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皎

洋海江

<p class="ql-block">大皎,即今天皎口水库,位于壮丽秀美的浙东四明山脉东麓,今属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距宁波30公里。群山环抱的福地大皎,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物资丰饶,村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1941年5月30日前,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生活。</p> <p class="ql-block">大皎有据可查的最早历史是南宋宝庆年间,即1225年-1227年杨仁贵从东钱湖青山岙隐居大皎,明、清时代,大皎是四明山物资集散地、政治文化辐射中心、经贸往来枢纽。大皎村历史悠久,至1941年已有716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大皎村历来有夏家、李家、杨家。夏家在村西面、李家在村东面、杨家在中间。夏、李两家人口稀少,过去被称为夏十七户、李十八户,杨家则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大皎杨氏渊源</p><p class="ql-block">现据光绪二年(1876年)大皎崇本堂《杨氏五大房家谱》中《鄞邑青山发祥世次传》记载,杨氏之祖辈由华阴而南闽,由南闽而钱塘,由钱塘而姑苏。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苏州人杨厚为鄞县教官,定居于鄞县十八都青山之长河巷口。杨厚,字敦夫,号枫宸,为在鄞杨氏一世祖。大皎始祖是杨厚的后人杨仁贵,1225年-1227年杨仁贵从东钱湖青山岙隐居大皎,被称为大皎杨氏始祖。</p> <p class="ql-block">杨仁贵的爷爷是为南宋著名哲学家、著名学者杨简,杨简(1141年-1226年),字敬仲,号慈湖、朴斋,世称慈湖先生,,南宋慈溪县城人。花道五年(1169)中进士,至宝谟阁学士、兵部郎中、太中大夫等职。晚年寓居宁波城内月湖之畔,开创“慈湖书院”,设馆讲学,世称“慈湖先生”创慈湖学派心学。著有《慈湖遗书》《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浩解》等。  </p> <p class="ql-block">大皎杨家聚居在大皎中部和北部。传承了700多年,从目前已知的这八十个字(据说是有120个字)轮回使用,每一个字代表一代人,可知家族的历史悠久。</p><p class="ql-block">“居仁由義、正肃纲常,曾觉云臣、时如应题。元成兴熙、自守茂美,承德秉文,式永益伟。学习存良、大期光允,宗士鼎升、全名振起。重伦敦本、衍庆傳芳,国朝宏锡、家道隆昌。贤才盛世.、忠孝瑞章,绳祖爵禄、贯遼安康。”</p><p class="ql-block">杨家有大房、二房、三房、五房、六房、新六房。</p><p class="ql-block">以大房为例:1941年时,还是“学习存良”这几辈时代,“良”字辈的我父辈们还很小,良字辈的有很多人:华根、华兴、华定、华明、岳兴、岳林……阿炭、大德、大根。大字辈、期字辈的人更多了。各房、各房辈代快慢不一,2023年距1941年八十多年了,如今已是“大、期、光.、允”几辈的时代了。</p><p class="ql-block">杨家各房都有自己的小堂前。冬天早晨晒太阳,夏天傍晚乘风凉。堂前建造在中间,两边建造厢楼,堂前门口是空道地,小堂前里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京戏、绍兴大班、滴嗒班、文明戏、木偶戏、皮影、说书、评弹、小热晕卖梨膏糖、唱新闻、滩簧、滑稽、相声、变戏法、耍猴子、玩骆驼、杂技,远近四明山的乡亲都会来捧场…</p><p class="ql-block">唱马灯调、五更调、四季歌和流行歌曲也很流行。后来,高唱抗日歌曲也风行了。</p> <p class="ql-block">“小热昏”注解。“小热昏”开场先敲起小锣,吸引四面八方的听众,然后说个唱段或小调。