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6月5日(第三天)行程及看点:</b> 泸水六库<font color="#333333">(</font>美丽公路<font color="#333333">、</font>登埂澡塘<font color="#333333">、瓦拉亚窟)</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font color="#333333">(老虎跳、怒江溜索)</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福贡县(飞来石、老姆登、知子罗、石月亮)</span><font color="#ed2308">→ </font>贡山县丙中洛镇(访纹面女、怒江第一湾、桃花岛观景台、石门关、雾里村.茶马古道)<font color="#ed2308">→</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入住丙中洛镇秋那桶村“七三客栈”。</span></h3> <h5>早餐后启程,离开六库镇,踏上美丽公路。</h5> <h3>【<b>怒江美丽公路</b>】是国道 G219 线在云南境内的重要路段(二级公路),也是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8月开工,2019年底通车。它起于贡山县丙中洛镇观景台,途经贡山、福贡,泸水三县市17个村镇,止于泸水市六库镇小沙坝。主线全长288.3公里,设计时速40公里,它使六库至丙中洛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一天缩短为5-6个小时。骑行及绿色步道全长298.5公里,是怒江峡谷地区安全人行道路不足的重要补充,也是当地学龄儿童上学路上的安全通道。整条路段基本概括了怒江各种人文景观要素:陡峭的怒江峡谷,茂盛的森林,壮观的雪山和多民族的风情。碧罗雪山、石月亮、独龙江、老姆登、知子罗、老虎跳等,以及那汹涌的怒江水,组成了国道 G219 线云南段最美的画卷。</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丽公路.小沙坝国家级4A景区</h5> <h3><b>【G219国道】</b>(喀东线)北起新疆喀纳斯,南至广西东兴市,经过新疆、西藏、云南、广西4个省市区,全程10065公里,是中国里程最长的国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艰险的公路。它既是一条边境公路,也是一条美丽的景观大道,串联了新藏线、阿里南线、墨脱公路、丙察察公路、怒江美丽公路、中缅、中越沿边等公路,连接着西部约90个县市和13个陆上邻国,堪称国道之王。沿途可领略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以及冰川峡谷、戈壁沙漠、雪山草原、海洋湿地、热带雨林……</h3> <h3><b>【怒江大峡谷】</b>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h3> <h3>【<b>登埂澡塘</b>】位于泸水县鲁掌镇登埂村,距六库12公里的怒江西岸,海拔1000米,有一片天然温泉群。热泉沿江出露,在约200米江岸范围内,有大小泉眼近20处,平均水温50℃,最高达80℃,泉水散发的蒸腾热气,增添了峡谷的神秘色彩。温泉被傈僳族看作是上天赐予的圣水,能洗去一年的污<font color="#333333">秽</font>,迎来新年的吉祥,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居住在三乡五岭的傈僳族同胞就带着全家老少和丰盛的食物聚集到这里举行“澡塘会”,这是怒江两岸傈僳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也是他们的狂欢节。洗温泉浴是当地民族的习俗,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其赤身裸体、男女老少互不避讳的自然洗浴方式,而被誉为“沐浴天堂”。集会期间还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民族歌舞、射弩、溜索、秋千、对歌等众多民族传统活动,因而“澡塘会”也成为了外界了解怒江峡谷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今这里仍是傈僳族青年们对歌相识、相知、相许的地方。</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路过“瓦拉亚窟”景区,还没开门。</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b>【瓦拉亚窟】</b>傈僳语意为“蝙蝠溶洞”,位于泸水市大兴地镇与称杆乡交界处,紧靠怒江边,有三个天然洞口将多个大型溶洞连接成溶洞群。洞内宽敞通幽、冬暖夏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构成了独特奇异的溶洞景观。现在还是傈僳族精心打造的“怒江荞酒洞藏文化”基地。</h3> <h3><b>【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b>隶属怒江自治州,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多民族杂居,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四教并存,使贡山成为多民族文化与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境内的怒江、独龙江两岸,有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等山峰,主要旅游名胜有“老虎跳”“丙中洛”“怒江第一湾”等。</h3> <b>【老虎跳】</b>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传说是傈僳族虎氏族的起源地。峡谷两岸峰峦耸峙,峭壁如削,峡长10公里,最狭窄仅10米。江中怪石林立,湍急的水流撞击在礁石上,发出虎啸般震耳的轰鸣,有块2米见方横卧在江心的石上有两个老虎脚印,据说是当年老虎追求美好爱情时留下的。