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大基学校(之二)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p class="ql-block">为薛永霖老师和陈木妹老师。</p> <p class="ql-block">为大基学校1978届初中毕业班师生留影(1978.7):前排老师左三起薛永霖、幸建国、吴华松、陈木妹、陈小琴、张文姬、杨幼兰,前排左一黄祖新、左二曾友德;</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林毅辉、黄祖荣、林乾灶、吴声钎、邓富儿、林辉、黄开淋、徐维武、黄秀琴;</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林金文、吴集旺、游德荣、林金华、林永清、林坤灿、吴集云、黄祖禄。</p> <p class="ql-block"><b>第二部分 薛永霖老师与开办的初中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记述薛永霖老师,必须从1972年9月至1978年8月他任大基学校校长期间成功地开办一届初中班说起。</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某种原因,人口出生率突然增加。于是,七十年代初适龄儿童也随之一下子猛增。加上那时上头对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抓得紧,要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几年当中全公社在校学生数增加了许多。1976年这一年,小学毕业生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而那时全公社还没有一所完整的中学;南阳学校当时开设的初中班,也是由中心校附设的,完全无法适应当年新生入学的要求。于是,要求大基、木科、郑垱和上洋四个小学毕业生多的大队学校开设初中班。这样,当年秋季大基学校的初中班就应运而生了。将大基学校近30名(包括大基口大队)的应届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大基学校的初中班。这是一届完整的两年制初中班,自始至终,学校注重教学质量,挖掘潜力,努力培养新一代有文化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开办初中班是白手起家的,一切得从头做起。师资方面,除了从原有教师中选拔外,又从上山下乡知青中选来几位文化水平高的福州知青来任课。教学设备也是缺乏的。为了能让初中学生扩大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学校利用了仅有的一点点勤工俭学的收入经费,添置了近200册的图书资料,办起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随后,又到南平市采购了一些化学器具和药品,让老师终于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简单的化学试验。物理器材是最短缺的,除了利用一些小学的旧教具外,老师便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但更多是老师在黑板上比比划划,来个“纸上谈兵”了。</p><p class="ql-block"> 开办初中班虽然是一个尝试,但似乎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果。加上这个时候,有多位同学考上了城关和南阳学校的高中,大队领导作了大力宣传,鼓舞了大家送孩子上学的信心;干群的办学的热情十分高涨,过去需要反复挨家挨户动员小孩入学的现象,一下子不存在了,开学初的新生招生工作变得非常顺利,这也为后来一批又一批学生考取大中专院校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大基学校举办初中班期间也让学校教师力量达到高峰。当时在校老师达11位之多,有薛永霖、陈木妹、吴华松、郑敦晖、陈冰妹、幸建国、陈小琴、张文姬、杨幼兰、黄祖新、曾友德等。其中初中班任课老师主要有:薛老师上语文和政治课、吴华松老师上数学课、郑敦晖老师上物理和化学课、陈冰妹老师上英语课。 对于大基来说,开办初中班是一项创举,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恐怕是后无来者的。用四句话概括之:大基创办初中班,开天辟地第一回,要问质量怎么样,中考录取显佳绩。</p><p class="ql-block"> 在大基学校1978届初中毕业班师生合影照片中,共有18名毕业生,分别是林毅辉、黄祖荣、林乾灶、吴声钎、邓富儿、林辉、黄开淋、徐维武、黄秀琴、林金文、吴集旺、游德荣、林金华、林永清、林坤灿、吴集云、黄祖禄等,因为临时通知拍照,本村的黄开海当天因事在合影时未能参加,外大队的同学也未参加。这一届初中毕业生中有吴声钎、林毅辉和徐维武等3人当年就考录到沙县一中读高中。他们高中毕业的当年参加中高考而跳“龙门”,分别考取福建冶金学校、福建水利水电学校和三明师范学校等中专学校。林金文考取沙县林业中学读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三明纺织工业学校。无论从通过考试升入一中的高中人数来说,还是一年里同时跳“龙门”4人之多而言,都成为大基办学历史的新记录。此外,还有3位同学在南阳学校就读高中,毕业后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值得一提的是同时在大基学校初中班就读的曹克信同学,在沙县一中读完高中后考入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现福建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毕业后,在我省某著名的电子企业就业,现在担任研发部经理;个人有多项发明专利,在电子信息某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就。