待说到要紧关头,突然煞车,卖个关子,从箱子里取出糖来,说了梨膏糖的种种好处,花色糖又是多么名贵,说完一种糖就继续唱下去。待人们听到要紧关头,又开始卖糖,说快点让他卖完糖好接着唱。如身上不便或不想买糖,也无妨,只要你不拆他的台,捧捧人场也欢迎。唱唱卖卖,直至生意做完,各位明日请早,才背起箱子开路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的大皎,社会安定,热气腾腾。小学书声朗朗,田间庄稼青时绿、熟时黄。孩子们采摘野果满筐,最多的是八哥汤果、毛针果、桑葚子…追追扑打好玩的昆虫,像萤火虫、知了、蟋蟀、蜻蜓…更高级的捕捉鱼、虾、鳗、蟹、青蛳…常逗引小鸡、小鸟、小狗的,也玩了快乐无穷。到了晚上,寂静的夜间,传来打更人由远而近的梆子声和铜锣声,也是一种独特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邬典杨氏为南宋张世杰后裔</p><p class="ql-block">大皎还有一族同姓不同宗的杨家,人口较少,聚居在南部下街,叫里明堂、外明堂,是南宋张世杰后裔。</p><p class="ql-block">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进逼临安,部分皇室成员降元,张世杰率兵转战浙东。其中一子隐居于浙东瞻畸(今鄞州瞻岐)。为逃避元兵追捕,改张为杨姓,称为“福一公”。 </p><p class="ql-block">次年临安失守,张世杰与其弟领兵转战于福州、广东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张世杰率二十万军士、十万官民退守广东新会的崖山。崖山三面环海,仅有北部与大陆相通。元军断水,宋军背腹受攻,千余战船及无数军民丧生南海。 1279年春,张世杰拒降,率战船千艘与元军统领张弘范决战于广东崖山海域,由于兵力悬殊,战事失利,张世杰率船突围,至海陵山遇飓风袭击,海浪滔天。部下劝张世杰登岸避风,然张世杰拒绝登岸终风烈舟覆。</p> <p class="ql-block">曾有一副晚清时期的杨翰芳写的对联:“生金国,扶宋国,封越国,忠裔潜踪称稽国;偕文山,同叠山,殉崖山,名家衍派隐岐山。”这副对联概括了瞻岐岐西杨氏始祖张世杰的身世及其后裔隐居瞻岐的史实。</p><p class="ql-block">张世杰罹难,其长子福一公为保张氏宗脉,携家眷从定海搭船潜至四明辟处瞻岐的山岙中隐居下来。为避元军迫害,不敢显言越国,从此改从母姓为杨。福一公生育三子,长子禄一,次子禄二,三子禄三,当初皆同居西岙。</p><p class="ql-block">据清代道光丙申(1836年)《四明杨氏宗谱》记载,奉化杨村始祖禄一公系鄞县瞻岐杨氏始祖福一公的长子,元代至元年迁奉化砂墩,次子禄二仍居于瞻岐,三子禄三及其子迁居鄞西大皎。明代立国之后,张世杰后裔仍以杨为姓。所以他们有自己的宗祠,即乌典祠堂,建筑宏伟,所以乌典祠堂里还办茶厂。</p> <p class="ql-block">夏、李、杨三家各家都有祠堂,即夏家祠堂、李家祠堂、杨家祠堂。日寇火烧大皎,仅李家祠堂侥幸未毁,杨家祠堂、夏家祠堂、邬典祠堂都被大火毁之一炬。杨家祠堂重新建造,解放初期成为开大会、做戏文的场地。夏家祠堂、李家祠堂未重建,解放后在旧址上建成了供销社和公共汽车站。</p> <p class="ql-block">  大皎村烧毁前状况</p><p class="ql-block">大皎座落在一个巨大的山窝窝里,四周碧水绿野,形状似船,呈T形。北部是巍巍的狮子山、枫家湾山、沙龙山、后山、斗米山、大王山、龙山。南部是大岩头、祝家岭头、门前山、南山、蟹山、银家山、柴河里、田口。西部是娘鱼山、宋家峦。山里野鸡、野兔、野猪、野狼出没。春到大皎,杜鹃花满山开遍,一片通红。喜鹊、燕子、麻雀、鸿雁、乌鸦、老鹰、鹁鸪、雉鸠、夜莺、杜鹃、猫头鹰此起彼伏、自在飞翔,声声悦耳。</p><p class="ql-block">沿着漫漫的群山峭壁,横贯着一条阔度为300至500米的水、沙滩、岸而成的大皎溪。这是一条祖先逐水而居,凝聚着历史和人文积淀的母親河。水源来自四明山,发源于嵊州市唐田一带,永不干涸。台风季大皎溪洪水滔滔,平日里溪水洁净,溪底的沙粒、石块和鱼儿清激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溪水中自然生长着很多鱼类。