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关于亲情的约会(四)乌苏里江

感恩

一早儿醒来,毫无悬念,又是一个美丽的好天气。至于今天大暴雨的传说,我们都已经再不关注,因为有了亲人们的呵护与加持,我们已经成为大东北的宠儿,什么风呀,雷呀,雨呀,见我们来了,都早就躲了起来。 今天的行程是去乌苏里江边感受乌苏里船歌里描述的好景色。 沿着江边路前行,有石栏与江水相隔,高大挺拔的松树一排排的像战士一样护卫着祖国的边界,江的对面一条绿色的地平线,那就是俄罗斯地界。 在姐姐的指点下,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珍宝岛,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岛。六十年代末,那场中苏之间的较量,护卫了我们祖国的领土。 走在江畔,耳边播放的是郭颂老师的《乌苏里船歌》,走进音符,走进树荫,有江水陪伴,连拍出来的照片都是清凉凉的。 在这里,如果天空是大舞台,白云就是群众演员,只要有需要,立马赶赴过来,欣欣然陪衬我们的女主角。 在这里,七月中旬的气候,完全没有暑热,太阳当头照着,戴一顶遮阳帽,足矣。 这里是乌苏里江的起点,承载了嫂子很多的儿时记忆。住在江边,水产品丰富,靠江吃江,如今十分珍贵的大马哈鱼,在当时的她家,就是饭桌上的开胃小咸菜。 当年的老母亲,每年都要腌制多条的大马哈鱼,挂在屋檐下风干。孩子们放学回家肚里饿了,就拿刀子割下一片鱼肉,夹在玉米饼子或馒头里,跟三明治那样吃起来。 儿时这样的场景,别说我们中原人眼馋,就是生长在牡丹江的姐姐也是羡慕不已。大马哈鱼属于名贵鱼类,在物资困乏的年代,能够不间断吃到,口福确实不一般。 站在祖国边界的界碑边,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自己就是祖国的守卫者。这样的界碑只有在祖国的边境才可以见到并亲手触摸到。祝福比翼齐飞的小两口,相伴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感情常见常新。 虽然是逆光,但是将自己的身影有祖国相伴,一样的自豪而骄傲。 背靠祖国,向阳而生,这个姿势引发了大家的灵感,纷纷仿效。 姐的出现,吸引了蓝天里的一朵白云,探过头来远远张望。 这艘轮船停靠在码头,已经脱去了乌苏里船歌里唱的旧衣裳,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游人的到来。 时过境迁,山川大地像人的面貌一样,眼见着日新月异起来。 乌苏里江在每年的11月底就进入封江冰冻期,直到第二年的三月底才解冻通航。 偌大的一条江水,昨天还波光粼粼,可能一夜之间就结成白玉般的一道水链,也确实是自然奇观,每年冬天都能吸引大批的游客来与之亲密接触。 此刻,正值盛夏,天气晴朗气候宜人,有更多的游客来这里度假避暑,应该是它一年中又一个最活跃最热闹的时刻。 听着郭颂歌曲而来的六零后,此时此刻,更能够感受到不一样情怀吧。 即便是我们小一个时代的,对这条东北有名气的大江,也有着很深远的情怀。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物质、精神都相对贫乏,收音机里听到的小说联播,村里大喇叭播放的经典歌曲,都会格外钟情喜欢,而且是一喜欢就是几十年。 同为东北人,生在不同的地域,对家乡的情怀已经深深的刻在骨子里,不经意间,热情直爽、真诚大气,就从一颦一笑中流露出来。 好风景总能带来好心情 两个幸福的家庭,通过两小只的相互吸引,用爱融合在一起。 从此,又多了一众的亲人,又增添了一份遥远的牵挂,被共同托举的两小只,幸福感都要溢出画面。 真是每一个镜头都舍不得遗漏,美丽的乌苏里江! 从江边走到停车场,两侧宽阔明快的街道,让人一下子豁然开朗,它像一位巨人敞开了热情的臂膀,这种气势,也就是咱大东北才有的吧。 车位旁边的小花花,也仰着小脸微笑着开放。 今天的第二站就是虎林很有名的“天下第一虎”。 停车走来,远远就看到这五个大红的字,我猜想里边一定饲养了全东北体型最硕大的东北虎。 带着好奇心走进来,迎面一只硕大的东北虎雕塑映入眼帘,它站在虎头山头,正仰头看着蓝天,气势雄伟。 原来该塑像建于1999年,投资200多万元,是虎头旅游开发区的一大人文景观和标志性建筑。"虎"体由锻铜铸就,身长25米,高16米,重30.4吨,占地200平方米。 整个虎身斑斓耀目,姿态雄浑庄重,因其体型硕大,制作精美,已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丛书中。故被称为"天下第一虎"。 这只硕大的东北虎塑像,与俄罗斯的伊曼市隔江相望,坐北向南、昂首长啸、神情勇猛、威镇边关,表明了虎林人民保卫、建设祖国边疆的坚定信心,象征着虎林龙腾虎跃的发展气势,和虎林人走出中国、冲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这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据说,最初的老虎头是直视前方的,因为在国界边上,正对俄罗斯。他们看到这虎视眈眈的气势就不愿意了,提出抗议。 后来,经过讨论,我们将虎头的方向做了调整,变成扭头向西,深情凝望祖国,也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样子。 虎雕四周,围绕着12生肖的雕像,个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两小只找到了这只胖乎乎的猪宝宝,立马笑逐颜开,应该是俩人的其中一个的属相吧。我知道男主角一直有个朴素的愿望:好好喂养家里的女主人,让她白白胖胖。 有老虎为证,不妨牵个手,秀个恩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让老虎见证,不妨表个决心:这亲戚,是我上辈子的家人,我认定啦! 午餐是东北特色的铁锅炖,两口锅咕嘟嘟的,满满的人间烟火气,肉香味美,乐趣多多。 临时客串的这位大厨,精湛的大锅贴饼子的绝技,没有个三五年,一般人是学不会的。有了这番神操作,我们这餐午餐的档次,一下子又被提高到无限级。 <p class="ql-block">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午饭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东北的亲人们,踏上返乡的路。</p><p class="ql-block">回想这欢聚的短短六天,满满的惊喜与感动。美食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亲情友情让我们温暖,92岁高龄老人家的睿智让我们惊叹。真是收获多多,感谢多多!</p> <p class="ql-block">最后以梁大帅哥的感慨结束本次美好的探亲之旅吧!</p><p class="ql-block">此次牡丹江之行,在欢声笑语中演绎了一次难忘的快乐旅程。见到了想见的人,领略到了无数第一次的美景,交流了灵犀相通的情感,升华了不解的缘分。尤其是全程感受到主人的盛情、无时无刻不在的热情、浓浓的亲情与时不时迸发出的激情,这些都已经深深地留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之中,并期盼下一次的相聚,让快乐延展传递。感谢亲家两口盛情款待,感谢孩子小姑悉心策划与周到安排,感谢路孩子大舅、姨妈的周全接待。此行最最意想不到的是,有幸拜会了孩子的姥爷,印象特别深刻,令人啧啧称奇,老人家堪称传奇人物,缔造了幸福的大家庭,令人钦佩不已。美好之旅,收获满满 ,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