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天才画家—尼古拉·费欣

♜俄罗斯万花筒♖

<h5>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欣 俄裔美籍画家, (1879-1955)<br><br></h5> 1962年,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被问到”谁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画家“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费欣!“<div>被列宾绘画大师称为天才的费欣,究竟画得怎么样?让我们先欣赏几幅作品。</div> 怎么样,眼睛是不是被震撼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天才画家! <b>个人简介</b><br><br><div>他出生在俄罗斯喀山的木雕工手艺人家庭,他是列宾的学生,其作品极具特色,代表作有《秋天》、《卡努里雅肖像》、《父亲像》等。他的作品色彩明快、明暗对比强烈,表现力强。他的素描作品受东方传统绘画的影响,自成一家,刻画深刻。</div><div>他是位创作欲望旺盛的艺术家,他在各个艺术领域都尽情发挥了自己的艺术天赋。在陶斯(Taos),他自行设计了一座结构独特充满土著风韵的建筑,亲手雕刻了门窗、家具。在油画、素描、水彩以及建筑设计、木雕、陶艺、印刷设计、舞台设计等应用艺术领域都建树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见地。<br></div> 尼古拉·费欣留世的作品很少,在俄罗斯有关于他的评述也甚微,他的作品很多都毁于战争和移民中,或遗失在国际画展中,后期的作品多存于私人手里。他是一个很有天赋和个性的画家,从不盲目崇拜和模仿别人,也不参与任何艺术流派和组织。 他在继承俄罗斯油画传统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费欣擅长肖像画和风俗题材的创作。他用笔奔放流畅,画面时而强有力地堆积,时而轻轻掠过留出底色,时而用刮刀和手代替笔,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整个画面色彩对比强烈,格外鲜明,好像一部色彩交响曲,耐人寻味。 <b>人物生平</b><br><br>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申1879年出生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喀山。父亲是木雕工和镀金匠,儿童时代的费欣就跟着父亲的木雕和镀金包工队一起出发到附近和遥远的农村闯荡,替教堂装修圣像和壁画,完成那里的雕刻工作。他们都是凭良心和手艺吃饭的善良艺人。他们走遍了伏尔加河沿岸的市镇和农庄,他深深地热爱着那里的人民,那里的湖泊和森林。父亲是费欣的启蒙老师,他赞赏儿子的绘画和木雕手艺,一心想让儿子跟圣像画师学艺,当个好艺人。 1895年小学毕业的费欣考进了喀山美术学校,少年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了学业之中,他忘记了3岁得大脑炎后医生的嘱咐,忘我地学习。不久喀山美术学校以模范的教学业绩归属了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现在的列宾美术学院)。1901年费欣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推荐到美院做旁听生。 美术学院以严格的素描教学和最新的绘画技法规范着他,列宾给予他精心的培养和特别的关照。列宾的温暖体贴给了他莫大的鼓舞,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费欣长期研究自己的老师列宾的晚期绘画和肖像作品,并被瓦兰了·谢洛夫的高超绘画技巧吸引着。在学院就读的8年里他有几十幅素描写生和小油画作品参加了展览或被杂志发表。 <div>1908年,他到喀山美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进行自己的毕业作品的创作。1909年画成油画《卷心菜收获的季节》,获得了画家的称号和去法国和意大利出国考察的机会。大约在同一时期,他画了《无名女士肖像》,此画在慕尼黑国际展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费欣仍住在喀山,并在喀山美术学校任教。<br></div> <h5>《菜娥——卷心菜收获的季节》布面油画 1909年</h5> 费欣培养了大批天才的艺术家、教育家。他总是穿着朴素,嘴里经常叼着一支雪茄,默默地从一个画架走到另一个画架旁,特别专致地观察每个学生的习作。如果发现好的苗头,他会靠近去说:“您的画,依我看,很不错。”<br><br> 1913年在喀山时,他娶了一位喀山富豪的女儿亚历山德拉为妻,翌年便生下了他们的女儿伊雅。渐渐长大的孩子使菲钦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孩子天使般的笑靥动人可爱,也激发了他更多的创作激情。初时也过得不错。但妻子在喀山就与美国煤炭大王斯梯马尔,有了莫名的联系。就在这期间,大饥荒发生了,而他又得了斑疹伤寒病,肺结核也加重了。所有这一切迫使他变得消沉,在友人和妻子的劝说下,他同意了移民到纽约。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费欣屡次迁居。 费欣的大半生,脱离民族,远离故土,如一面在风中停不下来的幡,在异乡美利坚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在俄罗斯美术史甚至世界美术史上,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div>美国人在报刊上这样写道:“如果你们想看到奇迹,那你就到费欣的展览会去吧。”<br></div> <h5>《屠宰场》 布面油画 220×298cm 1919年</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