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诵读经典的历程

正善德书院

<p class="ql-block">  老大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转到了上海一家国学堂读书。每天接送孩子,接触到一些国学老师,在一个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诵读经典。读的第一本经典是易经,如下版本:</p> <p class="ql-block">  当时老师说应该读五十遍,我读了二十遍左右,现在想想,即便读够100遍没有文字学的知识,还是读天书。但是这个版本前面的一些图和文字却很好,有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等等,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读完,开始读黄帝内经,如下版本:</p> <p class="ql-block">  这个版本的黄帝内经排版很好,一边原文,一边翻译,可以边读原文边看翻译。记得当时每章每读完一遍就在标题旁画正字的一比。素问八十一篇加上灵枢八十一篇通读完,大概几个月时间吧。读的遍数多的到了二十遍,有的十几遍。很多虽然没有读懂,但是却培养了中医思维。几年后,先生生病,我用学到的中医思维请中医朋友按照我的思路开药方,半年基本痊愈,西医需要开刀住院一个多月。同小区的一个妈妈说,孩子爷爷得过这个病,一年开刀三次,花费五万多,我统计过先生的中草药花费不过千元,当然不包括医生的费用。</p><p class="ql-block"> 后面机缘很想读道德经,花了一两年也找不到门路,买了一本译文读,可是不通原文,译文越看越痛苦,直至读不下去。缘份使然,接触到德慧智教育,开始诵读熊春锦老师编辑的道德经帛书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个版本是至今一直在读的版本,基本每天诵读,同时学习德慧智的教育理论,至今已经五六年。最近有一天先生回家说,你知道乐的繁体字樂为什么像药的繁体藥吗?我鄙夷的说,切,还用你说,没看到我天天诵读德道经吗?不就是在用音药吗?我已经研究好久了,怕你瞎叨叨,没给你说。《声音也能治病》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了。分享下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带着孩子通读了德慧智教育推荐的几本经典:《周易》、《黄帝四经》、《黄帝内经》,诵读经典的同时,研习了多种教育理论。我在钻研儿童教育学的同时实践了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实践异常艰难,虽然仅仅带了自家的三个孩子,但是由于实践的是因材施教方式,一直感觉比较辛苦。现将几本经典分享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研读的教育理论很多是理念性的,有的操作起来又很繁琐,比较简洁有效的是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在实践中,我将海量阅读和通识教育结合起来,给孩子提供了不同学科、不同题材的阅读书籍。我希望培养通才中的专才,这是我学习得来的教育目标。</p> <p class="ql-block">  在诵读经典的历程中,我发觉这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学习的内容,她们像母亲一样,可以一直滋养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和这些内容相比实在是太low了。</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的成功来源于世俗的学历和广泛阅读的积累,但是中年后生命的提升则依赖于近几年的经典阅读历程。在自己诵读经典和带读孩子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反思经典诵读的方法和内容,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行方法和路径。基本的路径就是诵读经典中的经典,用研究哲学的赵老师的话就是经典的晶品化,把经典中最重要的章节编辑出来,供学习者使用。看到很多国学爱好者依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艰难探索,我希望这套薄薄的教材早日编辑完成,以便相关的爱好者和儿童使用。</p><p class="ql-block"> 我将来准备做什么?一直没有清晰的定位,最近读了一篇文章,提到一个概念,唐代之前最重要的是经学教育而不是诗词,我忽然想到我做的是什么。经学教育,就是我的定位,做活泼晶品化的经学教育,包括儿童经学教育和成人经学教育。</p><p class="ql-block"> 经学教育是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但是也是很难的教育,一个志同道合的同道现在在做诗性教育,他说他知道经学教育是最为根本的,但是很难普及,所以从大众最容易接受的诗性教育入手,路不同道同。读经教育虽然广受批评,但是却启蒙了很多人,不知道王财贵最初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希望觉醒的同道能一起推动文化的复兴朝着正能量的方向越走越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