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演练随笔

戴千淞

诗曰:<br>无线电波牵作缘,难觅浮生半日闲。<br>槐树冈前急移转,不期演练成实战。<br>通联四海寻朋伴,举杯八方庆团圆。<br>天涯海角莫问远,九州万里一掌间。<br>(2023年7月22日演练有感)<br> 与无线通讯的结缘,源于30多年前,那是一段充满幻想与希望的记忆。那时候,自己20来岁,刚上班,最是一年春好处,一个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因工作需要,领导不惜花重金为每一名同志配备了一部对讲机——日本马兰士公司生产的经典的驰电达牌C150机器。这些神奇的机器就成为我们几个年轻人的最爱。我们在一起在研究使用方法,换不同的直频不同的天线通联,隔空喊话,乐此不疲。当时公安机关还没有指配专用的350段频率,我们甚至借用公安机关的中继台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尽情地享受着联络的便捷与快乐。现在想起来,当时我们几个在现在也算是一个标准的HAM。后来,天线破损,电池老化,新鲜劲过去,对讲机也被静静地放在了家的一个角落里,慢慢地淡忘。 (作者保留至今的30多年前的设备)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如驹过隙。一天,偶然见到在司法系统工作的儿子拿一部对讲机,一下子勾起了30年前的记忆。从那时候的无序到现在的有规,我们应当感谢我国无线电通信界的老前辈们。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院士等众多老业余无线电家积极呼吁恢复开放个人业余电台,终于于1992年底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个人业余电台操作证书”考试,让众多的HAM们有了规范的秩序,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执着不懈地涉猎各种未知的通信模式。不要小看这些交流,有时候很多开创性的发现与成就就是从这些业余无线电的通联中得来。如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空军中无线电爱好者莱曼和葛利斯伍德将军就是把自己试验了十年的SSB技术装到了一架飞机上,环球一周始终保持了与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的司令部联系,解决了原有的调幅调频通信难以满足距离的要求,这种通信技术后来被无线电界广泛采用。</p> 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遭遇了河南省历史罕见的极端特大暴雨,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河南省无线电协会冯秘书长第一时间安排BH6ICM快速恢复439.800中继正常通联。为了铭记这一天,经河南省无线电协会秘书长冯慧欣女士策划,河南省无线电协会副会长、商丘市无线电协会会长杨亚民先生指挥,BH6ICM等众多爱好者组织筹办了这次演练。 7月22日一大早我就到了槐树岗森林公园,但是到了地方我们就发现有了情况,因为到处是身着迷彩服的战士在演习。经过交涉,我们需要立即撤离转战到新的地点开展演练。于是,这次演练竟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实战转移。很快,一百多人就及时转移到新的地点——雁鸣蟹岛公园。新场地上,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大神们各显神通。很快,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天线架设起来了,有卫星组,短波组,UV组,还有乐于奉献的志愿者组成的后勤保障组,分工明确,有条不紊。一个老HAM花重金买了台YAESU991A的经典机器,但是怎么也发射不出去,几位老师不断帮助调整,顺利实现了满功率100瓦的功率,把呼叫妥妥的输送到了无垠的天空之上;还有一个资深老HAM专注于通联。仅仅一个上午,就与日本韩国通联了几十条有效记录。 <p class="ql-block">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众多可爱的HAM们在电波里相遇,在时空中相识,在现实中相知,共同的爱好,探讨如何传得远传得好是无数个无线电爱好者永恒的追求。这段时间,经过与空中无数爱好者的通联与交流,逐步遇到了很多热情的HAM朋友。BG6IGW是一个很热心的老兄,也是河南一位资深的HAM,经常在438500的频率上守听,用U段最远的能通联到通化、泰州;BH6ICM,一个奔放,率真,活泼的群主;还有BI6LWM, 我的410小号就是通过ICM找他要的;还有乐于奉献的郑州小号398……还有众多的朋友们都在电波的另一端静静守候。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请时光慢舞,让我们慢慢地在神奇的电波里相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