如差排鱼、石斑鱼、海口鱼、白鱼、河水鱼、河鲫、石汪潭鱼等到处可见。捕鱼的方法也很多。有鱼丝网、夹海网、捞海网、翻石堆、摸鱼洞等。除了严冬,只要出去捕鱼,多少总有收获,鱼成为当时较好的菜肴。像夏杨潭、大堰潭、大岩头潭面积大潭底深都生长比较名贵的鱼类。溪里的蜜光鱼、甲鱼、溪鳗是最受亲睐的特产,那味道真鲜美,价格也较贵。捕捉这些鱼类要船或筏,到深潭里才能捉到大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溪水中还生长一种特有的贝壳叫青蛳。青蛳形如螺蛳比螺蛳略少,壳青黄色,肉色碧绿。煮成的汤成绿色,绿汤味道鲜美,是夏天的好下饭。每到夏天的下午三、四点钟后,太阳西下青蛳慢慢地爬到岩石上,这时妇女、孩子提着篮子去溪里摸青蛳,每次可摸二三斤。</p> <p class="ql-block">上街、中街、下街长约1000米</p><p class="ql-block">大皎集市商埠是四明山地区的货物集散地。赤水乡、杖锡乡以及四明山等地山民是大皎集市的主要顾客。熙熙攘攘,肩挑驮运,诚信买卖,市面红红火火、十分繁荣。</p><p class="ql-block">沿着山边,是一条长达约 1000 多米的古老而朴实的小街,分为上街、中街、下街。有八家米店、南北货店、百货店、洋布店、盐店、打铁店、鲜咸货店、肉店、棉布店、中药店、贳器店、理发店、客栈和饭店,以及豆腐坊、酒坊、染坊、茶厂、木行等,应有尽有。村庄的中部,是一片两层楼木结构石头墙的瓦片屋,屋舍俨然,人烟稠密。下街头,有一族杨姓大宅门,叫“经纬房”。“瑞茂南北货店”后面,另有一座下严杨氏仁房永林祀“嵩德堂”。</p> <p class="ql-block">街道的西端,是一条狭窄崎岖的山路,人们以徒步或坐荡板桥登高,通往四明山区,去四明山方向有供路人躲雨息脚的惠风亭。</p><p class="ql-block">东端是一条宽阔而平坦的石子路,人们以步行、坐黄包车、骑脚踏车出入山村,通往宁波方向。去宁波方向有供路人躲雨息脚的五岭亭。</p><p class="ql-block">每条路上都有凉亭,除祝家岭凉亭外、北面二房埠头有去小皎和中村方向的望月亭、货物集散地的夏杨埠头有给搞运输的人躲雨息脚的夏杨埠头凉亭。</p><p class="ql-block">大皎溪流从细岭流下来,从西北流向东南,往长沙潭方向流去,溪上有两座木板桥、五条石步阶,供行人过溪。从北至南岸边有五个船埠头:夏家埠头、三房埠头、二房埠头、下洋埠头、李家埠头。溪水流经甬江,直奔东海。</p> <p class="ql-block">溪水从大堰潭流向小堰潭到大岩潭。再经和尚潭、夏杨潭、下洋潭。</p><p class="ql-block">大岩潭有一道石埠,是往细岭通道,溪流往下到狮子岩头。</p><p class="ql-block">到夏家埠头,这里有石埠、有板桥,是通往枫家湾,黄泥田的走路。</p><p class="ql-block">流至沙嘴里。这里是三房埠头。也有一道石埠。</p> <p class="ql-block">从沙嘴里田畈再流向二房埠头。有和尚潭,潭中间有棺材岩。这里水清岩硬,可以立脚。夏季从早到晚总有人洗洗游游,每天至少一百多人次。</p><p class="ql-block">和尚潭下有石埠一道,冬天下面有一条板桥,是通往后山及大皎岭的要道。</p><p class="ql-block">再下面是水碓滩、夏杨潭,潭的长度一直到施江岸石埠。发洪水时这里要用渡船渡到对岸。</p> <p class="ql-block">夏杨潭停着翘头筏,最多时七八十只,这竹筏用的毛竹是奉化出产的,粗长而笔直,做的翘头筏长,载重更多。翘头筏可以通至上游的杜岙村,大皎以内的赤水乡、杖锡乡以及四明山出来的山货,如毛笋、笋干、板栗、吊红、茶叶等都要在夏杨潭装上翘头筏,运到鄞江桥。一般一次往返需要二天时间,第一天把货运到鄞江桥,第二天从鄞江桥把大米、布匹、南货、百货、杂盐、鲜咸货等运到夏杨潭上货,然后有搬运工抬到街上各家商店。因为过去陆路不通汽车,货物进出全靠水路来往。直到1956年大皎通了公路以后,汽车运输逐步代替了翘头筏,夏杨潭的繁荣景象从此不再出现。</p> <p class="ql-block">儿童们游泳嬉水的有浅水地块,还有干燥而辽阔的沙滩和卵石滩。