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太行山行

随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久没去远方了。每年的七月,武汉的燥热及生活的琐碎,都让人有逃离的渴望与跃动。周末两日,高铁一列就在瞬间让梦想变现。穿过豫南平原的大片绿野,穿过中原沃野千里的玉米地,仅三个小时,我们便抵达豫北的安阳市——古都之首,甲骨文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出站口的“安阳”两字,我不知道这甲骨文字的象形是源于何种意象,在高高的具有殷商城墙特色的城头,古典而神秘。遥想三千多年前迁都此地的殷商晚期盛世,一统天下数百年,却因纣王无道而国消民散,至使繁华殷都沦为一座废墟。不免感叹,人类历史的进程,无不充满了残酷的战争、血腥的洗礼。沧海桑田,风烟俱净时,如今的安阳,安居淇水之北,太行之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古都新姿,早已是换了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林州。我们在安阳斑斓的夜色中向林州前行。约一小时抵达林州市,林州的晚风清凉,空气中有植物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路两旁灯光中有成排的树木影影绰绰,有错落的花树草坪。道路宽广,街面整洁。这就是传说中十年九旱、大地因缺水干裂,粮食因缺水而颗粒无收,人们因饥荒而逃难四方的林县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明朝时期林县就已经存在缺水的现象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500多年,林县曾经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的时候颗粒无收30多次。甚至因为没有庄稼收成,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高达5次。记忆中儿时的乡村经常有河南逃荒来的灾民,拖儿带女沿门乞讨,也有河南老乡在生产队里帮种西瓜,微薄收入攒着年末带回河南老家维持生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自然条件的恶劣,生存环境的艰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批林县人外岀务工,多以建筑行业为主,听安导讲,北京的奥运体育场馆水立方、鸟巢,北京大剧院等均有林县建筑队的身影。如今的林州,以建筑起家的土豪颇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非昔比。随着大气候环境的变化,雨水增多,加之林州的城市建设规划都留有三分之一的绿化面积,还有红旗渠水如毛细血管般遍布浇灌。如此的良性循环,应该是林州不再缺水的原因吧。林州的高楼、广场、道路都井然有序,绿地、花园处处有景。林州,已然是太行山东麓的宜居小城,绿树成荫,城市面貌堪比江南。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林州的早晨,风中有清透的凉,晨曦中是透明的亮。空气温润清新。约一小时车程抵达石板岩镇的太行山大峡谷。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霸,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乘景区观光车行太行天路。车在山峰与山谷间闪转,耳旁长风猎猎,艳阳下山之雄浑壮阔,峰之雄奇险峻,是我们在江南无从见到的风景。眼前太行山脉绵延起伏,褐色山峰直插云霄,蓝空高远又亲近,白云徜徉在高天又在山峰间缠绕。脚下是万丈悬崖,崖下的石板岩镇,平铺谷底,房屋田畴静卧,道路河流纵横。天上人间,竟在这一瞬尽收眼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巍巍太行,层峦叠嶂。置身太行天路,面对大自然的神奇巍峨,辽阔高远,亿万年太久,而我们却在这沧海桑田的一瞬间,与之对望。顿感天地悠悠,“我”之渺渺。太行,此刻相遇,你是等了我亿万年吗?此后转身,亿万年后你依然矗立,而我们早已是烟消云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桃花谷,是太行大峡谷的一段。据说那里有三九严冬桃花开的桃花洞,三伏盛夏水结冰的冰冰背,有豫北346米的高瀑,还有潭瀑相连的飞龙峡……有诗为证“洞口桃花开雪里,岩头瀑布挂云中”。严冬有桃花盛开,故名曰“桃花谷”。我倒更愿意理解为千年前陶公炼就的一丸“桃花源”,在尘世之外,有一方山水天地,幽静纯美,与世无争,怡然自乐。此景此景,不知抚慰了多少人的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桃花溪溯流而上,夹岸层岩错落处浅滩清流,跌宕处碧潭飞瀑。宽流、幽峡间,溪水清洌澄澈,有小鱼浮游。小石潭景已然眼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同行人在此驻足观赏,留连良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桃花谷。沿岸自然还有桃花林。在七月的枝头,有小小的青色的毛桃点缀其间。我想,如果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暮春,我们一定能看到一片粉色桃花,盛开在山谷。或者如一片云霞,飘荡在山腰。