《东南网》还曾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专题报道了他的典型事迹。他也为大基学校争了光,也是大基学校的骄傲。事实证明,这一届初中班办得成功,体现出十多位教师的辛苦付出,凝聚着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大基学校成功地开办了一届完整的初中班。这一切离不开薛永霖校长,凝聚着薛老师的心血与汗水。为此,有必要细说薛永霖老师。</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爱生敬业的好老师、好校长。他从省城福州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于1969年1月来到沙县,先是在夏茂罗坑,次年到南阳学区,1972年9月到来大基学校任教兼负责人。1978年大基学校初中班毕业后,他被调往南阳中学高中部任教;1979年9月前往郑湖学区任教导主任,后调到沙县一中,为中学高级教师,于2006年满60周岁而光荣退休,退休后定居福州市。 </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一站到底而支援山区教育事业,他成为南阳公社最大生产大队的一所小学校长,成功开办大基学校初中班,这其中经历的艰辛和挑战,我们无法想像,这只有他自己知道。大基小学举办初中班困难很多,好多问题超出许多人的想象,薛老师为此呕心沥血,尽职尽责,为大基的莘莘学子做出了许多贡献。</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作为校长敢拼善为,以巨大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展现着为我们所不知的胆识,突显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一切令人敬佩,更让人无比感动。</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为人谦逊,和蔼可亲,关爱学生。从三年级下学期到五年级他给我们上语文课,有一年他还并兼任班主任。他像我们的家长一样,一直关心着我们的学习进步。记得1973年上半年,我的班上有位同学因家里的事情要上山砍柴火,不能到学校上课。薛老师怕他中途辍学,两天三次到他家里耐心劝说。其中一次薛老师和我一起前往,最后成功说服了其本人及家人,得到了家长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后来这位同学不再承担繁重的砍柴任务,直至初中毕业。四十多年后,有一次我面对该同学并提及此事时,他居然还一时想不起来,经我提示他才想起,他连连说:“确有此事,真要感谢薛老师”。接着,他补充道:“好老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薛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呀!”</p><p class="ql-block"> 2022年有一次,我给薛老师问好,并谈起黄文仲老师情况及我写的美篇《致敬黄老师》一文。薛老师大加赞赏,随后他说:“我在大基七八年,大基的其他老师都是努力教学的,但都是传知识型的,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异峰突起的地方,没有什么可以大书特书的,你不要把精力放在这方面,应把精力放在写大基的历史方面”。于是,我说:“薛老师,您和陈老师给我们的都是正能量,正面积极,且都是美好的。你们兢兢业业,忘我地无私地奉献在教书育人上——尽管那个时候没有中考高考,但个个老师都是极有责任心的,实实在在的,谁也没有考虑个人的需求和得失。”薛老师极为谦虚地说:“认认真真教学不假,那个时代的人大都是这样,都是平平凡凡的人。而今人老了,深受你们的尊敬,我感到十分欣慰,知足了。感谢你们!”薛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谦逊的老师,因此深受大基学子和家长们的尊敬。</p><p class="ql-block"> 我读四年级时,薛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是有关写作文方面的。薛老师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指导方法,当时我们刚开始学写作,才经过了看图写作环节,薛老师立足这一实际,结合所学课文,他先拟写了3个短稿,也就是将3个极通俗简要的小段写在黑板上,经分析讲解标题大意,然后要求我们写作文。这有点与命题作文相近,只要稍微理解,我们便可以发挥了。这样,既可用已学的课文知识(如某个词语),又能结合平时自己的兴趣与感知(所见所闻),还可以联系周围的事物展开写作,对我们很有帮助。这好比扩写与改写,只要有主题有内容,能表达出来就算实现部分目的。经一年、两年、三年的训练与积累,我们自然就有了写作的兴趣。薛老师给我们上课的印象及情况,我曾在2019年写的《趣谈宗亲云霞飞》一书第十三章中作了描述,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细说了。以上仅是列举我所亲历和知晓的几个,类似的例子肯定还有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关爱学生还也可从其对教学极其负责任中窥见一斑。薛老师严于律己,备课充分,精益求精,把上好课、讲好课付诸于课堂中。换句话说,薛老师关爱学生不仅仅有旗帜鲜明的态度,而且有温度,更有风度。薛老师关爱学生不仅仅是口上说的,而且落在行动上,更重在实效中,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今,大基人还常说:他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薛老师更是我的恩师。</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能在大基学校成功开办一届初中班,并在大基人中获得好口碑。