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11日到6月13日,我们从然乌湖出发,沿318国道穿越了世界第三大帕隆藏布江大峡谷,首度闯墨脱,一路的险峻和美景令人难忘。</p> 穿 行 帕 隆 藏 布 江 大 峡 谷 <p class="ql-block">帕龙藏布江沿途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帕隆藏布江大峡谷的风景尤其壮观。蓝天白云下,雪峰、高山、森林、悬崖峭壁画面在眼前一幅一幅滑过,滔滔江水在耳边阵阵迴响。只是我们要赶路,不得不放弃停车拍照。这里是我没有拍下好景色最觉遗憾的地方之一。 </p><p class="ql-block"> 帕隆藏布江大峡谷。 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今天,王洁萍的身体已恢复得不错了,途中不断地告诉我们她在网上查到的有关帕隆藏布江的信息,让大家对这些地方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也为她身体的恢复感到高兴。</p> <p class="ql-block">318国道沿江而行。</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中国最美冰川的“米堆冰川”因修路而关闭,我们好梦难圆。 </p> <p class="ql-block">通向米堆冰川的路。</p> <p class="ql-block">路边午餐。在江水奔腾的雪山峡谷美景中野餐和休息,感觉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与路边这样的景区招牌擦肩而过,错过了那么多景区让人顿生不少遗憾。</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骑行者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步行者也是痴途不返。</p> <p class="ql-block">自驾者们已是川藏线上最轻松、舒适的旅行者。</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风景如画,颇有一种阿尔卑斯山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葱茏、遒劲的老树,让大峡谷显得更加原始和古老。</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冰川口。</p> <p class="ql-block">未记住名的冰川让人无比震撼!意欲前往,最终为赶时间,只得半途而返。 </p> <p class="ql-block">波密林芝地区是西藏气候最温润、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我们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感觉空气非常清新,让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11日下午抵达海拔2700米的波密,这是我们进藏见到的第一个“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驻了雪山下的“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农家乐藏族老板的客厅。老板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波密附近可游览的景点。我们了解到去墨脱的路况后,决定第二天去墨脱走一半的路程,看看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318国道从主城区穿过。</p> <p class="ql-block">城市沿帕隆藏布江两岸而建。</p> <p class="ql-block">波密县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318国道穿城而过。</p> 前往神秘墨脱。 <p class="ql-block">12日一早,下起了小雨,我们踏上了去墨脱的路。 从这里开始了我们的墨脱之行。</p> <p class="ql-block">五彩的经幡挂满了道路两旁,按藏族人的做法,凡是有神或是有佛的地方,都要挂经幡,那么,这就应该是一条“神路”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质复杂和气候恶劣的原因,墨脱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往年,墨脱10月到第二年四月都因大雪封山交通中断成为孤岛,夏季也常常因塌方而道路中断无法进出,去过墨脱的人极少,这正是吸引我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柏油路上基本上没有来往的车辆,前方云雾缭绕的群山更增加了墨脱的神秘感,吸引着我们前往。 </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样的警示牌,大家心里多少有些忐忑。</p> <p class="ql-block">嘎隆拉冰川下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的山间出现了一块平地,草坪上五彩的经幡增添了神秘的宗教气息,眼前迷人的景色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车来。</p> <p class="ql-block">大家陶醉在这如画的景色中忘记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 不知名的黄花让眼前的景色更加妩媚动人。</p> <p class="ql-block">去墨脱要翻越的嘎隆拉雪山前竖起了一幅横标《墨脱人民欢迎您》。