又如果是在传说中的严冬,我们能看到几树桃花盛开在冰雪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一定是人间奇景了。此时的毛桃,在山谷杂树间,在清溪碧水旁,一树一树,青涩回望的时光里,不就是桃花盛开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夹岸还有漫山的野花椒,一丛丛,一片片,蓬勃生长。有葱绿如盖的山楂树,围绕着山间人家,挂满青果的枝桠在风中摇曳。在石英沙岩与贫瘠的土层间生长的植物,如此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令人唏嘘感叹。太行山中还有一种珍稀灌木——崖柏,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幸在导游的指引下,看到一棵崖柏,长在峡谷的悬崖峭壁上,约一米高,瘦骨嶙峋,却是倔强向上。崖柏因生长环境恶劣,扎根于悬崖的石缝中、历经风霜雨雪、干旱焦渇。一点一点积攒生命的力量,一丝一毫细细地生长。人说“千年松树万年柏”,就是因为其生长缓慢长寿不老吧。崖柏,这个地球上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植物,可谓活着的化石。曲折遒劲的枝条是百折不挠生长的印记,细密坚硬的内核是千磨万砺生命的质地。仰望崖柏,这个太行山上不屈的生命,是太行的精灵,惊为天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桃花谷溯行三公里,至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太行天路,景区车蜿蜒穿行山巅,峰回路转处,竟有山顶咖啡屋,名曰“三谷里咖啡”。这栋白云深处的院落,全由石头垒成,石门石墙,石头院子石头屋,甚至屋顶,都是花岗岩片充当瓦片铺成。车行天路时,沿途闪过的山民老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的石头房。石路石桥石头房,此地故名石板岩镇,实至名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谷里咖啡,清风白云间的意外惊喜。穿石门过石道,石院石屋古朴自然,黄苞谷红辣椒挂在屋檐下,陶罐瓷砵花草点缀,木桌木椅安闲妥贴。“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在太行山巅,一桌一椅一溪云,一杯焦糖玛奇朵,古朴与现代碰撞出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身旁的万丈崖底,石板岩镇、房屋道路阡陌河流,星罗棋布,烟气缥缈,天上人间,转瞬即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越桃花谷来到“世外”,时空交错之余,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浩浩汤汤,悬挂在陡峭的太行山腰,或穿山过岭,或横谷劈峰。我们沿渠堤步行,U型水渠靠山的一面,悬崖绝壁处有当年人工开凿时留下的字迹,有“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可见当年林县人为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崖壁上还有“山碑”、“青年洞”等石刻 。渠堤上每隔十来米有长方型花岗岩石碑平铺在水渠边沿,石碑上刻“**公社**生产大队”字样,可见当年修渠时,分片包工负责制,井然有序。跨过那些石碑,犹如走过历史。想着前人也许深谙人类健忘的毛病,也知道岁月剥蚀的巨大力量,更兼借一种庄重的行为艺术的仪式感,希望用石刻,来铭记那些不该忘却的历史风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红旗渠纪念馆看到一组数据:红旗渠工程,历时近十年。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难以想象,这么浩大的工程,正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当口,缺资金缺技术无机械甚至缺衣少粮的环境下,林昙的老幼妇孺,老农工老石匠,青年队,铁姑娘,全凭血肉之躯,一锤一钎,肩挑背扛,日以继夜,酷暑寒冬,从山西到河南,穿越太行山,硬是把漳河水引到林县。纪念馆陈列了当时工地的实景照片,其中一张铁姑娘队伍,在艰苦的超体力的劳动之中,没有苦累的表情 ,却是笑靥如花。在这样的笑容面前,我眼眶湿润,是为感动和震撼。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信仰,他们的身上有一股敢于奋斗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气神。这样的精气神,犹如太行山贫瘠土地上开出的花,灿烂美好。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林县人民创造的奇迹,亦如石上开花,惊艳世人。如今的漳河水,依然沿着红旗渠,穿过太行山,哗啦啦地流向林州大地,如血脉一般,浇灌滋润着这里的每寸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行于太行山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于人工天河的巧夺天工。绿色之游,红色之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太行之行,洗心润肺炼足,悠哉乐哉!更有良师益友同行,风雅博学。山水之间,踏歌而行,风景这边独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