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我读过的科幻小说中,《地铁》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作品。如果您喜爱废土风格的影视文学及游戏作品,那我真诚推荐你去尝试读一读。如果您尚不了解何为“废土风”,那请让我先为您介绍。<br><br><br> 一、什么是废土?<br>废土可以说是一种世界观设定,一种故事背景。废土题材的作品中的时间设定大多为“近未来”,人类文明遭到浩劫,曾经强大的国家和联盟失去了维持秩序的力量;在灾难后物资极度匮乏,人们不得不彼此抱团成了一个个小集体,成了汪洋中的一个个孤岛,在看不到未来的绝望中挣扎求生。<div><br></div> 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一些人退化成了野兽,他们不再遵循以前的价值观念,一切都要为生存让道,为了活着不择手段;而还有一些人仍然秉承着秩序文明时期遗留下来的价值观。这两拨人分别代表着秩序和混乱并不断冲突,一方面是冥顽不灵的老一派,一方面是茹毛饮血的吃人魔。作者们就在这样的设定中放大了许多矛盾,成了这种题材的看点之一。在我看来,废土风是由几个基本点构成,一是全世界性的灾难,强度足以毁灭整个人类文明;二是现今国家组织等维持秩序力量的崩溃;三是人性的逐步泯灭。这三点也是最吸引我眼球的地方。在这种设定下也产生出了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如《男孩与狗》、《辐射》、《疯狂的麦克斯》等一系列代表作,当然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地铁》系列小说也涵盖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作品中出现的末日浩劫大多是由人类自己造成,比如国家打群架互扔核弹头,抑或是过度开采导致资源匮乏种种种种,总之是人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些架空的时间线中作者可以自由的进行有关人性的反思,反战和反核也成了作品中的重要标签。而《地铁》中更是全篇都在重申这件事。<br>在废土中没有秩序,除非你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否则没有人关心你的所作所为,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干的事,在大街上裸奔,抑或是对着眼前看到的一切事物开枪,文明社会退化成了原始的部落形式,但人类的智慧却还保留在战前的水平,在缺乏法治和暴力机关的维护的情况下,文明人难以理解甚至痛斥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充斥在这片土地上。引发读者的许多思考。<br><br><br> 二、《地铁》:俄罗斯废土科幻小说代表作<br>核战争结束二十年后,人类几近灭亡,仅存的幸存者们在核战爆发时幸运的逃进了地铁通道中,并根据站点建立起了自己的阵地。但是地表的高辐射限制了人们搜寻物资,地下设施的老化导致一个个站点逐渐变得不适宜人类居住,人们的生存领地不断缩小,而人们被迫在这些通道中为了生存而展开厮杀。终于有一天人们达成了协议,达成了联盟,但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人们永远无法真正团结起来,比如红线、纳粹、大都会、汉莎联盟等等。其中汉莎联盟以商人为主,他们游走在各个站点,有着自己的商队和护卫,掌握着地铁站的经济命脉。<br>而大都会则是地铁中最繁华的一个站点,各式各样的人民往返与此,交换情报、交易资源,同时大都会还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名为游骑兵,他们守护着地铁世界的安全,抵御着隧道里那些变异生物的侵袭。<br>红线和纳粹则是来自于战前的党派,许许多多年轻人加入这两个组织,为了地盘你争我夺,在隧道里掀起战争。<br>主角阿尔乔姆原本生活在季米莉亚泽夫站,后来这个站点爆发了鼠灾,无数湿淋淋的老鼠组成了一波巨鼠的洪流,吞没了站点里的一切,而阿尔乔姆的母亲在临死前把他交给了他现在的养父苏霍伊,从此以后他们一直生活在在地铁北部的展览馆站。阿尔乔姆的童年过得还算平安,除了有一天年幼的阿尔乔姆和几名小伙伴也想成为“潜行者”(在地铁系统里“潜行者”被用来称呼那些敢于从地铁返回充满辐射与变异生物的地表,搜寻武器、弹药、设备以及生活必需品的人们,这份工作意义重大区危险重重,因此每一位活着的“潜行者”都受到了人们的敬仰),于是他们前往地表的植物园站探险,在那里他们受到了野狗的袭击,伙伴们逃走了,而阿尔乔姆却被以一种名为黑怪的智慧生物救了下来,但却几乎忘记了此间发生的事。转眼间阿尔乔姆就长大了,在这一天,一位名叫亨特(猎人)的游骑兵来到了全俄展览馆,故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猎人听说了展览馆有黑怪出没而动身前来,他决定前去侦查,并交给阿尔乔姆一个特制的子弹,叮嘱他如果自己明天回不来就一定要前去波利斯把事情告诉一个叫梅尔尼克的人。第二天猎人没有回来,阿尔乔姆便毅然踏上了旅程,而故事在这里正式拉开篇章。。。<br><br><div> 《地铁》的故事基调无疑是灰暗的,在末世中人们被迫龟缩在地下一步步变成没有文明和道德的野蛮人,用不了多久,地铁里的居民消亡,文明荡然无存。而就在这绝望的过程中人类却也不断展现自己的韧性和生命力,肩负着存续种族的使命而拼命挣扎,我想这也是我当初被吸引的地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