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俞金美(原名俞秀凤),1935年12月30日(农历乙亥年十二月初五,身份证登记号码330125360105282)出生在旧社会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是最小的那个,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由于家里没有田地,生活十分低下。外公外婆无力养活全家人口,将二舅安排在外打长工,三舅四舅早年送给无子女人家,我母亲十三岁那年就到本村独子人家做了童养媳,没有上过学。</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到二十岁与我父亲成婚,二十一岁后生育有四个子女,即我的一弟二妹。由于母亲的这个经历,造就了她逆来承受,善良、贤惠和勤劳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妈妈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六周年了。她辛勤劳作了一生,没有享过一天清福。每每想到妈妈悲惨的一生,我的眼泪会忍不住地往下流……。她老人家虽然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包括生前的照片都很少,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妈妈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很多东西将永远激励着她的子孙后代。她老人家的身体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下面就追忆我母亲生命中的部分片段,以纪念她病逝二十六周年暨诞生89岁。</p> 我善良的母亲 <p class="ql-block"> 听说我小时候与邻居家的小女孩,同吃娘的奶水长大。邻居家的主人由于没有生育,抱养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由于没有奶水吃,小娃儿饿得哇哇直哭,那家女主人就求我母亲给其喂奶。虽然我娘的奶水无法满足儿子的喂养,但我的娘还是义无反顾地为女婴喂奶数月,真是大爱无边。</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过年前,小队里干塘,聚集了全队人的目光,大家都希望过年有鱼吃了;当上工队员抓完鱼后,不免有些漏网的鱼虾,其他人可以乘塘(土话),谁抓到什么就归谁。那天老爸也去乘塘了,运气特别好,在深泥里摸到了一条大黑鱼;年年有余吗,母亲很开心,总算可以改善一下全家人的伙食了。还有一次,父亲买了个抖丝鱼网,想去河里捕点鱼虾泥鳅之类的,以补充孩儿们的蛋白质;可能是没有找到适合安装鱼网的小竹棒,一直没能使用。为此,母亲催说了老爸几次,他不高兴了,一气之下,用柴刀把鱼网砍了个稀巴烂。那次我看到母亲很伤心,一边在打扫清理破网,一边在流眼泪。</p><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去云南建水二炮部队服役。1979年初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部队一级战备,训练工作比较忙,我又刚提干,事情比较多,所以没给家里及时写信报平安。而母亲就猜想着我肯定上前打仗去了,心里非常着急,怕我在战场上“光荣了”。我家北部乡镇獐山石矿的开山打炮,她就意想着是中越前线战场上的大炮了。她夜不能寐,身体得病不轻,有很长一段时间卧床不起。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我确实在前线备战。数月后收到了我的来信,母亲的病情才逐步缓解。</p><p class="ql-block"> 父亲60岁那年,我们兄弟姐妹及家人,邀请父亲的堂弟们,在街上订了酒席庆祝父亲生日。第二年准备为母亲开生日party,但我亲爱的母亲,阻止让我们为她操办,理由是身体不好,不浪费这个钱。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妈妈辛苦一辈子,我们却没有给她办过一次像样的生日宴会,成为我们子女终生的遗憾!孝顺真的不能等。</p> 我贤惠的母亲 <p class="ql-block"> 我妈妈没读过书,但从小的操劳,练就了灵巧的手。她用废旧衣服做的鞋底,结实耐穿,做好鞋帮后,美观大方,穿在脚上大小合适且很舒服;她手工做的土布衣服也很得体。她清明园子、粽子(粽叶还二次利用)、立夏狗,桂花糕、重阳糕,手塔饼、炒年糕等,都做的顶呱呱。她的拿手菜,清蒸肉饼、糖醋鱼块,什锦蛋包和时件羹,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妈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她有气管炎,冬天会咳个不停。她的手每年都会生冻疮,冬天的时候,手肿的像面包一样;到了春天会破皮出脓水。八个人的大家庭里里外外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在操劳。由于我父亲是先天性高度近视,经常会偏头疼,有时候,头疼的厉害,他可以躺在床上几天不起,这更加重了母亲的劳累和负担。还须孝敬长辈,相夫教子,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但我的母亲都熬过来了,我亲爱的妈妈为了全家真是操碎了心。</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吃不饱,我家也一样,只能加些花草、米糠、红薯、荸荠等;母亲会给孩子们稍加点面粉米汤等食物,自己怀孕也只吃花草、米糠等杂粮,营养那里跟得上。