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人

肉骨头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山中有一口“大锅”,它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水的话,那么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分到20瓶500ml的水。但是这口“锅”既不是用来倒水的,也不是用来拍照打卡的,它是用来探测脉冲星和外星文明的,没错,它就是国之重器——中国天眼。</p><p class="ql-block"> 中国天眼简称“Fast”是一个为500m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而且Fast的技术在未来20年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提到Fast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发起人和奠基人南仁东先生。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南仁东先生一生都倾注于中国天眼,他放弃了在国外丰厚的工资,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建造Fast。选址是整个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有一个天然的大窝坑,又要附近方圆几里外没有电子设备干扰。为了找到合适的台址南仁东先生拿着一根竹竿,跑遍了100多个备选台址。此时此刻,走在去天眼观景台的楼梯上我早已气喘吁吁,而当时他们可是没有楼梯,硬生生的翻过了这座山。 </p><p class="ql-block"> 在Fast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在测试索疲劳时,总是不过关。南仁东几天几夜不睡觉,与团队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终于研制出符合要求的索疲劳,之前国外进口的索疲劳只能使用6000次,而南仁东先生团队研制出来的可以反复使用10万多次,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2015年他确诊肺癌,必须在医院进行治疗,但是他仍然关注着中国天眼的工作,去不了现场他就与成员们在线上讨论。成员们想去看他,他说:“看他浪费时间,就算来也不要带东西。”而他以前只要听说有成员做了小手术住院,都会拎着慰问品出现在病房。南仁东先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和杰出品格堪称时代楷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除了南仁东先生,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 在贵州省有座葛镜桥,他的建造者就是葛镜。葛镜造桥并非一造就成,前后经历30多年。前两座桥都被洪水冲塌了,在第三次建桥时,原计划建桥的资金因前两次失败而损失过半,他不惜卖掉所有家中值钱之物,包括田园菜地,最后连家人生计都成问题。面对困难,他仍修桥不止,用行动兑现自己“桥不成兮镜不死”的誓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不论是“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南仁东先生,还是为行善义举而的葛镜,他们都只是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人中的代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都默默无闻做着平凡的事情,他们或许并不像南仁东、葛镜那样被人们熟知,他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曾有过任何豪言壮语,宏图大志,只是恪尽职守,终其一生完成了应该完成的那一份工作。也正是这样了不起的中国人民撑起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此生不悔入华夏,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