虎氏族每逢虎日虎年,氏族长老、头人就会组织对虎(木刻虎)的祭拜仪式,还进行隆重的唱歌、跳舞活动,以示让子女后代不要忘记自己是虎氏族。 <h3><b>【福贡县】</b>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中段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是怒族的世代聚居地。主要旅游名胜有“飞来石”“石月亮”“腊乌岩瀑布”等。</h3> <h3><b>【飞来石】</b>位于怒江东岸匹河怒族乡“福贡县民族中学"院内,重约500余吨,高3米多,直径2米多。1983年3月19日凌晨2:30左右,一阵天蹦地裂的巨响,一颗巨石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十分准确地落在福贡县民族中学4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小庭院内,不仅没有对院子里原有的结构造成损伤,而且二者完美地嵌合,仿若天成。第二天,人们找遍了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岸,均不见巨石滚落的痕迹。经地质学专家对其成分研究测验,巨石里的微量元素和附近山石没有任何不同。因找不到科学解释,所以它在民间众说纷纭。游客慕名而来,促进了当地旅游。</h3> <h3>石上题字:奇峰出奇石,险情生险景,巧离又巧合,绝缘配绝姻</h3> <h5>行程中没有安排,只是路过。</h5> <h3><b>【老姆登村】</b>位于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碧罗雪山的半山腰间,大致呈梯形聚落,海拔1800米。怒族、白族杂居。2017入选中国最美村镇50强。<br><b>【知子罗村】</b>傈僳语“好地方”之意,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曾是茶马古道的驿站和集市之一,怒江州府所在地,是繁荣的碧江县城。1974年地质专家断定此地存在巨大的山体滑坡隐患,之后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现知子罗村属福贡县匹河乡,从州府所在地变成了一个村子,依然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格局和风貌,一度繁荣的城市变为寂静的村庄,成了云南省最大的“废城”,又被称为“记忆之城”。</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福贡县城边上的“大理清真牛肉馆”用午餐。</h5> <h3><b>【石月亮】</b>位于怒江州福贡县,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深百米,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石洞,它叫“石月亮”。因怒江峡谷正处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接合部,强大的地质应力和迅速上升的地壳,构成了怒江峡谷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色。</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丁唯真《怒江溜索》</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怒江百转激流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路盘蜿隐彩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道铁绳驾兀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年夙愿即腾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耳边阵阵朔风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脚下滔滔浊浪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客飘然仙兴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别番感觉摄心魂。</div> <h3><b>【怒江溜索】</b>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很久以前,傈僳族人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藤蔑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怒江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陡溜一般都是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都很省力。为了安全,溜的构造除溜索本身外,尚有一块硬木或竹子做成的溜板和一根栓在腰间的麻绳。如今,蔑索已变成了钢缆,溜板也被滑轮所取代,溜索越来越安全,有的已成为当地人体育锻炼和娱乐的工具。</h3> <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丁唯真《怒江探纹面老人》<br></b>一路天歌浚堑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独龙江畔探遗风。<br>桃源乡野乐归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耄耋阿婆竟俯躬。<br>被执竹签擦血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堪草汁抹灰终。<br>施纹旧习虽殊邈,</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异俗多奇感慨中。