</p><p class="ql-block">大皎有一个栈屋、二个船坞和二个水力碾坊。村里有辗子两部,一部在下陈家前大樟树下。一部在夏家墙门后埠头根。当用来辗谷。在李家祠堂后面有水碓一部,过去用水力椿谷。</p><p class="ql-block">大皎有六口甜水井;夏家井头、惠房井头、六房井头、上街头井头、上陈家井头、里明堂井头。为周围村民解决挑水路远的困难主要作饮水所用。上街头开肉店两片店内各有旱井一口,为夏天藏肉降温。</p> <p class="ql-block">松岸寺、大皎庙、岳殿、庵堂、东岳宫</p><p class="ql-block">大皎岭向东是大、小二皎汇合处的大皎山,因山形若龙而名龙山,又像鲸鱼游水,故又名鲸鱼山。《四明谈助》载,“大、小二皎水依山至鲸鱼山前而合”,又说“二水至松岩寺前会合”。</p><p class="ql-block">松岩寺,在村南边施江岸有一座寺院叫松岩寺,寺院座北朝南两边有茂盛的竹林,夏天十分凉爽,寺内有株很大的桂花树,8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施江岸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在日寇火烧大皎时,全村房屋被烧光,寺院内住满了村民成为避难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东岳宫,清代改为衙门,清代曾在衙门指挥四明山剿匪,一路打到时周公宅,民国改为小学。</p><p class="ql-block">岳殿,在大皎村东面衙门口有岳殿一座,内有菩萨两座;东岳大帝、灵贵虚空。除妖消灾保地方太平。在大皎村还有一座庵堂。</p><p class="ql-block">大皎庙,在上街头后面夏家下来有大皎庙,(神名屠孟坚,于同治2年、民国2年重修),平时村民到这里拜菩萨,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放焰口做羹饭,除夕老年妇女坐夜守岁。</p><p class="ql-block">村民淳朴,敬鬼神的多,求神拜佛的送灶王菩萨、坐夜守岁“接光”、请揖姑娘(又叫屙缸姑娘)、吃饿餐、摘芹树叶洗发、插地藏香、放太平焰口、请龙王、办庙会。逢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大皎更是人欢马叫,充满了和谐欢乐的节庆氛围。</p> <p class="ql-block">十里银杏林</p><p class="ql-block">村庄的周边,梯田密布,大皎有100多亩平畈水稻田。有大杏树下畈、四坵田畈、桑园畈。部门旱地,如祝岭头、周家弄、王家地、傅家弄。这些地方在古代都造过房子住过人家,后来因家道败落房子被拆除,宅地平整后改作旱地。旱地主要用来种旱作如;贝母、桑树、杂粮、蔬菜。在地角、溪边、屋边的空地上到处种有银杏树(白果树),银杏是大皎的主要特产,每年8月份有宁波客商到大皎来采购。当时贝母、银杏已成为大皎主要经济作物。</p><p class="ql-block">野花蔓生。在草木萋萋的南山和蟹山脚下。是一片辽阔的竹林和栽满了桑树、白果、贝母、麻的旱地。西端上街,蟹山脚石柱跟的古坟旁;矗立着四棵约8米高、600年树龄的茶花树;东端下街屹立着一棵有600 多年树龄的樟树(美称“风水树”)和一株硕大的桂花树,鲜花盛开时,在无数银杏树的衬托下,把村庄点缀得格外漂亮。古村内曾经古宅遍布,牌坊众多,曾有“大皎人的屋样,小皎人的田样”之说法,数百年的银杏树参天林立,沿溪而植的十里银杏林,蔚为壮观。村里旭日喷薄,鱼塘映月;小鸟啁啾,群犬汪汪;花香飘逸,炊烟袅枭;独特的山村风光,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网友“李兄”,老家是大皎村,因为修建皎口水库而移民,“李兄”回忆说:“大皎银杏林,可惜全被淹没在水库底下了。最大的银杏树,两人都抱不过,小的也足够一人抱,上百亩银杏林,一望平川,非常壮观。每年秋季银杏果收获的时节,地上黄叶有两三厘米厚,村民们忙于收获银杏果,当时我们还小,乐坏了,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那么壮观漂亮的银杏林,这么多年我在国内和国外都没见过。