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个地方,总让我牵挂和眷恋,是我每有闲暇便想回归的去处,那就是我出生的故乡,八一建军节前夕,我回到了老家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鞠家庄子村,看望我的至亲。我的二爷爷陈家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战士、伤残军人,他身体很健康,精神矍铄。家里的房前屋后瓜果菜也香,长势喜人,一片生机盎然,一副原生态的农家生活情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二爷爷陈家江1930年6月出生,94岁了;二爷爷1947年8月入伍,17岁参加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战士、伤残军人,祝他老人家八一建军节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爷爷参军后服役于华东野战军二纵六师(旅)十六团三营七连一班(机枪班),先后参加了诸城战役、三合山战役、高密战役、莱阳战役、江苏邑宁战役、江苏益林战役等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与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一部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下辖4、5、6师,韦国清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员张震,副政委康志强,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主任邓逸凡,副参谋长吴华夺,3个师的师长分别由朱绍清、姚运良、滕海清担任,三个师的师政委分别为高志荣、秦贤安、康志强。华东野战军二纵六师十六团团长孙云汉、政委周吉一,三营长鲁锐、教导员刘建德。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三野第21军。解放军原21军63师187团就是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改编后的部队。63师187团驻地甘肃省平凉市,现改编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九支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7年11月高密战役前夕,我老爷爷陈会法收到了二爷爷陈家江通过邻村支前民工捎来的口信,说“入伍后,部队日常组织训练和学习,连队照顾的很好,身体健壮,请父母家人放心”。同时,家人也知道了二爷爷的部队驻扎在诸城县与高密县交界处休整,离家大约100来里路,家里人很不放心,我老爷爷便让我爷爷陈家海和陈明久的父亲(陈明久是和二爷爷一起参军的革命战士)一起去高密县部队驻地看望二爷爷陈家江和陈明久。一路奔袭打听到达了部队,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热情欢迎家属的到来,在连队吃饭时,炊事班下的面条,我二爷爷就用筷子给我爷爷捞面条子,炊事员说:“官兵、民工、亲属一样待遇,全部用勺子舀面条喝,不能刚吃干的不吃稀的,我们要体现公平公正”。在战乱和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不分等级,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落实发扬,倍感珍贵和感动呀!那时我爷爷陈家海21岁,和我奶奶刚刚定亲未完婚,我三爷爷陈家满9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7年8月胶东保卫战打响,二爷爷跟随华东野战军二纵部队于1947年9月9日~11日参加了诸城战役;1947年10月2日~10日参加了三合山战役又称胶河战役;1947年11月6日~14日参加了对高密县塔耳堡、丈岭、康家庄、毛家庄等地的国民党军给予歼灭性打击(未全参加);1947年11月25~27日二纵部队夺取高密战役胜利后,马不停蹄又冲锋陷阵莱阳战役一线,二爷爷在莱阳战役水沟头阻击战时受重伤。莱阳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莱阳城攻坚战,第二个是水沟头阻击战,第三个是将军顶阻击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7年12月上旬莱阳战役时,华野大军包围了莱阳之敌,二纵首长部署六师全力固守水沟头、李家疃—线阵地(十六团全力固守水沟头,十七团固守李家疃,十八团为师预备队,位于任家疃地区)。十六团奉命在水沟头镇(今属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坚守防御,阻击援敌,在团长孙云汉、政委周吉一率领下,十六团迅速奔赴水沟头。经过反复勘查地形,团首长最后制定了防御部署:一营守潴河南岸青烟公路以西阵地;二营主力配置在桥北水沟头镇内;三营配置在潴河北岸、水沟头西南地区构筑二线阵地。一营、二营坚守前沿阵地的分队,每连展开3至4个班扼守要点,其余兵力则置于阵地侧后分散隐蔽。我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位于水沟头预定战场担任坚守防御,首当其冲,顶住了敌六十四师的猛烈进攻,击退了敌以飞机、大炮、坦克进行的连续冲击,坚守住水沟头一线阵地,歼敌3000余人,敌人在我军阵地前面横尸遍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莱西市潴河(现为洙河),位于莱西南部,胶东第一大集市水沟头市场北邻。它历史悠久,气势恢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7年12月上旬我二爷爷陈家江在莱阳战役水沟头阻击战时被炮击炸伤,负重伤后二爷爷先是在战场低洼处的沟里和一起负重伤的战友进行简易绑扎自救,后二爷爷和另一名重伤员被战地老乡连扶带抬到家中照顾救治,在热心老乡家他咬着牙忍着剧痛顽强坚持了近二天,被搜寻战场的战友发现转入了战地医院住院治疗,这才保住了生命,至今腿上、脚上还留有多块炮弹残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保证莱阳战役取得最后胜利,12月9日,华野2纵在水沟头与蒋军64师师长黄国梁亲自指挥的198旅在水沟头展开激烈战斗。战至13日,莱阳城被攻克,2纵完成阻击任务,东线兵团领导决定放弃水沟头,于15日主动撤出水沟头(当时2纵仗没打完便奉命撤出战斗南下胶南地区)。此战2纵歼敌3000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莱阳战役,二纵在水沟头阻击强敌六天六夜,硬没让敌人前进一步,保证了莱阳顺利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战后,许世友赞叹:“二纵可攻可阻,攻守两全,胜过我的老部队红34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打阻援方面,二纵说自己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所以他们打得最多的,还是打阻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水沟头阻击战,留下一个笑话:国民党整64师师长黄国梁战前夸下海口,扬言:攻不下水沟头,愿将头颅献青岛。