</h3> <h5>在丙中洛打拉村探访“独龙族纹面女”</h5> <h3><b>【独龙族纹面女】</b>生活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相对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妇女纹面曾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在20世纪50年代前普遍存在。其原因有多种说法,如:为了好看,为了辟邪,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为了分辨男女,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等等。独龙族少女十二三岁时就要纹面,意为成年,而且出嫁前必须纹面。纹面是一件极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再敷上用锅烟灰和植物叶拌成的黑汁,脸上会红肿剧痛3-5天,黛墨青纹图案终生不退。随着时代变迁,这种习俗早已消失,目前在世的已不足50人,最大年龄108岁,最年轻的也50多岁了。她们正在渐渐消失,悄然地成为历史。</h3> <h3><b>【怒江第一湾】</b>怒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转弯夹角约270°,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湾中心有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四周景物宜人。</h3> <b>【丙中洛】</b>为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辖镇,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傈僳族定居后,加上洛音(意为地方),于是演变为碧纠洛。丙中洛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江两岸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传说丙中洛是人神共居的状态,被称为最后一片净土。这里世居着10多个少数民族,多种宗教在这里融合,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各理其事,和睦并存。丙中洛是怒江美丽公路的尽头,丙察察自驾线的起点,境内有国家4A级景点: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丙中洛桃花岛观景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鸟瞰丙中洛桃花岛(扎那桶村)</h5> <h3>【<b>重丁天主教堂</b>】位于丙中洛重丁村。1898年,法国传教士任安守神父到贡山丙中洛建教堂传教,是他最早把天主教信仰传入怒江大峡谷,直到1937年去世,他的墓就在重丁教堂旁边。</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h5> <h3><b>【怒江石门关】</b>位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是峡谷的一个峡口,更像一个关口、关隘,非常险峻,两侧的绝壁像是利剑,笔直地插在江水中,狭窄之处只有二十多米,江水到了这里夺路而出,拐了一个小弯后再往丙中洛流去。石门关的摩岩壁上刻有5幅藏文,侧面有两个石坠,形状似伞,称为石伞。崖顶的平地上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仅有数百株。2001-2004年的端午节前后,连续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现使丙中洛变得更加神秘。石门关出现巨莽的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经里有记载,最近的有50年前的目击见证。传说石门关岩壁上的藏文,就是为了镇住被当地土著民族称为“龙”的巨莽的镇邪禅语。</h3> <h3><b>【雾里村】</b>(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位于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雾里村原名叫五里村或翁里村,因村子处在怒江峡谷边,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并且时常云雾缭绕,村内居住着60户人家,每当饭点时间,从木脚楼上并会冒出缕缕炊烟,加上四周翠绿的田园衬托,这些唯美画面征服了无数驴友,一传十,十传百,使得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于是游客们就把这个村子改名为雾里村。“翁里怒族传统民居建筑群”属于省级文保,建筑形式以干栏式木楞房及土墙房加盖石片屋顶为主,就地取材,依山而建。</span>雾里村不通公路,进出有条在怒江边岩壁上开凿的茶马古道,这也是古代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发源地。现在有了横跨怒江新修建的铁索桥,路途约3公里左右。</h3> <h3><b>【秋那桶】</b>位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是云南省在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也是出藏入滇第一村,是怒江州的“北大门”。</h3> <h3>18:50 抵达并入宿秋那桶村阿德家的民宿“七三客栈”。这里是丙中洛镇秋那桶村广场旁边最大的一家客栈,据说自驾游到怒江、西藏的车队都喜欢在这里吃一顿饭,休息休息再出发。客栈墙壁上有好多自驾车队的留言和logo锦旗。</h3> <h3><b>【木秋鸡】</b>是怒江特有的美食,也是养生之味。“木秋”是怒族的草药,分布在怒江州贡山县境内海拔1900-2300 高海拔区域,具有补中益气、散寒祛湿、暖胃止痛以及化瘀止血等功效。</h3> <h5><br></h5> <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