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堂建堂三百周年

潘哒

<p class="ql-block">位于西直门内大街130号的这座天主教堂,我时常路过它,却从来没有进去过。</p><p class="ql-block">今天又一次路过,看到<b>西堂建堂三百周年</b>的字样,于是抢点儿时间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北京教区加尔默罗圣母圣衣堂,简称<b>西堂</b>,是北京城区四大天主堂中最后落成、且规模最小的一座圣堂。</p> <p class="ql-block">当时西直门地区离北京城较近,附近信奉天主教的居民也较多。为了方便教徒们的宗教生活,<b>德理格神父</b>于1723年<b>(清雍正元年)购地60多亩,</b>在这里建造教堂,奉七苦圣母为教堂之主保,故称为“圣母七苦堂”。</p><p class="ql-block">西堂建立之初,直属罗马传信部管辖。</p><p class="ql-block">↓西堂地契</p> <p class="ql-block">传教士<b>德理格</b>神父↓</p><p class="ql-block">生于1671年6月30日意大利东岸之费尔莫 。1693年入遣使会;1701年,罗马传信部派遣,随锋罗特使来华;康熙四十九年到达北京。</p> <p class="ql-block"><b>德理格</b>教授清廷皇子西学,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的<b>雍正皇帝</b>。他不但博学,而目精通音律,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p><p class="ql-block"><i><u>从德理格以后,西方音乐及乐器陆续传入中国,可以说德理格是继马可波罗、利玛窦之后又一位沟通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u></i></p><p class="ql-block">↓德理格神父手写乐谱,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在乐谱右下角为:中央音乐学院于2011年录制的德理格神父献给康熙皇帝的十二首奏鸣曲 CD 唱片封面)</p> <p class="ql-block">↓1746年12月10日德理格神父因病去世,死于北京。死后也像他的前辈<b>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b>外国传教士一样,被埋葬在阜城门外马尾沟的天主教墓地(现市委党校院内)。</p> <p class="ql-block">彩绘玻璃窗上的着蓝袍的<b>德理格</b>神父</p> <p class="ql-block">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西堂失火,时值禁教,圣堂就势被拆毁,教产被变卖,神父们被驱逐出京。<u>圣堂自那时起消失50年。</u></p><p class="ql-block">后依《北京条约》,1860年西堂与其他教堂的房地获准归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b style="font-size: 18px;">1867年(清同治六年),西堂经孟振生主教二度重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成后,更名为“圣母玫瑰堂”,简称“玫瑰堂”。</span></p> <p class="ql-block">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爆发义和团运动,西堂神父和教友为主致命,圣堂于6月15日遭焚毁,夷为平地,片瓦无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12年2月,仁爱会(天主教修女会)修女博朗西耶氏捐资,三度重建西堂。</b>一年后圣堂落成,并由北京教区林主教祝圣。圣堂从此更名为“加尔默罗圣母圣衣堂”,简称<b>“圣母圣衣堂”。</b></p><p class="ql-block">当时还兴办了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彩绘玻璃上的仁爱会修女<b>博郎西耶氏</b></p> <p class="ql-block"><b>西堂今昔对比:</b></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西堂被关闭,先后被改用为北京市的钮扣厂、电扇厂;1968年更变成同仁堂制药厂的仓库。<u>钟楼亦于此期间被拆毁</u>,且在圣堂入口正门处,盖上了一幢二层高的小楼房,作药厂职员宿舍。</p> <p class="ql-block">🔵1994年年底,圣堂重归教会,并于1995年圣诞节重又开放。</p> <p class="ql-block">🔵2008年,圣堂重修恢复了钟楼,并对整个大堂全面大修,使圣堂焕发了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圣堂入口处有一块《改建圣母圣衣堂碑记》石碑,记录了西堂的盛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西堂建筑,是典型的“哥特式”,其中又融合了中华元素;高耸的钟楼塔顶矗立着十字架,这是教会的典型标志;圣堂墙壁,采用中国帝王时代用于皇家的大青砖。</p> <p class="ql-block">进入圣堂,首先看到的是在北京教区独具风格的八角形洗礼池,这是为侯洗者领洗而设的。</p> <p class="ql-block">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让心平静</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用什么文字形容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感到敬畏又不真实</p> <p class="ql-block">椅子背后</p> <p class="ql-block">木祭台上方的半圆形穹顶正面,悬挂着大幅三联圣像,显示了天国盛宴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正中是圣母玛利亚加冕像,耶稣基督手持胜利荣冠,戴在圣母玛利亚头上。这副圣像是以基督为首,和以教会之母玛利亚为代表的教会整个教会,在天国获享光荣的情境。</p><p class="ql-block">两侧的两联,是诸圣人圣女和天使的形象,他们全都朝向得胜的君王耶稣基督。</p> <p class="ql-block">祭台正面的浮雕,是葡萄和水纹中间并排有四个水罐造型。这四个水罐与读经台下面及洗礼池前面的两个水罐相互呼应,象征加纳婚宴上,耶稣基督变水为酒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忏悔屋</p> <p class="ql-block">圣堂内部设计,是以“加纳婚宴”为主题的神学思想。</p><p class="ql-block">两扇整块香樟木浮雕圣像,一左一右合起来显示了耶稣基督、和圣母玛利亚在加纳婚宴上变水为酒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圣堂东西两侧墙壁及北面墙壁上方,镶嵌着二十三面绚丽的彩绘玻璃窗。</p><p class="ql-block">彩窗中用简捷的语汇、清晰的笔触,勾勒出天主创世之乐、人类犯罪之苦、耶稣治病…还有圣母玛利亚的代祷及圣母玛利亚的七苦七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样的主题画面(彩窗左右两侧)为</span>中国天主教传教士及西堂教会的发展史(介绍上说共有42幅)。</p><p class="ql-block">这些画面传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即天主对人类的救恩历史。</p> <p class="ql-block">圣堂外东墙</p> <p class="ql-block">圣堂西的圣母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一个小时,我扫盲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对基督教知之甚少,文字内容均为“天主教北京教区西直门圣母圣衣堂”简介。</p> <p class="ql-block"><i>“</i><b><i>圣经</i></b><i>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书,记载的大半都是有关人生和生命的事情…</i></p><p class="ql-block"><b><i>基督的信仰</i></b><i>,可以把你的生命扭转过来,你完全值得付出更多的时间,以更大的热忱和恒心去追求有关你自己生命的事,你的努力一定会让你有丰富的收获,你是完全</i><b><i>不必无可奈何</i></b><i>的生活!”</i></p> <p class="ql-block"><i>圣女大德兰说:"祈祷最主要的是爱的修炼,不在于想得多,而在于爱得多"</i></p> <p class="ql-block">西堂建堂三百周年,起起伏伏三度重建;传教士、主教和修女,为信仰筹资之举,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收获(7.28日)就是要“带着爱的修炼”,努力乐观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 ~ ~ ~ ~ ~ </p><p class="ql-block">编辑完成:2023.7.29</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7.30~8.15日教堂装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