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游记

吴福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7月27日到龙门石窟旅游,拍摄一组相片与朋友们分享。 香山寺建造历史:唐687年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遗身而建墓塔院,武周时期扩建为寺院并敕名“香山寺”。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白居易在此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元末废弃,清康熙年间重建,但与唐代香山寺地理位置不同。乾隆帝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镌刻在御碑亭。清末民国初年又渐荒芜,1936年重修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蒋宋别墅”。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2002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复,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上传结束,谢谢朋友临帖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