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29日,夏日“研研”中,华维文澜小学一(6)中队的小蜜蜂队员们整装待发,前往瓷源文化小镇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共同探索越窑青瓷,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奥秘!</p> 篇章一:瓷之爱莲说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杜苏芮”台风划过的雨丝,“研研”夏日的千亩荷塘也在妖娆多姿中热烈迎接着文澜小学小蜜蜂中队的每位参与人员。大家共同漫步于荷花步道,正值盛夏,尽情地欣赏这千亩荷田,荷花争相开放的场景,顿感心旷神怡,这些由蓝、红、黄三种颜色组成的游步道的魅力,它们也正代表了本次青瓷研学基地烧制瓷器的三个重要因素:水、火、土。</p> 篇章二: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 <p class="ql-block"> 要了解一个东西,必须了解它的历史,蕴含着多少千秋岁月。那么,越窑的前世今生就待研学旅行指导师娓娓道来,越窑青瓷历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在这个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目前在展馆陈列的瓷器碎片,观察各个朝代的越窑器形变迁史,背后藏着的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同学们无不惊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烧制技艺日渐熟练,胎质坚致细密,釉层均匀,纹饰简朴。器物用途也开始出现多样化,常见的有日用品和明器。</p> <p class="ql-block"> 从越窑青瓷的起源,到发展,再到鼎盛,最后至衰败。千年的变迁浓缩在小小的展馆中,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 一起漫步在时光隧道中,同学们听着上虞最早的瓷器如何被发现,到各朝代一步步的发展。置身于此,仿若隔空与千年前的匠人们进行了对话。</p> 篇章三:一杯一碗的艺术 <p class="ql-block"> 体验越窑青瓷拉坯工序,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瓷器制作的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件精美器具的诞生,是经过摔、捏、浸润、煅烧......制瓷如塑人,在历经这些磨难后,泥土便成了器。制瓷老师的耐心讲解,队员们的认真聆听,这便是研学的真正快乐。</p> <p class="ql-block"> 天马行空的环节,考验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青瓷的捏塑体验,以小小瓷泥为载体,捏、拉、卷、叠......小小“瓷器设计师”们各自发挥不同的创意玩得不亦乐乎。捏塑体验不仅培养了小蜜蜂中队队员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让大家直观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p> 篇章四:一步之窑—古龙窑的奥秘 <p class="ql-block"> 登上凤凰山,还能看到复原的古龙窑,千年前漫漫窑火日夜不熄的场景仿佛又能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 据悉,瓷文化应从东汉开始讲起,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瓷持续烧制了一千多年,是我国烧制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之一,起于东汉,初露峥嵘。</p> <p class="ql-block"> 这一千年的历史,华维文澜小学小蜜蜂中队的队员们用半天时间来探索,以越窑青瓷为背景,开启了一场“研研”夏日的定向寻宝活动。这次研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也能学习到埋藏在瓷器碎片里的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