如果当时的银杏树能保存下来,每年深秋,一定是宁波游人最多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宁波入侵,撤守大皎</p><p class="ql-block">1941年4月20日日寇在镇海登陆以后,驻守在宁波的国民党194师屡战不敌,一退镇海,二退宁波,4月21日宁波城区沦陷,宁波沦陷后向奉化溪口撤退。宁波国民党的党、政、军、警大批人员携眷逃至大皎。所有驻甬的国民党中央和省级机关,也纷纷撤离到城西的山村大皎村(有宁波防司部、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员、公署兼保安司令部)。鄞县、奉化、余姚、慈溪、象山、宁海的六县国民党部队也进驻大皎村。</p><p class="ql-block">顿时,临时搭建的草屋星罗棋布,人满为患。小小的大皎村人满为患,连附近的下年村、细岭村、杜岙村都住满了部队。当时人们认为大皎有那么多的部队防守相对比较安全。再加上大皎有很好的地理环境,外有密岩后面路山湾、大皎东面有五岭亭、南有小世姑平、北面马鞍龙轮、西面有细岭,东头都是防守要地。大皎被日寇已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小日本进村前一天,宁波府的军警机构及甬属各县衙署都还在大皎。</p> <p class="ql-block">当时指挥官是俞济民</p><p class="ql-block">俞济民(1902—1957),奉化人,毕业于北京高等警官学校,俞济民,其弟俞济时长期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俞氏是奉化城内的一个大族。陈宝麟是其前任宁波鄞县县长。1939年7月,俞由宁波警察局长兼任鄞县县长,国民党鄞奉游击部队指挥官,因其弟俞济时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他凭借这层关系,后担任浙江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小将保安司令。与日军作战却屡战屡败。</p><p class="ql-block">1941年4月20日大皎成立了六区警备指挥部,由专员徐箴参谋长、于滋霖到会并主持会议。宣布部队建制组织系统及各纵队人员名单,派一纵队驻守鄞江桥;二纵队驻守横街、凤岙。指挥部设在大皎,主要任务是固守四明山伺机进攻收复失地。之后又成立了四明山游击区司令部,并与六区警备指挥部合署办公。由宁波防守司令部章桂龄担任司令、俞济民等任副司令。</p><p class="ql-block">5月29日(农历五月初四),有消息称日军向鄞西进发,电传消息一个紧接一个,最初报告:驻守在宁波的日军已从南门向鄞江进发。接着有报告:横涨桥已发现日军。此时县长俞济民紧张万分,派遣工程队在鄞江至樟村一带毁坏道路阻止日军前进。作战部队在鄞江桥、天打岩、樟村一带布防守候,</p><p class="ql-block">傍晚形势越来越紧。余姚至大皎的电线没架通,不能及时发送消息。国民党余姚政府也派员到驻守在大皎的鄞县政府进行联系,了解日军的动向。谁知在两县的交界处分水岭村发现了日军。从鄞西横街方向得到情报:日军已从横街头向庄家溪村进发。这时俞济民意识到大皎将要被日本军四面包围,局势非常危急,如果再不撤退就成瓮中之鳖,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傍晚被迫下令所有国民党驻军及机关家属全部往周公宅方向撤退,向全村村民拉夫挑担。</p> <p class="ql-block">六路合围大皎村</p><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30日端午节,凌晨四点左右,一个旅团的四百余人日军分别从蜜岩、大皎岭、半坑、茶岭岗、下塘、枫家湾六路包围大皎村。日军有精准的军用地图,而且逼迫当地老百姓带路,其中一路日军,就是从龙观乡的茶耷村方向,翻山下来,到达杜岙村,日军扫荡杜岙之后,六路日军再合围大皎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皎被抓夫二民工,得知凌晨鬼子要进攻大皎消息后,从鄞江钟家潭半夜里逃出来报讯,得知消息的急忙逃亡,机关枪声划破长空,赤手空拳的村民携老带幼纷纷向四面山上逃离。