嘎隆拉隧道修通之前,去墨脱要翻越眼前的这座大雪山。</p> <p class="ql-block"> 来之前,支边朋友王爱平(11团4营9连)给我讲了他曾经冒险徒步进墨脱的精彩故事。</p><p class="ql-block">王爱平称得上是一个探险旅行发烧友,他曾在十年前只身一人两次独行西藏和新疆。那次到墨脱,还没有隧道和公路,他带上干粮背上睡袋就出发了。路上遇到几位回墨脱的藏族小伙子同路。在翻越嘎隆雪山的时候,他才知道,一般中午一点以后山上就会大雾弥漫看不见路。结果,他因拍照耽误了时间没跟上队伍。当大雾笼罩雪山时,什么都看不到了,一下子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在慌不择路时,便冒险地坐在雪地上顺着坡地积雪往山下滑行。但当滑行速度越来越快时,却已经无法控制了。他说,当时心想,这下完了,今天可能要死在这里了!幸运的是,他被一个小夹角地形卡住了,只受了一点轻伤,死神与他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他一个人在墨脱的深山老林中风餐露宿,独行整整四天,走到了墨脱县城。</p> <p class="ql-block">嘎隆拉隧道是2013年才修通的通往墨脱的最关键的隧道,以前去墨脱要翻越眼前的这座雪山。 </p><p class="ql-block"> 嘎隆拉隧道修通据称缩短了到墨脱20多公里路程。可能因来往的车辆太少,约两三公里的隧道里竟然没有照明。</p> <p class="ql-block">隧道旁就是嘎隆拉冰川。照片上可看见冰川白色的冰舌断裂带。、</p> <p class="ql-block">墨脱终于结束了历史上不通公路的历史,这里专门建立了一个通车纪念碑。 感谢墨脱公路的筑路人,让我们今天可以自驾进入这块神秘的土地。 </p> <p class="ql-block">过了隧道云雾更大,加上坡陡路窄,大家都很紧张,也忘记了拍照。我第一次用上了四驱。</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样的平路,我们都松了口气。而回来的途中,我更是不得不用四驱开了二十多公里,才摆脱了泥泞陡坡的困扰。</p> <p class="ql-block">这里几乎都是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植被很好,我禁不住停下车来,大家都饶有兴趣的拍照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在去往墨脱路上的边境检查站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公路在原始森林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原始森林大部分是高山云杉林。</p> <p class="ql-block">面对前面险峻的陡坡和风景,我们再次停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里,坡陡弯急,十分险峻。</p> <p class="ql-block">这里,波涛汹涌,震耳欲聋。</p> <p class="ql-block">越是神秘越前往,越是险峻,越要闯。墨脱的神秘和险峻,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旅行者。</p><p class="ql-block">这里我们遇到了编号约有40多辆标有“全国路虎车友会”的路虎车队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其阵势让人震撼!其中竟然还有一辆还没来得及上牌照的路虎新车也参与了这个队伍,不得不佩服这位新车主的勇气和豪气!</p> <p class="ql-block">途中也有这样的烂路。</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我们已在墨脱公路上走了60公里,与张长建他们的车失去了联系。看到已是中午13时了,只得往回走,不然当天到不了计划中的通麦了。</p> <p class="ql-block">途中的高山飞瀑。</p> <p class="ql-block">被水冲刷的路段。</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路上,我们又遇到了一队来自重庆的六辆豪华奔驰越野车队,看来,有钱人对墨脱也有不小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返回波密,这里的油菜花开得正盛。 本来去通麦走桃花沟风景最好,那条路景点不少,但从墨脱回到波密已是下午四点过,根据阿茸告诉的情况,为了明天通麦单号向西放行排在前面,我们只得放弃去桃花沟改走沿江路线。</p> <p class="ql-block">沿江古乡湖景色。这是帕龙藏布上一个冰川堰塞湖。</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个古乡湖是1953年的一次巨大冰川活动造成的泥石流形成的巨大堰塞湖。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年轻的冰川堰塞湖。这里海拨2600米,湖长5公里,最宽处达2公是。</p> <p class="ql-block">帕隆藏布江沿途景色。</p> <p class="ql-block">在到达通麦镇前,张长建来电话说他们的车又经历了一次突发泥石流,但有惊无险!这个消息给我们明天的通麦之行又蒙上了一些阴影。</p> <p class="ql-block"> 6月12日傍晚,我们终于赶到了通麦镇。今晚一定要睡个好觉,迎接明天过通麦天险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待续 </p><p class="ql-block">2016.2.4 2023.7.29再次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