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庙走访记》

麦辉

台风“杜苏芮”来临,在工地上“挖土”一个星期的同事们终于等到了休息一天的机会。有些人选择睡觉,有些人看书充电,有些人修复器物,我上午补了补功课,看窗外的雨渐渐止了,于是想起近在车程十分钟外的李王庙,想去拜访拜访这处始建于唐初,重建于清末的信仰建筑。<br> 打电话给安城的地方文化专家毛正伟老师。毛老师接通电话后爽快地答应下来。<br>车从安城城墙西门入,到东门附近接到毛老师,而后穿过南门,到了南门外“小菜园”。一路上毛老师对着街巷指点,这是原城隍庙,此处有古井,马村有焦公庙……<br> 拐到一处弄口,在一处古建筑旁停下车。眼前的是一处单进面阔三间的古建,约120平方米,屋脊上两条彩塑黄龙呈双龙抢珠状,大门是锁着的,大门上方的横扁是黑底金字“靖王府”即“李王庙”,附近人家得知我们的到来便热情地为我们开门。 正殿供奉的是李靖,其右手则是其夫人李王娘娘,其左手供奉的是观音。殿内墙壁上挂满了来自信众的锦旗,或表示感谢或用于还愿。背景墙上木格子里则是大大小小的观音,大都是20至30厘米的瓷像。询问后得知是附近村民因拆迁,故而将家中的观音像送至本庙,也有信众因需要而请瓷像于家供奉。<br>锦旗上有感谢李王爷爷,李王娘娘,李王奶奶,观音姨妈。感谢的内容(祈望的诉求)有解除病痛,护佑健康,家泰体康,救生免灾,脱离危难。<br> 李王塑像旁则是本地文人用行书抄录的《李卫公庙碑记》(抄录于《江南道教碑记》),陈述了李王庙的历史、供奉对象、历代变迁、神祇职能。 李王庙的庙会分别是八月十八、正月十九、六月十九,分别是李王菩萨、李王娘娘、观音菩萨的诞辰,其中数八月十八,李王菩萨诞辰最为热闹。届时道士在庙中做法事,信众在庙中祈愿,庙外摆席吃福酒。同时民间传统舞蹈旱船等亦在庙会中演出。在庙门外的黑板上,尚且留着2022年的“庙讯”,全文如下:<br> 壬寅年八月十八日李王庙菩萨寿辰庆典,为光耀菩萨的恩典,届时特邀垅坝旱船舞演队来庙隆重技演。<br> 寺庙示真诚心意以表致谢。<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庙理事会启</div> 李王庙东南(右手方向)则有两处“偏殿”,“土地、土地夫人、财神爷”供于一处,“地藏菩萨”供于一处。信众的说法是,“土地、土地夫人、财神爷”属于道教,可吃荤,而地藏王吃素,祭品不同,故而隔开供奉。<br> 李王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用作粮仓及加工厂,故而免于被拆毁。<br> 信众说李王庙很灵,可以驱蝗、能够治病,解放前信众还向其求雨。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焚烧李王塑像时,塑像大汗淋漓,浸透了三块毛巾。<br> 现李王庙建于清末民国初年,将近120历史。其原庙位于李王山下(又名落石山、玉磬山等,是同一山脉的不同山峰,不同时期的不同命名)。毛老师带我走访李王庙原址,原李王庙位于李王山南麓,坐北朝南,毁于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十一年(1861))。原址上尚有残砖断瓦,我们在原址附近见到一通“新泉精舍记”残碑,以及另一通残碑,因年代久远,漫漶不可辨识。<br> 李王庙应该是安吉境内,县志着墨最多的一处祠庙,落石山也是文人赋诗最多的一座山。李王菩萨的信仰始于唐初,历代延续。其神职功能有“保境安民、祈雨求旸、御灾捍患、驱蝗保收”。流传至今的“李王菩萨诞辰活动”是安吉境内历史悠久,保存较好,传承有序,民间自发组织的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