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聿斋主(张效忠)的美篇

闲聿斋主(张效忠)

<p class="ql-block">热烈庆祝八一建军节九十六周年!</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六十一团十五连全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迎八一,忆流年,且看老兵一席谈</p><p class="ql-block">张效忠</p><p class="ql-block">八一来临之际,连队微信群里,战友们七嘴八舌,你方说罢我登场,话题多多,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7.28”唐山大地震,连队抗震救灾的点点滴滴,则是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一场持续23秒里氏7.8级的大地震,几乎把唐山这个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夷为平地,使24万多人失去了生命,16万多人重伤。同时,大地震也波及到周边省市,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也遭到破坏,损失惨重,影响深远,多年以后,仍然是国人心中的痛。</p> <p class="ql-block">唐山抗震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在震后的救灾过程中,人民军队一马当先,全力抗震救灾,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英雄事迹,我们铁道兵部队便是其中的一支劲旅,震后我们连队奉命参与抢修密云水库大坝,不日接着从北京市密云县石城公社驻地,日夜兼程奔赴天津塘沽盐场抗震救灾,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是值得铭记和纪念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现辑录我们连队部分老兵关于当年抗震救灾的回忆与对话。作为曾经的军人,这是对八一建军节的崇高敬意,也是对激情燃烧岁月时代战友们青春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黄昌连(1973年入伍,湖北):</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8分,地动山摇,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到部队驻地。斗转星移,47年过去了,地震所带来的灾难和伤害,以及此后余震不断给人们造成的困扰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同年九月部队奔赴天津参加抗震救灾。现在的天津滨海新区,就是当年紧挨着渤海岸的塘沽盐场,更是战友们奋战护海堤的战场。9月9日,全体指战员在此集合面向大海,朝着北京的方向沉痛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这也是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在特殊环境中拼尽全力抗震救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李正泰(1973年入伍,湖北):</p><p class="ql-block">“@黃昌连 :好记忆!你不发此帖。我都忘了今天是我们值得纪念的日子。记得47年前的今天。突发地震时。我和徒弟陈欠根正在十三连驻勤(我们连电氧焊工配合十三连修王庄随道进口处上方公路桥),之后参加了密云水库大坝的抢险。随后去了天津塘沽盐场救灾。当兵6年。最累最苦的是塘沽救灾期间。”</p> <p class="ql-block">知足常乐(1979年入伍,广东)</p><p class="ql-block">“@李正泰十班。 老战友辛苦了,你的辛苦铭记历史书上。向你致敬!”</p> <p class="ql-block">黄昌连:</p><p class="ql-block">“@李正泰十班。 还记得我俩在兵部招待所遭遇假地震的事吗?吓死人啦!我去年曾在群里发过一篇小文,讲述的就是那次在复兴路兵部新招侍所发生的假地震的经历。可惜已经找不到那篇文章了。”</p> <p class="ql-block">李正泰:</p><p class="ql-block">“记得。如果当时走廊尽头有人跳下。定会有人跟随。走廊上痰㿻踢翻了。人们都是连滚带爬。鬼哭狼嚎。跑到院子里的。”</p><p class="ql-block">“@黃昌连 :那次我俩去北京巿內。是不是找兵部蓝球队老乡在兵部军医开的送捡证。在301医院看病。检查结果是:你是迁延性肝炎。我是乙肝。当时。我们还在六机部招待所见了我的街坊发小。”</p><p class="ql-block">黄昌连:</p><p class="ql-block">“@李正泰十班。 是的,一对老肝炎。”(笑)</p><p class="ql-block">李正泰:</p><p class="ql-block">“@黃昌连 :你因肝炎还在师医院住过院吧?好像我去师医院看过你,你们洗碗都不用手接触公用水龙头,用搪瓷碗敲。