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闽菜巅峰。

太阳

<p class="ql-block"><b>题记:</b>只有那些根植于记忆中的味蕾,才能真正唤醒初恋时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b> 坛起荤香飘四邻,</b></p><p class="ql-block"><b> 佛闻弃禅跳墙来。</b></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每每去魔城上海出差,总不忘繁忙公事之余,为自己做两件事。一是去培罗蒙店买件(套)衣物,二是吃一回(盅)养在深沟里的佛跳墙。这对当时的工薪阶层来说,己经算是很奢侈了。好在一年去不了几趟,只要事前先筹划,在食堂吃上一周的大锅菜,那买不起吃不起的兜里钞票艰涩...还是能克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记得第一次喝这道金汤,还是慕佛跳墙的怪名而去的呢。这</b>并非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跃跃欲试赶着去,是想弄明白那道美味,何以诱得我佛失去定力跳墙品尝。当时同行的一工友在席间还闹了个笑话,餐桌上的那道洗手水当红糖水喝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每位一小罐。揭开钵盖,热气腾腾,肉香触鼻。是否如商家属所言的那般金贵不敢说,但亦颇使老饕满意,倒是真的。</p><p class="ql-block">说起来,每每巧遇“情缘",我总是吃的回味无穷。虽说佛跳墙这道闽菜,有两百多年历史,相关的传说版本如云:聚春园,盖帮试厨,光绪丙子年周莲,五台山传奇..想逗自我开心,百度上可是一抓一大把的辇段素猜段子...我都懒得考就真假虚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宴菜,天下第一汤,象征着富贵平安吉祥。蒸出来的名食与煮出来的名食自有柔和浓厚之别。能令我横着走感受深的莫过于:汤是浓稠的褐色,厚而不腻。舀一勺进嘴,顺到喉咙滑进胃。海参鲍鱼烂而不腐,入口即化。我常在品尝金汤过程中,把它与方外的东坡坛子肉和北方的蜡头炖肉,在心底做着默默比较。</p> <p class="ql-block">明知佛跳墙,由18种主料12种辅料温火煨炖而成,各类食材质要软嫩鲜美,妙不可言的咸中带甜,不允讦加盐添味精...即便是家庭版的简单工艺,也非常繁碎。</p><p class="ql-block">在退养悠闲的时光里,我也曾在寒冷的冬天按手机厨艺提示,烹饪氽上过几锅。用高压锅的温火,把食材从晚上喂到第二天的中午作罢。可惜大多因食材的提前泡发不得要领而降低醇厚的口感,结果是勉为应对自我进补身体所用,上不得台面。要说体会嘛惟有一条:能在外面吃到的,千万别在家里做,太折腾人啦,麻烦。</p> <p class="ql-block">现在好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佛跳墙亦被做成了“方便菜“。只要网搜购买,热水一泡,它仍不失原味,功效尤在...明目养颜,活血舒脉,滋阴补肾,增强食欲...。</p><p class="ql-block">实话实说。能在慢生活中,使用储香保的沙锅,从每天一小盅的遁香瓷碗,品尝到“坛烧八宝...福寿全...佛跳墙...这道菜名更迭中的中华美食,可谓舌尖美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知足常乐。</p><p class="ql-block"><b><u>图片来自网络</u></b></p><p class="ql-block">第一稿:写于2022年5月5日</p><p class="ql-block"> 阅读量209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