来不及撤退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丢盔弃甲,东西扔了拼命向两边山上逃。当场有二三十个士兵被打死在大皎岭,树林、田野里、草丛中到处都有国民军丢弃的武器。连收发报机也扔了,我爸华定时年8岁,与二伯华兴时年11岁,第二天在北山第一块梯田里,捡到了扔下的收发报机,二人抬着一级级上交给政府,说会奖励斗米,后来一粒米也没见着。</p><p class="ql-block"> 鬼子进村后到处奸淫抢掠,杀人放火。整个场面混乱不堪。当时有大皎乡乡长杨益忠从水碓埠头逃离,被从大皎岭下来的日本鬼子当场打死;村民杨小康身上被鬼子刺了7刀,他娘在火中被活活烧死;村民夏小毛被日本鬼子抓去,汉奸问他国军在哪里,他说不知道,被用刑之后一枪打死。</p> <p class="ql-block">生于1935年的杨水芳,当时6岁,家住里明堂,后移民布政乡。他回忆听到消息随9岁哥哥往南山上逃,日本人机枪子弹扑扑钻树叶声音在边上响,逃到南山顶上回看,最先烧的是′二房埠头附近,放军需物资的房子先着的火,但见烧起了好大好大的白烟,山上往下看火光也看不见,只见冒白烟,慢慢其他各处房子也烧起来了,大皎最后烧成一片。</p><p class="ql-block">日本鬼子打喷火枪,打到哪里,哪里就着火,霎时,村中处于一片火海中,浓烟笼罩着整个大皎村。</p><p class="ql-block">在烧村的同时,日军上山抓到二十多名女子,其中还有两人是未成年的女孩,日军将她们全部拖到一座坟墓平台前蹂躏,顿时惨叫声和哭叫声响成一片。</p><p class="ql-block">日寇烧毁大皎民房一千六百余间,火烧后全村仅存六间房子和半个祠堂。日军还把被打死的人叠置起来用火烧毁,毁尸灭迹。</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驻密岩的日本鬼子发现,有国民党小股部队在外牛山及照壁岗一带山上活动,就从路山湾山顶的炮台不断向大皎放炮,这样百姓又是一次惊吓。到了下午2点,还放了几个臭炮,熏得百姓透不过气来,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奇怪,那天万里无云的天空忽然响起了晴天霹雳。也许是鬼子害怕上天就停止了放炮。在万般无奈之下的老人唯有跪在地上祈祷老天保佑,菩萨救救。</p> <p class="ql-block">灾后的苦难</p><p class="ql-block">国民党退到大皎来时,大皎人也有知道会祸害大皎的,曾反对他们进驻,但警告、反对都无用,又组织起来掀了县府的瓦片,县府漏水只能搬到庙里,俞济民把带头的杨良瓒抓了拷打,关了一天一夜。</p><p class="ql-block">日军火烧后,大皎只剩下较偏僻的几间房子,李家祠堂、夏家埠头凉亭、中街三间药店、大皎庙马夫间。700年多年建设的家园,大皎人的祖屋一天被日寇烧光了。原来繁荣富庶的大皎乡,顷刻间变为倒塌的瓦烁、烧塌的墙壁,全村成了一片废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村民都无家可归。</p><p class="ql-block">日军火烧大皎后又加紧封锁,山货出不去,粮食和其他商品进不来,活着的没有救济,只有挥不去的悲伤。为了活下去,只有自己想办法,村民们在砾墟里挖火烧米、火烧麦;上山采野菜;搭简易的茅草房暂时度日,有处靠的投亲靠友,能走的外出讨饭,无处靠的、走不动的只有等死。吃了有热毒的火烧米、火烧麦,村民都生起疥疮,缺医少药,只能自寻四叶根、羊舌头草根捣碎搽疥疮,痛痒难忍、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村民衣食无着、忍饥挨饿,因贫困交加而死亡的村民几百人,全家饿死的有二十几户。大皎村一时哀鸿遍野,坟头凄凄,死的死了悲伤,活的活了凄惨,饥寒交迫,连温饱也解决不了时,然而祸不单行,更可怕的是瘟疫在村里传染了。</p><p class="ql-block">一贫如洗、乞讨流浪之时,避风躲雨、缺医少药之际。瘟疫在村中传染了,时逢山区干旱,五房里发生了瘟疫,来势凶凶,村民个个胆惊受怕,五房都不敢再走近,连五房附近的注水墙弄也不敢走过,宁肯往下走傅家弄,往上走生康弄,绕道走远路过五房地界。没有医药,能躲多远就躲远,躲不了只能祈求上天保佑,听天由命。