</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是独苗,我是长子,为了把我养大成人,我的父母等长辈就把我当女孩子抚养:我小时候,戴着金耳环,梳着小辫子,还不让我到河边或池塘边去游泳玩耍,怕我发生意外;也较少让我跟别的小朋友玩,怕被别的小孩欺负。父母对我无微不至溺爱有加,但我的体质很一般,性格较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做事慢动作,还胆小怕事。这样的结果是父母所不愿看到的,为此,毅然动员我去当兵,接受部队大熔炉的锤炼。</p><p class="ql-block"> 为了能让子女早点成家,有自己的屋。父母忙碌不过来,就让弟妹们用泥做砖,用煤球烧成砖,这样就可节省盖房买砖钱。有一次,朋友阿峰,用机班船帮我家将煤球从塘栖运回家里,途中用钢丝车短驳,由于雨天路滑,将一筐煤球、连车带人滑到了大池塘里,人员也差点发生危险。母亲对阿峰的无私帮助,很是过意不去,为此,还请他吃饭压惊。</p><p class="ql-block"> 我奶奶是旧社会长大的,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对我母亲比较苛刻,经常以婆婆居高临下的态度指手划脚,有时候还出口伤人或动手打人。我母亲有时候也会反抗,但大部分是逆来承受,不跟奶奶计较。我奶奶有坐骨神经痛的毛病,行动、走路都不方便,但我母亲,尽心尽责的孝敬奶奶,使她长寿地活到84岁。</p> 我勤劳的母亲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起早摸黑,没日没夜的操持一家的生计,一日作息基本上是这样的:早上五点起床,先淘米煮早饭;其次,扫地,提水;然后,打扫猪圈羊栏;煮好早饭后,叫我们起床吃早饭,送我们上学;再叫父亲起来,去买当天要用的食物和用品;喂猪、喂羊;最后才自己吃早饭。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收工后得马上做晚饭;晚饭后,还得刷锅洗碗。晚上又开始纺纱、织布、做衣、纳鞋。子夜后才可上床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里起的最早、吃的最少,做的最多、睡的最迟的就是我勤劳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为了这个家,先后翻修了四次房子。第一次是在小妹出生后,原来的一间平房无法容下八个人了,就在平房的后面修了一间泥墙草房。第二次是将一间平房和一间草房拆除,在靠生产队公房边上造了两间平房。第三次又在平房后面建了两间小平房,这次是县里照顾军属批了一副水泥梁给我家;这也是我的结婚用房,现在还完整地保留着。第四次将前面两间平房翻建成二层楼房。建房期间人力物力的消耗相当大,不但要采购建筑材料,还要安排大工和小工,以及吃饭、点心等,父母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上初一那年的4、5月份的一个星期六晚上,我跟着爸妈,坐着木船,拿着提桶、鱼篓(箩头)和割草刀等盛器工具,从河埠头出发,沿运河支流入东苕溪,去瓶窑北湖草荡那边割羊草、摸螺蛳。路上的艰辛可以说的一次历险记:过奉口陡门,是运河进入苕溪的古船闸之一(只能一条船通行),由于存在着水位差,就有碰船、翻船,或者船毁人亡的风险,所以进入丰水期后,船闸会关闭,禁止通航。进入船闸前,就听见上游船老大高声大喊“有船松摇”“有船松摇”,说明有船准备顺流而下,下游的我们和其他船主听到喊声就会“停止前行、靠边让行”,等上游来船安全通过后,我们下游的船才可上行,这是大家约定成俗的。同样,出发前也要大声向上游的船主们喊话,示意我们要过闸了,若没有回音,说明上游没有船要下行,可逆流而上;这个时候我们利用所有的工具,合力并一鼓作气地将船行至上游苕溪;稍不协同,就会感受到逆流勇进,不进则退了。而后经下溪湾、安溪湾、过瓶窑,到北湖草荡。三十来公里的路程,走水路约要七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割羊草、摸螺蛳,同样要以大自然抗争。草丛中有咬人的小虫子和毒蛇,河(塘)里有蚂蟥等吸血虫,随时要做好小心防范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中招。4、5月份的水还有点凉,手脚在水里摸螺蛳的时间长了,手脚都发白麻木了,那讨厌的蚂蟥,更把我们手脚都叮得都是血块,红肿一大片,奇痒难受;还好,毒蛇没有让我们碰到。当地的放牛人也会阻止我们,让到别的地方去割,因为草资源是有限的。四个多小时的努力,收获大半船嫩羊草,提桶和鱼篓里的螺蛳也满了,总算满载而归。</p><p class="ql-block"> 返回是顺流而下,时间要快一些。为了这近一吨左右的鲜羊草和十二、三斤的螺蛳,我的父母差不多忙碌了三天。出发前一天,母亲要准备好棕子等携带食用方便的食物,父亲借好木船。第三天母亲又将大部分螺蛳到露水集上出售,以换取针头线脑等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 若现在的年轻人,如果让其开车免费去拿那些羊草和螺蛳,他(她)们不一定会答应,因为按价值算,连支付汽车的油费都不够。可那个时候,为了生计,这点苦真算不了什么,它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当时全家干一年的活,可能还倒欠生产队里钱呢。所以不能忘本,要感谢党的好政策。</p><p class="ql-block">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包干到户。为了改善生活、多打粮食,母亲和父亲还去承包二亩三分杂塘种稻。杂塘地处栅庄桥港与东介桥支流的交汇处,在堤塘的外侧,属于地势地洼地,丰水期极易受洪涝灾害。种田时挺着大肚皮(怀孕)的大妹也来帮忙,田间管理病虫防治也容不得半点马虎。水稻抽穗期,也就到了洪水季,要日夜守护着杂塘的水情变化,弟弟也轮流着看守抽水,生怕稻子被水浸淹,让前期的劳动付诸东流。特别是抢收抢种期间,跟打仗一样紧张,当时还没有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机,全凭手工操作。