把搪瓷都敲掉了。”</p><p class="ql-block">黄昌连:</p><p class="ql-block">“就是,是林指导员带着我到卫生队直接转到师医院。”</p> <p class="ql-block">戴阜建战友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戴阜建(1976年入伍,江苏。):</p><p class="ql-block">“杨清合老战友你好,76年7月28号唐山地震,9月9号毛主席逝世,我们全都在北京,到l0月13号,我们才到塘沽盐场二分场打海堤抗震救灾,我记的是否对呀?请各位战友再回忆一下。”</p> <p class="ql-block">刘朝忠(1973年入伍,湖北):</p><p class="ql-block">“9月9日毛主席去逝,我同卫生员张金如回鄂州休假,接紧急归队电报,全军一样,回到石城连对主力已去天津,营区只有几个留守人员,这个终身不忘!怎会到10月份。毛主席追悼会都是在天津开的。”</p> <p class="ql-block">李品安(1971年入伍,云南):</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里,76年7月28日大地震,次日清晨紧急集合号响起,部队就投入到蜜云参加了水库大埧抢险战斗中,结束后才去的天津塘沽。@黃昌连 @李正泰十班。 ”</p> <p class="ql-block">李正泰:</p><p class="ql-block">@品安 :是的。抢险分三个梯队。一梯队在现场。二梯队在卡车上不许下车。下车解手都要批准。三梯队整休。三个梯队轮回转。水库大坝抢险之后。我们坐的绿皮火车(有坐椅的,平时部队转场都是闷礶车)去的天津。当时我们的枪支要求用雨衣包着。到下车时才知道首长们真英明。因为当地车站值勤民兵都是佩的全自动步枪。而我们却是半自动。后来才知。天津民兵是江青的嫡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大熙(1971年入伍,云南。):</p><p class="ql-block">记住还有4天他的生日🎂即将到来……他的姓名:中国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简称:解放军 </p><p class="ql-block">曾用名: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p><p class="ql-block">昵称:最可爱的人 、人民子弟兵</p><p class="ql-block">出生:1927年8月1日</p><p class="ql-block">今年:2023年8月1日</p><p class="ql-block">年龄:96岁</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出生地:南昌</p><p class="ql-block">活动地:祖国需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家族成员: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装警察部队</p><p class="ql-block">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特长:擅打硬仗能打胜仗</p><p class="ql-block">座右铭: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p><p class="ql-block">有效期:终身</p><p class="ql-block">即使脱下了军装</p><p class="ql-block">骨子里还是一个兵</p><p class="ql-block">只要祖国一声令下</p><p class="ql-block">迅速集结</p><p class="ql-block">重返战场</p><p class="ql-block">军人的生日是:“八一”。</p><p class="ql-block">军人的乳名是:“子弟兵”。</p><p class="ql-block">军人的胸怀是:“奉献”。</p><p class="ql-block">军人的父母是:“人民”。</p><p class="ql-block">军人的战友是:“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军人的性格是:“豪迈”。</p><p class="ql-block">军人的信仰是:“忠诚”。</p><p class="ql-block">军人的荣誉是:“和平”。</p><p class="ql-block">军人的使命是:“胜利”。</p><p class="ql-block">军人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p><p class="ql-block">值此“八一”建军节军人的生日🎂来临之际:献给军人和曾经的军人们!</p><p class="ql-block">品安:</p><p class="ql-block">“@李正泰十班。 都半个世纪了,兵营生活还那么清晰,记忆超群。”</p><p class="ql-block">杨大熙:</p><p class="ql-block">“@李正泰十班。 