结果经历水沟头和之后的将军顶阻击战后,陆军中将黄国梁被打得怀疑人生,头颅没舍得送青岛,回到广东增城老家做了一段时间生意,据说做得还不错,挣了一笔小钱后,又厚着脸皮重返军队,1948年春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2军军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莱西市著名的月湖,就是当年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地方,原来百米宽的河滩已被拦截成了内湖,就在这里当年曾发生了水沟头阻击战。莱阳水沟头村1949年8月改称水集村,现为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水集一村、水集二村、水集三村,位于莱西市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2月底,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韦国清率第二纵队由山东南下苏北,与第十一、第十二纵队组成苏北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吉洛(姬鹏飞)任副政委员,覃健任参谋长,张凯任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爷爷陈家江伤势愈合后,于1948年2月17日由山东胶南地区出发,3月14日顺利到达苏北阜宁以西、废黄河以南的羊寨地区(江苏省阜宁县城西北地区),二纵六师十六团与第十一、第十二纵队会合,正式组成苏北兵团。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的地方武装统一归苏北兵团指挥,担负华中战场作战任务。从此,苏北地区成为南线战略进攻的一个翼侧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苏北兵团韦国清司令员在检阅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2月,当我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奉命从山东战场挥师南下直奔苏北时,国民党当局错误判断我军的真实意图,以为我军主力将南渡长江、直逼南京。因此,国民党军急令第25师和第72师驰援苏北,收缩兵力,迅速抢占要点重镇;将第4师由上岗调至东台;第162旅放弃沭阳,向宿迁收缩;第51师113旅放弃阜宁,退守益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一个月长途行军的第2纵队不作休整,于3月15日向江苏省阜宁县益林镇进发,完成对益林镇合围态势,韦国清司令员分析认为,要赶在敌人尚未识破我战略意图之前抢抓战机,迅速完成战役布势,争取战场主动权。兵团领导决定乘国民党军因我第二纵队南下调整兵力部署之机发起益林战役,16日发起对益林的攻坚战。1948年3月16日黄昏,战斗打响。战斗发起后,第2纵队第4师从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第5师从东、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第6师第17团部署在严家舍地域为预备队。与此同时,第12纵队以主力4个团,并指挥第5、第6军分区各一个团,于苏家咀、黄塘沟、金家庄南北一线布防,阻击可能由两淮、涟水方向增援之敌;第11纵队31旅和第1、第9军分区部队及地方武装在沿江地区展开攻势,牵制驻防如皋、南通地区的敌第21师;第32旅则布防于盐城以南地区,阻击可能由东台地区北援之敌第4师。攻坚和阻援同时展开,相互配合、相互策应。阻援部队的坚决阻击有力地配合了第2纵队主力攻克益林,攻坚部队迅速攻克益林也缓解了阻援部队的压力。激战至3月19日拂晓,战役胜利结束。此战役,是苏北兵团成立后进行的首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7000余人,其中俘少将旅长王匡以下3000余人;第2纵队亦伤亡2800余人,第4师师长殷绍礼牺牲,苏北兵团取得初战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5月下旬,兵团发起发起盐南战斗,经3昼夜激战,歼敌3000余人。1948年6月,为策应华东野战军主力发起豫东战役和充州战役,韦国清、陈丕显集中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在苏北军区和山东滨海军分区地方武装配合下,向陇海铁路东段及其以南地区发动了攻势作战。至7月中旬,共歼国民党军9000余人,有力策应了华东野战军主力作战,使整个苏北解放区基本恢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次在苏北战役中二爷爷陈家江腿部再一次被炸伤,在当地治疗养伤近二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9月,苏北兵团主力北上,参加了济南战役打援。1948年11月初,苏北兵团参加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中,苏北兵团发扬顾全大局、连续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作风,转战1200余公里,出色地完成了牵制、追击、堵截、围歼等各项任务,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二爷爷陈家江因伤势严重且在恢复期未参加1949年4月21日由叶飞、韦国清指挥部队参加的渡江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人民解放军机枪班战士,二爷爷只是众多革命者中的普通一员,在他看来,从军服役是祖国的需要,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抗日战争时期,二爷爷在10来岁时亲眼看见2个日本鬼子兵在我村东南岭处大沟里把程姓年轻人摔倒,把他早上新穿上的新裤子硬生生的扒下来抢走,仇恨的种子也早已根植于他的心中,爱国护家、奋勇抗争、抵抗侵略的志愿也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斗中二爷爷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死里逃生”,用坚强的意志践行保家卫国的誓言。1949年9月底因腿脚伤残严重,不能正常行军作战了,在部队评残后,经部队领导多次劝说,才依依不舍的拖着重残的腿脚退伍回乡。94岁的二爷爷没有战友和他聚会了,也没有战友和他聊天了,他只有怀念青春,怀念战火纷飞的年代,怀念他的老战友,问我现在部队的情况和新式装备情况,问何时才能统一台湾,嘱咐我们要爱岗敬业,珍惜当今的好生活,做革命精神的忠实传人,闲暇时多回家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房前屋后瓜果蔬菜香,绿植长势喜人,一派人间烟火气息,最抚凡人心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八一建军节,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祝愿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祝愿战友们身体健康,万事胜意!祈盼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