</p><p class="ql-block"> 收稻谷,当时用脚踩的打谷机给稻谷脱粒,脱完粒以后,被搬运回家。首先就是把稻谷放在道地上,对稻谷进行初步整理,弄掉大一点的稻草;然后用耙子,把稻谷抓撒开,在抓撒的过程中,就要除去稻谷的小一点的稻草;多抓几道,直到把稻谷的稻草除去完;再用竹扫帚把稻谷上面的禾苗叶子扫在一起,从而收拾走;而后晾晒稻谷;用风车去除稻谷里面杂质,叶子,灰尘;最后才可颗粒归仓。收稻谷回家后的整理、脱撒、除杂、筛选、晾晒、吹风、归仓等工序,大部分都是母亲完成,由于场地小(不足40平方)展不开,还经常下雷阵雨,这更加大了母亲的工作量。母亲的气管炎就是那个时候吸入了大量纤维灰尘而引起的。</p> 善待家人和亲戚朋友 <p class="ql-block"> 母亲经常教导我们: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亏待亲朋邻居,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亲戚朋友到家,她总会将家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人家。</p><p class="ql-block">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家的一个亲戚ab,经常隔三差五的来我家吃早饭;名誉上是来看我奶奶,实际上是来蹭吃早饭的;因为这个时间我母亲肯定为家人准备好番薯、芋艿、稀饭等品种的早餐了。母亲会先安排亲戚ab先吃,ab的胃口特别好,可以吃掉家人近二个人的早餐。而后,孩儿们吃了好去上学;最后,我亲爱的母亲有剩的就吃点,若吃完没剩的,只能饿着肚子干活。</p><p class="ql-block"> 亲戚朋友家有什么困难,若有求于母亲,她会尽力给予帮助;邻居家想借米下锅,她有一碗,会分一半给人家。对家人更就不用说了,记得母亲跟二舅的兄妹关系最为亲密,相互之间的照顾也多;但这种割不断的融洽兄妹关系,能维系一辈子的,实属稀少,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母亲还先后去塘栖和临平,帮带她的孙子;有时候母亲心系两头,一边带着孙子,一边又惦记着家里的双务;会让小妹阿玉来代她管孙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他二哥的家人在一起</p> 最后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由于母亲的长期操劳、身体透支和营养不良,母亲的气管炎加重,而且又得了肾炎,最后发展成为尿毒症。先后在余杭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和邵逸夫医院住院治疗。在母亲生病和住院期间,懂医的表哥表嫂给予很大的帮助和照顾;特别是当医生让做两难的选择时,我会第一时间向表哥表嫂请教,哥嫂为干娘(姑姑)的就医、转院、治疗,以及心理安慰等方面,做了很多,陪伴母亲渡过了最难熬的岁月,对此母亲很欣慰。</p><p class="ql-block"> 母亲病逝那天,没有及时通知表哥(邻居们负责)。第二天他还责怪我:为什么昨晚不电话告诉?他的用意是,这样可以为母亲多守一晚的灵。可见,姑姑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生病和住院期间,隔壁邻居、亲戚朋友多去看望她,她很坚强、很知足,总是面带微笑深表感谢。但对前面说到的亲戚ab,一直没有来问个信,更没来看她;母亲曾对我说,ab这个人应该把它归入没良心和不知感恩的人;但仍关照我不要去说他,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好啦,母亲这是何等的宽容。我也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过此事。所以,亲戚ab 病逝后,我仍随出殡队伍,送他到坟头入土为安。</p><p class="ql-block"> 我的妈妈看到了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在这一点上,她比伟人邓小平更有福气。</p><p class="ql-block">生我养我的娘,于1997.8.1(丁丑牛年六月廿八)因尿毒症医治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亲爱的娘,在建军节上天堂,也是对她支持儿子军旅生涯十五年的告慰,因为每年这一天,全军将士将会对千万个伟大的母亲,致于崇高的敬礼!军号是对母亲的哀乐挽歌!</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了,我们无比沉痛和悲伤。母亲已回到大地温暖的怀抱,上天一定会眷顾我们善良、宽容的母亲,让她一生苦难和美丽的灵魂得到安息!</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我亲爱的妈妈,天堂没有病痛!</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我亲爱的娘,你善良、贤惠、勤劳、宽容、奉献的品格,以及淳朴的微笑,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的长子俞松益:泣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30日于杭州临平</p> 让世界充满爱 <p class="ql-block"> 请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请把你对父母的爱,说出来,在他们还健在的时候,亲口告诉他们。同理,你对子女的爱,也大声说出来。希望我们每个人永远与爱同在,让世界充满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