</p><p class="ql-block">在这苦难的日子里,还时常有土匪来扰乱,翻瓮倒罐抢劫粮食物品,村民活了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大皎经历过这场惨痛灾难的,有谁能忘?</p><p class="ql-block">原大皎村人,同样八十多岁的杨秀卿老师,她的外婆家,就在杜岙村,她深情回忆说:“当年祖屋被日寇焚烧,到外婆家杜岙村,租房栖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十余年间八易其所。我今八旬,做噩梦必是童年时破旧脏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杨良瓒父亲杨徐茂是位善商,经营“杨协兴商号”,杨良瓒母亲一向慈悲为怀,家和“杨协兴商号”的几间门面加六间小平房仓库,及米粮、布服等物资都被烧成灰烬,这位坚强的母亲,还去帮助贫病交迫的村民,她一拐一拐到外地去乞讨,将讨来的米饭分送给饿了饥肠辘辘的村民。可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却饿死在夏家埠头晾亭里。当村民看到后,趴在这位善商杨徐茂的身上嚎淘大哭。杨母还劝村民不要悲伤,要坚强地活下去,大家一起重建家园。</p> <p class="ql-block">辛勤劳动,重建家园</p><p class="ql-block">当时为了生活只有辛勤劳动,向山上开荒向地里要粮。困境中生产总结出一些老话,朴实又易记,大皎人都懂。“人面难求,土面好求”“锄头口里出黄金”“泥土过铁能收粮食”“人误田一时,田误人一年”“三兄四弟一条心,后山泥土变黄金”“春播一粒籽,秋收百斤粮”“种田财主千万年,生意财主年管年”“出门几条岭,饭包挂头颈”“脚走黄泥路,吃吃六谷糊”“蜡烛横困倒(意思是没有油灯用竹片或松油柴代替),柴株当棉袄(意思是烤火取暧),葛藤当腰绞(意思是没有布带用葛藤捆腰)。</p><p class="ql-block">说劳动时间;“少盖半夜被,多吃半斤米”“斧头口口对口,锄头口斗对斗”“冲担二头尖,拔出现铜钿,只管自吃自(挑柴卖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从1941年5月30日至1971年5月移民,30年的时间里,坚强的大皎村人民,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靠大皎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不断劳动来改变着“一无所有”的命运,从简易棚,一次次升级,至移民前已住上木结构的楼房,但还是无法跟被被日寇焚烧当年祖屋相比。</p><p class="ql-block">火烧大皎,受难宁波最大;建造水库,受苦宁波最深。死者已去,生者尚在。故去的人最放不下的就是活着的人,活着的人好好活着,就是对死者最好的慰藉。</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经历过生存的痛苦,才能更懂得原来只有活着才弥足珍贵。明白了生而为人的脆弱,才更懂得珍惜这一段生命,以及接受生命里所有的历程。比起哭声与难过,故去的人更想看到的是生者安泰,平安喜乐。</p><p class="ql-block">好好活着,认真生活,向着阳光,尽情享受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就是你对生死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建造皎口水库,大皎村被水库淹没</p><p class="ql-block">自从1967年9月鄞县人民政府决定建造皎口水库,确保鄞西地区22万亩耕地旱涝丰收,解决鄞西群众饮水和用电之困难。早在宋朝就居住下来的二皎人民,水库移民安置,库区74米高程以下,细岭、童家、小皎、长里方和长沙潭6个大队,7个自然村,1322户、5614人需要外移或后靠。1970年水库建成,美丽富饶的大皎村却被水库淹没。大皎村除少部份村民搬迁到山上外,大部份都移到鄞西四个乡镇古林、布政、高桥、望春各个村庄安家落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