我记得当时留守是八班,杨体明是班长,那年水库的水放干了,检修大坝。他们去抓了不少鱼,我们从天津回石城后,听他讲的。”</p><p class="ql-block">李正泰:</p><p class="ql-block">“@希望.杨大熙 :我记得是4班,我老乡胡全东班长。因密云这边全团建的桥梁由我们连负责按装拦杆。我和秦金泉俩人提前从天津返回密云。水库干水修坝。是十四师负责施工。我有两个老乡在十四师(七一年兵)我曾去见过他们。抓魚的是胡全东。当时我住在他们班。当年二排复员人员是二排长过来带人去天津的。我要求和二排长一起走。二排长说复员人员没有我。他不能带我去天津。”</p><p class="ql-block">杨大熙:</p><p class="ql-block">“@李正泰十班。 那很可能是留着4班和8班两个班,因时间太久,记得不清,但你证实了胡全东的4班,我也证实了杨体明的8班,他们是留着抽水和干杂活的。”</p><p class="ql-block">李正泰:</p><p class="ql-block">“@希望:杨大熙 :有可能。因为当时留了个別抽水和供电人员。估计杨体明是供水所需留下的。但留守立体人员是四班。”</p> <p class="ql-block">胡全东(1973年入伍,湖北。):</p><p class="ql-block">“留守四班全班三排付等4人左右一排有2一3人”</p><p class="ql-block">黄昌连:</p><p class="ql-block">“@希望:杨大熙 @李正泰十班。 我和王润浦从天津回新兵连带兵,新兵连驻扎在王庄,我和排长何庆务去的。水库中间由铁道兵和卫戉区警卫三师抢修了一条临时大坝,靠密云水库大坝这边的水基本放干了,水面结满了很厚的冰,我和王润甫经常背着洋镐到水库里冰面上砸冰捕鱼,记得胡全东留守在15连,其他人记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何庆洲(1976年入伍,广东。):</p><p class="ql-block">“战友们晚上好。我看了你们说了那段历史当时电工班我和李国灿留守。”</p> <p class="ql-block">李国灿(1973年入伍,湖北。):</p><p class="ql-block">“还记得当时在变电所值班,我就是一个倒霉的人,在王庄隧道进口,和李长财值班,他跑到水堡子,和当地的青年谈恋爱,被连队发现之后,说我没管好,我就负责任,倒个霉,后来部队去了天津,我和何庆洲,在王庄隧道出口变电所值班,何庆洲把军大衣烧了,二排啥排长,说我没负好责,又一次倒霉。何庆洲,你还记得你把军大衣烧了吗?”</p><p class="ql-block">何庆洲:</p><p class="ql-block">“是的留守时我把大衣烤烧了好在没把房子烧了。”</p><p class="ql-block">李国灿:</p><p class="ql-block">“所以排长何庆务,77年把一班搞两个副班长,还有一个是李楚林,几天后,我找指导员,第二次把杨大熙从炊事班要回到一班当班长,就把李楚林调到三班去了。”</p><p class="ql-block">黄昌连:</p><p class="ql-block">“效忠战友,咱们连参加抗震救灾的战友们很多,只不过你入伍那年已接近尾声,但七七的兵也是吃了不少苦,我们班的闫守金就是一个。一天晚上,天还没亮,一声"地震啦"的呼声把大家惊醒,大家蜂拥着往门外跑,闫守金个子小挤不出去,就猫着腰从门边的𥦬口往外跳进了窗外一只当天没装水的大油桶,他在空油桶倒地后随着油桶在地上滚出轰隆轰隆让人恐惧的声音好怕人,当时记得郝碾记跑岀来后赤着脚被碎瓶扎伤脚,鲜血直流。其实这只是一次余震,是战友们在艰苦抗震生活中一个插曲而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正泰:</p><p class="ql-block">战友们,还记得我们去天津赴塘沽盐场途中的惰景吗?当时,去塘沽盐场的唯一座公路桥已被震垮,是我们的先前部队抢建的一坐临时桥(木结构)。过了桥,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原来路边是市內因地震遇难者的临时安葬地。地面没有坟头,只有写有名字的各式木扳竖着由于埋的不深,有的遗体被大雨冲的露出了脚,自然尸腐恶臭气味弥漫开来。途经天津碱厂时,看到碱厂已经停产,下水道全部堵塞,也驻有部队帮助恢复生产。当年天津碱厂是国有企业,产品出口占世界较大的份额,据当时传说,唐山大地震,天津经济损失不比唐山小呀!</p> <p class="ql-block">杨玉麒(1971年入伍,云南):</p><p class="ql-block">八一致辞:穿的不再是军装,吃的不再是军粮,听的不再是军号,住的不再是营房,但还是军人的脊梁,军人的衷肠。百听不厌的是军号,常唱不衰的是军歌,本色不退的是军心,生死不惧的是军威,终生不悔的是军旅,风雨不倒的是军旗,永远不变的是军魂,终身难忘的是军人情。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祝十五连全体战友们节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2016年部分战友重返故地相聚,在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原连队驻地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