗褐色,嘴端部黑色,基部蓝褐色或蓝灰色(雏鸟嘴铅灰色,嘴裂黄色),蜡膜和趾黄色,爪黑色。</p> <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是鹰形目鹰科海雕属鸟类,又称白头鹰、美洲雕。白头海雕体形较大,头部羽毛为白色,嘴和爪子锐利弯曲;凶猛,目光敏锐。它们的眉骨凸起,头部以下长了很多颈骨。成年的白头海雕身体呈棕色,尾部和头部呈白色,脚趾短,尖端有钩爪。它的喙、脚和虹膜均呈鲜黄色。雌鸟的体形往往比雄鸟大。未成年的白头海雕比成年的白头海雕个头大。白头海雕一般可以活到15-20岁,野生的白头海雕寿命会长一些,但最长也仅有30岁。</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多分布于加拿大、美国全境以及墨西哥的北部,它们喜欢栖息在鱼类资源丰富的海岸、河流、大湖泊附近。白头海雕靠捕海鸥、野鸭等水鸟和鳟鱼、大马哈鱼等大型鱼类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来维持生命。白头海雕繁殖期大约为4-6月,每窝产卵2枚,偶见3枚,主要由雌鸟孵卵,孵化期约35天。</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不仅体形巨大,而且特别凶猛,因而被称为“鸟王”。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宣布6月20日为“白头海雕日”。同时,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白头海雕、金雕保护法》。现在,白头海雕已被列为美国最濒危的动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是飞行的能手。它们在滑翔和鼓翼时的飞行速度可达时速56至70公里,若飞行时抓着鱼,其飞行速度仍可达时速48公里。它们并不常迁徙。若领地接近水源就不会迁徙,整年待在那里,但是如果领地不接近水源,就会在踏入冬季时往南迁,或是往海岸的那一方迁徙,在冬季期间仍可方便地觅食。 白头海雕选择的迁徙路线要视乎该路线的暖流、上升气流及食物资源是否有利。在迁徙期间,它们会靠暖流往上攀升,而后往下滑翔,就这样使用暖流前进,而当遇上断崖和一些峭壁时则使用上升气流,掠过这些地带。一般而言,它们会在日间进行迁徙,因为那时太阳才能造成暖流,帮助它们飞行。</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一般只会吱吱嘎嘎地叫。视觉是白头海雕最重要的一种感觉。白头海雕视觉的清晰度超乎寻常,甚至比它的色觉还要好。良好的视觉使它们能够更容易瞧见猎物的藏身处。有些东西在人类看来不过是一团米色的皮毛,而一只白头海雕却能清清楚楚地辨出那是五只颜色各异的松鼠。</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具有捕杀动物用的利爪和撕裂动物用的钩嘴,它们的足底粗糙得像砂纸。这有助于让它们抓紧那些身体滑腻的猎物,例如鱼或蛇。相对于它们身体的大小而言,白头海雕的足也真是够大了——竟有15厘米之长。白头海雕像其他大多数猛禽一样,是日间捕食性鸟类,常成对出猎,凭其异常敏锐的视力,即使在高空飞翔,亦能洞察地面、水中和树上的一切猎物。不过,白头海雕以鱼类为主食,所以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沿岸。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海纳斯附近的奇卡特河区域,每年11月的鲑鱼洄游鱼汛期间,在仅仅10多公里长的河岸,竟能吸引三四千只白头海雕。</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有两种觅食方法:自己搜寻,或者四处观望,瞧瞧别的雕聚集在什么地方。当许多雕围着一块地方聚集盘旋,其他雕也就知道了,那地方能找到食物。远在64公里之外的白头海雕便能看见盘旋的雕群。这样,白头海雕不用花费很多力气便能找到一顿美餐。偷吃别的雕的食物,这是很常见的。</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它的飞行能力很强,飞行时常发出类似海鸥的叫声。其视力比人类的眼睛要锐利很多倍,尤其是对移动物体的反应视力更是出类拔萃。它常常凌空盘旋,放眼四野,明察秋毫,动作敏捷,能在水面上抓起几十公斤重的大鱼。有时,白头海雕也成双成对地活动,合力追逐捕捉受伤的或瘦弱的水鸟,偶尔还进攻飞行中的天鹅,或者把浮在水面附近的大鱼拖到岸边。和所有的鸟类一样,白头海雕没有牙齿。它们必须把食物一块一块吞下去,用钩状的大喙将猎物撕成一口一口的碎块。捕食的时候,白头海雕一面在海面或湖面上盘旋,一面用锐利的目光搜索贴近水面游动的鱼类,一旦发现目标,便急速俯冲下来抓获。如果鱼比较小,便用锐利的爪一下抓到鱼背腾空而起。如果碰到大鱼抓不起来时,甚至会被大鱼拉入水中。当经过奋力拼搏,实在无法获取猎物时,也只好放开大鱼,重新飞上天空。</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体长85-110厘米,翼展180-220厘米,雄性体重3500-4000克,雌性体重4500-6000克。是外形美丽、性情凶猛的大型猛禽。嘴、爪十分锐利而钩曲,目光敏锐。和大部分食肉猛禽一样,雌雕比雄雕个头要大,成年的白头海雕的眼、虹膜、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p> <p class="ql-block">白头海雕:</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的大小随着年龄、性别和生活区域的不同而变化。未成年的白头海雕往往比成年白头海雕个头还大,这是因为年轻的白头海雕会有较长的尾羽和翅羽,尽管有这些较长的羽毛,未成年的白头海雕体重却不及成年白头海雕。未成年的白头鹰,通体羽毛是深棕色的;4到6岁成年后,白头鹰头部、颈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渐变成白色。</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眉骨突起,使它们外表看来很是凶猛。这种突起和瞬膜一样,可以在烈日下遮护雕眼,还能为雕眼挡风蔽尘。白头海雕飞下来往树上栖息时,碰断的树枝树条也许会弹起来,突起的眉骨就能起到保护雕眼的作用。此外,突起的眉骨还能使雕眼免受挣扎中猎物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具有视觉能力,眼睛很大,眼部肌肉几乎没有多少可以活动的空间,因此它的眼睛没有转来转去。为了弥补这个缺憾,雕长了许多颈骨,颈部因而可以灵活地活动。雕能将头部转动270度——也就是四分之三个圆。像许多别的鸟类一样,白头海雕的双眼各长了一层特殊的眼睑,叫做瞬膜。这层眼睑能使眼睛保持湿润,能减少眼睛刺激。</p>

海雕

白头

黑褐色

羽毛

白色

它们

赤褐色

金雕

猎物

猛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