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疆行第二天,早上八点半离开库尔勒前往库车市,两地相距约300公里,中途游览了“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下午六点到达库车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爱好旅游和摄影的人皆知,观赏胡杨林的最佳时期是秋季,届时胡杨林一片金黄,秀丽的风姿或倒映在水中,或屹立在大漠,尤其是在镜头之中更加具有色彩的张力。而我们是在烈日炎炎,胡杨绿叶的7月走进了新疆塔里木胡杨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要问哪里的胡杨最美?人们自然提及内蒙阿拉善盟的额济纳胡杨林。到了新疆才知道,全球有60%的胡杨在中国,而中国80%的胡杨在新疆。塔里木胡杨公园面积达到39万公顷,有100多处古老胡杨林道,供游客欣赏不同形态的胡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景区迎面就是一株巨大的胡杨树,需几人合抱,前面立有“胡杨王”铭牌。之后,换乘观光车前往景区中心区域,途中观赏大道两边形态各异的胡杨。景区内还有一条观光铁路,小火车穿过胡杨林去往景区最深处的塔里木河,可以拍摄胡杨倒影。我们受时间限制,又值正午,非日落时分,不是拍倒影的时机,所以放弃了这段小火车胡杨之旅,也省下了100元车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多生长在沙漠戈壁中,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在严寒和酷暑之中顽强的生存,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胡杨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因此,也被誉为“沙漠英雄树”。7月的胡杨一身青绿,虽然夏季不是看胡杨最好的季节,但好在天气作美,蓝天苍穹,把胡杨树映衬得更加壮美。站在高耸的观景台,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胡杨绿茵如毯,更显生命的活力,非常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胡杨树有“活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之称,他们傲然屹立于荒漠之间,有挺拔高大、有苍劲古朴,在烈日和沙漠的摧残下,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阐释着生命的顽强与辉煌。夏天的胡杨林,没有秋天的绚烂多彩,没有春季的狂风肆虐,满眼的郁郁葱葱,淡雅舒畅,依旧美景如画,胡杨林的美,不仅仅在秋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疆,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一个叫张骞的年轻人受命出使中亚古国,把这片广袤的地区称为“西域”。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历代中央政府都对西域行使主权。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后,将西域更名为“新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讲新疆历史,自然要提到历史上的“西域三十六国”。 库车,2000多年前的龟兹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在此首先自我纠正“龟兹”的读音,不知有没有看客与我一样,把龟兹两字念作“归资”,从字面看似乎没错,但还是错了!它应该念“秋辞”。在西域三十六国的国名中还有类似“莫名其妙”的念法,如月氏不念“悦事”应念“肉枝”等。博大精深的汉字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龟兹古国立世千年,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疆域很大、立国时间很长的国家之一。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它国民和睦,善歌舞,佛教兴盛,五谷丰登,商业发达,都城繁华,宫殿壮丽,佛窟遍布,寺宇辉煌。据记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北缘,乃至整个新疆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但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古城早已废弃,现只余下东、南、北三面残墙,系夯土建筑,周长约7公里。我们到库车,参观的是“库车王府”和“库车大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库车王府,全称“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回部亲王”即“维吾尔王”。是1759年清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米尔扎·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到21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2004年,库车县政府投资1300万元,根据第十二代库车王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了库车王府,重建后的库车王府,占地4万平方米,融中国中原地区、俄罗斯和伊斯兰建筑风格为一体,由王府和小王府两组建筑群东西相组合而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展出的第一代库车王爷米尔扎·鄂对画像。到新疆和平解放,库车王爷共传至十二代。十二代库车王爷去世于2014年,生前任库车县政协副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从库车王府步行去库车大寺,途经库车老街,两边建筑是维吾尔建筑风格,商铺是当地人经营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饮食店,马路的便道上坐着许多休闲聊天的老人,整条老街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库车大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烤包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抓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烤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库车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疆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初建于1561年,1668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后经多次维修、加固。1925年曾遭受火灾,大殿部分木料被烧毁,后经当地知名人士磋商决议进行重建工作,恢复其原样,于1928年动工,1932年竣工。现存大殿、门楼、宗教法庭等建筑即当时所建。是座典型的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寺内礼拜大厅15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纵横8行的64根六棱形大柱,饰似彩雕绘画,支撑起由102块方格画图案组成的天花板,华丽壮观。讲解员说,这些柱子都是胡杨木材,想到上午刚见过的胡杨林,多为造型奇特,笔直者稀少,要有这样的材木还真不易,讲解员答,都是经几代人培育而成,悉之唏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真寺之北有一处声威显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也是新疆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司法机构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入住的“库车国际酒店”。酒店前的马路和附近建筑也是现代都市的风貌。我们对库车之行还有另一番期待,就是想在库车看到宁波的印迹,因为库车是我们家乡宁波的对口援疆城市,到今年5月已是第十一批援疆人员来到库车。在“库车大寺”和第二天的“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我们也享受了宁波户籍游客免门票的优惠待遇。但一晚一早漫步、车行于库车城区,没见到一点带有宁波字眼的东西,不像在喀什,建筑物、商场、医院、乃至满街的公交车,都是“广东援建”、“深圳援建”的标识。是宁波低调不张扬吗?若如此,点个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库车清晨的云彩真漂亮。一早就要离开曾经的龟兹古国了,留下一个宁波市民的祝福:“愿借东海百万波,库车前程无尽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