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以食养民”</p><p class="ql-block">我们山西夏县,华夏古都,农业大县,也是有名的美食之乡,各种美味小吃一吃忘不了。</p><p class="ql-block">今天让我们带着大家一起去探寻</p> <p class="ql-block">馉圈馍,夏县的特产,把面粉里和上鸡蛋,然后放了芝麻,花椒叶,盐,做成一个圆形的圈圈后,放在炉子里烤,烤出来后可以存放很多天,越嚼越香,味道很像陕西的锅盔,一般结婚时都习惯用馍做礼物。馉圈馍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已不可考,但一直在民间流传。馉圈馍在民俗里被赋予特殊的美好意蕴,如抢新婚小夫妻的馉圈馍,抢得越热闹、越红火,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越幸福。再如逢年过节亲戚、邻居分享馉圈馍是沾喜气的事儿。根据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名列运城市非遗名录的馉圈馍制作技艺传承,始于1876年,由夏县人赵明奎传承,距今有140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学习去做馉圈馍</p> <p class="ql-block">说起馉圈馍,很多人都会想到枣蛋馍。山西运城枣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介子推是晋国贵族,清明节前一天在寒食节吃冷食凉菜纪念他,因为介子推被火烧死后,当地村民为了纪念他制作了一种特殊的食物——枣蛋,每年只在清明前后制作、祭祀、食用。另一种说法是,清明节烧“枣蛋”源于春秋时期,里面包的是鸡蛋和大枣,象征着介母和老态龙钟,相拥而眠,终将身被草木衣食,但最终将身献给晋文公。</p><p class="ql-block">枣蛋馍制作过程并不简单,里面的馅十分美味香甜,咬下去让人感到满足。</p> <p class="ql-block">通过短短一上午的时间 我不仅见证了非遗传承人的魅力 而且感受到中国传统美食带给我们的幸福 我认识到 我们不仅要了解我们家乡的非遗 更要将他发扬光大 传承下去 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使命</p><p class="ql-block">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把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一定能让子孙后代受益于这些宝贵文化财富,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社会提供正确精神指引。</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自己做的!</p> <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观看^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