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说起子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之一,还因为他是一个无论贫穷富贵都始终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大孝子,百里负米的故事更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p> <p class="ql-block">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p><p class="ql-block">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 </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不可能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 《子路借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要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一句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时,不孝敬,等他们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还有什么用呢?</p><p class="ql-block">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真诚的心去对待我们的父母,让我们成为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