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7日上午,到元宝村参加教育见学活动。元宝村是尚志市元宝镇的一个行政村,以镇内的北小山状似元宝而得名。元宝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创作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被誉为“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改革开放后,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同志带领元宝村艰苦创业,“光腚屯”变成了“亿元村”。张宝金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元宝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国家级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等荣誉称号。新一届市委成立后,高度重视元宝村发展,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将元宝村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示范典型。</p> <p class="ql-block"><b>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 </b>聚焦“组织振兴”,筑牢基层堡垒。实行“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企业”等模式,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村内现有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3家,实现党员、积极分子全覆盖。加大党员培养力度,发展35岁以下党员1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p> <b>元宝村村部 </b> 聚焦“人才振兴”,激荡一池活水。市委高度重视元宝村人才队伍建设,每年择优选拔选调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到元宝村任职锻炼,为元宝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4名选调生、2名到村任职大学生先后充实到村“两委”班子;积极吸纳优秀青年村民充实后备人才储备库,元宝村现有35岁以下后备人才4人,其中女性1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2人。<br> 聚焦“生态振兴”,绘就最美底色。2002年,村党总支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一次性退耕还林近3000多亩。<br><br> <b>在建的元宝红色教育馆 </b>聚焦“文化振兴”,做优红色文章。2021年,元宝村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以此为契机,尚志市委谋划推进了元宝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打造元宝村党史陈列馆。 <b>暴风骤雨纪念馆</b> 暴风骤雨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2005年7月正式开馆。暴风骤雨纪念馆是“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的主体工程,总投资180万元,建筑面积760平方米。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187件/套、珍贵文物2件/套。 近年来,尚志市委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陈列馆,扩建《暴风骤雨》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发展红色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9公顷,纳入国家“红色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2023年7月投入使用。 <p class="ql-block"><b>前言</b> 著名作家周立波根据亲身在元茂屯参加土改的革命经历,写出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就是对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土改运动的真实记录。</p> 为了纪念当年如火如荼的土改运动,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激励后人振奋中华而拼搏进取,兴建了这个纪念馆。纪念馆也是元宝村发展的缩影。 暴风骤雨纪念馆始建于2003年9月,是国家级文明村——元宝村为纪念土地改革,继承革命传统,发展旅游产业而兴建的村办纪念馆。是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景区(国家级3A景区)的重要景点,是哈尔滨市红色旅游重点建设的旅游景点之一,是哈尔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主要展示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农村土地改革,是席卷黑土地的"暴风骤雨";是砸碎几千年来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政治运动;是在中国农村掀起前所未有的改变农村命运的决战。 该馆共分为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为“走进暴风骤雨”;第二展厅为“历史见证”;第三展厅为“今日的元宝村”;第四展厅重点放映《暴风骤雨》影片,并介绍著名作家周立波的生平。 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年的地契,水烟壶等许多物品,这些实物可以帮助参观者更好的了解当年的历史。 当年的土改运动和今天的距离显得太过遥远,青少年一代通过参观纪念馆,对当年如火如荼土改运动会有一些感受。 <p class="ql-block"><b>结束语</b></p> <b>村办的铅笔制造厂 </b> 聚焦“产业振兴”,大力稳工兴农。元宝村被誉为“中国铅笔之乡”,村党总支从木材加工厂干起,用10年时间建起14家木制品企业,产品远销美国、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并投资1.23亿元建设铅笔工业园区。 <b>厂内堆满了制作铅笔的原料 </b>近年来,引进金雪莲笔业,与晨光笔业合作,新上铅笔生产线3条;引进哈尔滨强胜木业有限公司,建设铅笔板生产线1套。全村企业年加工铅笔18亿支、铅笔板3000万罗,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家。 <b>制作车间 </b>在“铅笔稳工”基础上,积极推进“稻米兴农”,立足元宝村水稻专业合作社,实施旱改水工程,用9年时间试验,成功种植“稻花香2号”,注册“村镇香”商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发展精米加工,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b>村部附近荷花池中的荷花正艳</b>