这离不开陈木妹老师的支持,陈老师是薛老师名副其实的贤内助。为此,极有必要说说陈老师。</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从1970年起到1979年8月,陈老师在大基学校任教,教我小学所在班的一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或算术课。陈老师让每位同学要学会阅读,要求背诵每一课文,有时在课堂上大家齐声诵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内容。陈老师讲解的《白毛女》《邱少云》《罗盛教》《智取威虎山》《十粒米一条命》等等,娓娓动听。尤其是陈老师用小人书给我们讲《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故事,情节生动而引人入胜,那些片断至今还不时地在我脑海中作精彩回放,真是回味无穷而难以忘怀呀!这或许就是当时我们同学都无比期待上语文课的缘由。</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教我们学会阅读,不由地让我想起一句话: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有位英国作家说得好,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要在此讲述陈老师教我们学会阅读的过程及细节,并借用名家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是因为:一是我认为一至三年级所养成的阅读习惯对我的影响甚大。阅读是学习各门功课基础,对于一个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寻找美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二是陈老师教法有其独到之处,她擅长小学低年级的教导,这在大基的学子中是公认的。不妨举些例子,如现任沙县金古小学副校长的林乾荣对陈老师就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还能如数家珍地回忆起他在大基小学读一年级时陈老师给他上课的情形。再比如,现任沙县区实验小学校长的范宗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读大基学校,同样是陈老师的学生。据了解,陈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其从教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又如现为金沙小学副校长的李建华同样是陈老师的弟子,他感恩陈老师,当他说起童年在下坪学校读一、二年级时显得无比兴奋。这三位是从大基学校走出来的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和当家人,由此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足见陈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p><p class="ql-block"> 当过老师的都知晓,小学低年级的课难教,语文课尤为如此。而陈老师肯于钻研和善于总结积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低年级教学教法。陈老师在大基学校工作共有十个年头,其中1978年8月到1979年8月任该校校长,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大基学校这块热土,教育成果斐然,直到如今仍为大基人所津津乐道。这一切无疑是陈老师在大基学校坚持长达十年工作和辛勤耕耘所取得的,是陈老师用汗水惊艳了时光,正是“没有初春的努力,哪来晚秋的嘉禾”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祝愿薛老师和陈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快乐!方便之时,请薛老师和陈老师一起来大基走走看看,重温往日风采,共叙师生情谊!</p><p class="ql-block"> 借此,向在大基学校及幼儿园,也包括曾在黄竹坑低年级学校任教过的各位老师致敬!也向解放前设在资寿寺学堂中当过老师的前辈表示由衷的敬意!是他们用自己的臂膀和力量为大基的基础教育支撑起一片蓝天,让大基的学子在天空中畅想遨游,进而探索人生而走向广阔的世界与美好的未来。(未完待续。写于2023年4月16日,修改于2023年8月1日)</p> <p class="ql-block">大基村“两委”重视教育工作。图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与学校全体教师欢度“第六个教师节”。</p><p class="ql-block">第三排:范宗方、叶秀珠、张春娣、林金秀、林玉清、游银清</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官发生、孙兴明、林永流(村干)、林乾贵(村干)、李联煌(村干)、林乾荣</p><p class="ql-block">第一排:黄秀华、陈清姬、黄秀琴、罗文娟</p> <p class="ql-block">位于下坪的大基学校教学楼,摄于2023年4月16日</p> <p class="ql-block">位于下坪的大基学校教学楼前的雷锋塑像,摄于2023年4月16日</p> <p class="ql-block">为土堡街的旧校址,现为大基中村24~27号。</p> <p class="ql-block">为大基中村168号,原为解放后大基学校开办时的校址。</p> <p class="ql-block">位于下坪的大基学校教学楼一角,摄于2023年4月16日</p> <p class="ql-block">位于下坪的大基学校教学楼的楼梯口,墙面上张贴着小学生守则,摄于2023年4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